第七回 兄弟夺魁建州府群英聚会悦来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938
颗粒名称: 第七回 兄弟夺魁建州府群英聚会悦来楼
分类号: I247.53
页数: 10
页码: 45-5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游生忠著的长篇小说千秋雪第七回兄弟夺魁建州府群英聚会悦来楼情况。
关键词: 江坊 老庄 思想

内容

话说南平有个才子姓黄,单名裳,字冕仲,生性直率,为人好客,十八岁时已经蜚声闽北。他参加过几轮考试尚未考取进士,眼下已经二十八岁,觉得自己虽然学问不薄,也许时机未到,决定云游天下以长见识。他听说建安府人才众多,便慕名前来云游。到了建安,他结识了林志宁。 林志宁是建安城木材大富商的公子,生性豪爽、豁达,中了秀才之后,到府中赴考了好几轮却屡屡名落孙山,于是灰心泄气,无意于进取,也四处云游。他除了结识建安的叶默、吕杭等同乡书友,也到周边的县和州郡游玩,意在结识一些新的朋友。 两人坐下闲谈,林志宁与黄裳说:“论建州当今的人才,非游氏兄弟莫属。”黄裳回答:“黄某也早有所闻,一向仰慕游氏兄弟,只是至今无缘谋面。”林志宁讲:“这好说。我们就一同前去拜访。” 第二天下午,林志宁与黄裳来到建阳城,两人商量在城中过一夜再前往麻沙,于是在一家客栈休息。 傍晚时,林志宁一人上街走走。到了“临江阁”边上,听到阁楼上有一群青年谈笑,猜测是文人集会,便试登阁看看。 游酢与建阳的同乡书友相聚在潭城“临江阁”,大家正谈论学问,忽然进来一位中等身材、脸庞红润、鼻梁高隆、年龄二十四五岁的书生,拱手问道:“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诸君,请问贵乡的游氏兄弟在此否?”游酢连忙起身回礼道:“在下便是游酢。不知这位相公尊姓大名,仙乡何处?”来人答道:“原来正是游君,久仰、久仰!在下建安人氏,小姓双木林,贱名志宁。尊兄没来?”游酢答道:“哎呀是林君,老兄的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以相见,我辈荣幸之至。我哥今天在家有事,在此代他谢过林君。请上坐。”众人纷纷起身相让。游酢将林志宁拉到自己身边坐下,把在场的朋友一一作了介绍。林志宁彬彬有礼地逐一回礼。大家互相认识一番,很快熟悉了。众人向林志宁打听建安的人才、风土人情,他讲:“建安是早期闽越人聚居地,而且还是中原汉人入闽的首要聚居地。东汉建县,唐初设建州,宋太祖开宝八年恢复建州,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设建宁军节度使,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又从建安县分置瓯宁县,建安城内出现了建宁节度军、建州府、建安和瓯宁两县,四府同城而治,这种现象怪不怪?但是,当地老百姓都习惯了叫建州或建安,谁去叫建宁军等其他的?在下随时恭候各位相公前往观光。”大家无不感到他这个人平易近人,都从心里喜欢上了他。林志宁想起黄裳,说:“我和剑州黄裳相公一起来的,他还在客栈里呢。”众人说:“那快叫他也来这里。”林志宁应道:“好。我这就去叫他。” 那黄裳见林志宁出去许久不曾回来,忍不住上街找。他初次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往内街去了。林志宁赶到客栈一看,黄裳没在,心慌乱了起来,跑回街上找也没有看到,于是想到:肯定在内街。一到内街,果然见到了,大喊道:“冕仲兄,你让我好找呀!”黄裳答道:“大活人能丢吗?”林志宁跑上前将事情讲了一遍,说:“他们都在等你呢。走!” 晚餐后,当地的其他朋友先后走了。陈师锡邀请黄裳到他家过夜,游酢则留下陪同林志宁住在城里一家的客栈。店里点着一盏昏黄的灯,两人洗了脚,闲聊一会儿,林志宁问道:“你会下象棋吗?”游酢回答:“下象棋?我只是懂得一些粗浅的步子。”林志宁兴奋地说:“会一点就够,我们来玩几盘。”说着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一副象棋来。游酢吃惊地问:“你出门还随身带象棋,莫非是棋迷?”林志宁答道:“正是。从小受家父的影响,爱上了就很难改。出门带着它,找一个伴可以打发日子。”说着在桌上摊开棋盘,游酢走过去帮忙摆棋。林志宁常常下棋,摆棋很快,见游酢笨手笨脚的,知道确实不是经常下棋的角色,说:“不要紧,慢慢来,下多了就会熟手。”开始下棋了,两人推让一番,游酢来个“炮二平五。”林志宁微微一笑,马八进七。下没一刻钟,游酢输了。林志宁笑着说:“你下棋要学会慢些,思考好了再动子。要眼看全盘,不能只贪吃。再来!”第二盘,游酢下得慢了些,可是也没有半个时辰又输了。林志宁温和地讲:“下棋虽然说是生活的娱乐,它可以怡情养性,也可以锻炼人的智力,磨练人的意志。”就这样,他边下边讲道理。游酢知道自己棋艺太浅,林志宁是一番好意,且说得句句在理,虚心地听着、学着。突然,老板走进屋来,说:“你们两位相公早点睡吧。那灯没有什么油。”林志宁听了,大声说:“老板你是心疼我们把你的油点干了吧。你去再拿一盏油灯来,明天油钱双倍付给你。”老板听了,知道这是一位家境很好的公子不好得罪,脸上一热,回答说:“这位相公别误会,我就去拿油灯。”老板出去一转眼真的拿了一盏油灯放在桌上出了房间。林志宁说:“哼!这些老板小心眼,到我家去用油洗澡都没有问题。”游酢从话中听出他家庭的富有,也不说什么。两人连下了三盘,林志宁讲:“不下了,咱们聊聊天,你确实只是初学者。象棋这门技艺深无底洞,不能只顾自己怎么走,要看对方下什么子。单开局就有好多种,仙人指路、飞象、中宫炮、士角炮等等,开局不好,整盘就会很被动。古人下棋有流传下来许多棋谱,有讲下棋要领的,也有很多精妙棋局。看看这类书,便可进步得快。”说着,他将原来棋盘上的子做了变动,讲述了一些要领,接着又摆了几种常见的杀棋招式。夜已经深了,林志宁说:“好了,休息吧,以后见面的机会多得很。只要你肯学,我包你能够成为一个好棋手。”吹了灯,两人躺下休息。 第二天清早,陈师锡来敲门:“定夫兄、志宁兄,你们快起来,到我家吃饭。”游酢和林志宁两人利索地起床,跟陈师锡去了。
   童游镇与建阳城隔河相望,过一条木桥便到。 到陈师锡的家,游酢说:“今天到我家走走。”林志宁答道:“好啊。我跟冕仲兄就是要去找你的。你是见了,可是没有见到你哥。”黄裳说:“传闻建阳游氏双凤,我也一定得拜见拜见你兄长。”游酢回答:“我哥较少出门。不过,他很好客,交游面不小。”游酢说:“陈秀才也一块去。”陈师锡点头道:“行。” 吃过饭,四人一起起程。
   他们行走了半天,到了莒口已经中午。熊敦常见游酢带来了一群朋友喜出望外,忙热情地相迎进家。 熊敦常的家有九口人,有三个哥哥,两个哥哥已经娶妻生有儿女,大嫂忙着招待客人,母亲和二嫂煮饭、杀鸡,父亲上街提酒去。午饭时,几个人坐下,边喝茶边聊天。
   午饭后,大家赶路。 走了约一个多时辰来到麻沙。黄裳见到这个地方是个集镇,街上房屋密集,沿街是店铺,有杂货店、布店、饼店、茶馆、酒家,也有摆摊和流动的小吃叫卖,人来人往。他叹道:“这地方好不热闹啊!”熊敦常说:“是的。这是我家乡建阳最大的乡里,人烟众多,商业繁荣。”林志宁补充道:“我走过南北不少地方,像麻沙这样热闹的集镇不多。”大家看见太阳已经西斜,也不敢多停留,只好急着赶路。 众人又走了一个时辰左右,终于来到了富垄村,暮色已经低垂。村中的狗,见来了陌生的人都汪汪地叫起来。游醇听见狗的吠声,猜测一定有什么客人来了。他放下书本刚刚出门探个究竟,只见游酢、熊敦常、陈师锡带着两位陌生的书生朝他家来了。他小跑地迎上前去,拱手说:“欢迎、欢迎。”游酢对两位新朋友说:“这是我的兄长。”接着将林志宁和黄裳向游醇作了介绍,游醇拱手道:“久仰二位大名,今日得以相见,荣幸之至。”林志宁和黄裳回礼道:“彼此、彼此。仰慕已久,冒昧拜访,还望见谅。”游醇答道:“哪里话,天下读书人是兄弟,来往礼也。请进屋座谈。”游酌、游醑闻声赶来,又与黄裳相识一番,大家才一一到客厅上坐。游酢的爷爷三礼见来了客人,无比高兴,大声喊道:“来客人罗。”片刻,游醇的夫人端着茶盘来到客厅,向客人一一问好,递上茶,回厨房去了。
   这一夜,几个书生相聚自然热闹。到了半夜,大家才去休息。 天亮醒来,黄裳起床洗完脸出门一看:这是一个小山村,只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屋后是树木和竹林,屋前有一大片的田地,对岸群山起伏。出了门,走到南面,看见对面山脚下的河边倒是一个很大的山乡。游酢不见了黄裳出门寻找,黄裳返回来了,游酢问道:“我这里山区,地偏人少。黄兄的家乡是城里,一定更开阔吧。”黄裳回答:“一样,也是抬眼便是山。贵乡山清水秀且土地平旷,略胜我家乡延平。”游酢将信将疑地讲:“黄兄真会说笑。”黄裳一本正经地答道:“真的。延平是座山城。哎,游秀才你兄弟今天就跟我去延平玩一趟如何?”游酢走来应道:“有机会一定会去拜访的。”熊敦常、林志宁都出来了。 早饭后,黄裳等人说要走,游醇、游氏兄弟俩和家人都相挽留。黄裳和熊敦常、林志宁等起身告辞,游醇、游酢俩将朋友们送到岔路口才返回。 炎热的夏季里,白天晴热,太阳光毒得很,蝉声高鸣,夜里闷热。游氏兄弟知道秋天已近,一场考试即将来临,他们在家埋头读书、做文章,一点不敢怠慢。 眼看考期快到了。这是府学考试的日子,所有读书人都非常关注。游醇和游酢商量道:“我们去参加考试看看。”游酢应道:“好!我们邀几个书友一起去。”兄弟俩商定了出发时间和相会的地点,游醇说;“此去建安约两百里路,要走两天,我们得提前一天看考场,这样就要早三天去。”游酢补充说:“头一天中午咱们自己带饭,晚上到建阳过夜。第二天,大家相会了再商量吧。”于是,他们写信邀当地的江淮、熊敦常等学友去建安府参加考试。
   半个月后,几位学友都回复同意。
   立秋过后,天气依然还很热,可是秋风凉爽,人们觉得舒服多了。 考试前两三天,建宁军所辖的建安、建阳、浦城、松溪、崇安(今武夷山)、瓯宁、关隶(今政和)七县的秀才们赶来建安城。 建安为千年的古城,高大的城门上赫然地镌刻着“建安”二字阳文,城墙巍然耸立,进入城内但见牌坊林立,店铺毗连,商贾如云,车水马龙,过往的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沿街行走着,有汉唐民居的风貌,可见不少新建的寺庙,也有古刹。整座城市的建筑古朴、典雅,古色古香,让人们依稀感受到这座历史上曾经被称为“八闽首府”的古城不凡风采。 建阳的秀才来到城内,在一家客栈住下。他们没有空闲去游览和观赏建安城的古迹、观看街道的繁闹,整顿好行李,静下心来休息。当晚,林志宁带着叶默、曹震等几个家乡的秀才到客栈看望建阳来的游氏兄弟和其他朋友,大家见面互相问好致意,接着坐下聊天。闲聊了一个时辰,林志宁说:“明天还要考试,你们早点休息。”说完,带着一群朋友走了。 第二天上午,他们去看考场。考场设在文庙,他们走到那里,只见考场上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他们是各县来的考生,讲建安话的最多,也有讲建阳、崇安、蒲城、松溪等方言的。考生们大多都猜测、议论着考题,也有的在交谈闲话,还有的在兴奋地跟新认识的学友交流着。 第三天上午开始考试。考场非常严肃,外面有衙役把守,建宁军节度使亲自担任主考官,正襟危坐在主考室里面,每一个考室已经安排了两名监考人员,巡视官在走廊上不停地走动着。 开始进场了,考生们拥向门口,衙役们对考生们一一检查,不准携带任何有文字的东西进去。大多的考生顺利地通过,有个别身上夹带的纸张等被搜出没收了才放进去。
   考试是单人单间的,考生们进入各自的考棚坐下来,等待着试卷送来。
   约过了一刻钟,有人送试卷来了。考生开始投入考试。
   第一场考诗,考官出的题目是“折桂”两个字。
   建安人叶默第一个交上诗。
   过了一会儿,游醇、游酢等人也相继将诗逞了上去。
   第二场考文章。府中的考官有意要考学子们对天下大事的关心程度,出的一道题目:“时务之我见”。 熊敦常第一个交了卷出了考场,游醇、游酢、江淮、叶默、叶世隆相继走出来,接着建安的秀才叶默、邱传、吴仁凯、王藻、魏扬紧跟着出考场,再是刘安行刘干、曹震、黄觉、叶木等也先后出来。大家聚集在一起,先是相互认识,继而讨论起考题作答如何,议论纷纷。叶默说:“大家别议论了,考完了,结果怎么样那是改卷官们的事情。今天能够相识这么多的朋友便是最大的收获,今后大家有什么事情可以互相联系。走,到饭店去聚聚,热闹、热闹。”人群中发出“好”的赞叹声。叶默带着众人上街了。 话说那府里的阅卷,由节度使亲自主持并且担任主考,府学的山长(相当于院长)任副主考,朝廷还派有钦差,改卷官都是府学的教授或者老学究,至少也是举人出身。考官们对考生的答卷要求非常严格,有一字错了都不取。他们中大多个性比较固执,也迂腐,也有个别的能够变通者。 改卷官经过浏览、筛选出几份上好的卷子评定前三名的名次。甲、乙、丙三份试卷选定,众人阅览后丙卷定为第三名,大家看了没有异议,放在案上压着;可是甲、乙两卷的文章不相上下,谁的诗第一名意见不一致。主持人说:“诸位大人,现在有甲、乙两卷的诗,各位看看孰一孰二?”其中甲卷的诗写道:“少小生来众道奇,凌云壮志架天梯。腰中带有黄金斧,砍得宫中第一枝。”有的考官看了,称赞道:“此诗书写端庄,诗意亦佳,当评第一。”取出乙卷时,只见写道:“腾云驾雾上天台,亲见嫦娥把桂栽。步入蟾宫轻折桂,连云带月抱回来。”有人看了,说道:“这份诗固然第一,可是驾字底下的马不是四点,看上去像一横,马无四脚怎么能够行走呢?”好几个改卷官附和,说:“是啊,那怎么行。”副主考站起,拱手对节度使和钦差说:“甲、乙两卷,何者为第一尚有分歧,请两位大人做最后的裁断。”节度使听了,说道:“拿上来看看。”一位考官将卷递上,节度使接过手,钦差也好奇地凑近看个究竟。节度使问道:“钦差大人,意下如何?”钦差说:“有此等奇才,当推第一。我看那马字没有问题,马跑起来四蹄如一线,谁还可见其四蹄?”节度使附和道:“钦差大人言之有理,正合鄙人之意。”于是,乙卷被定为第一。 接着撕开卷子,登记名字。众人争相围到前面看看前三名的名字。甲卷的考生是“游醇”,当将开乙卷时,连知府和钦差都瞪大了眼睛,一看是“游酢”二字,众人齐声称赞道:“哇!真是了不起!”再打开丙卷一看,是“叶默”。 第二日,府学门口张榜公布了考试成绩的名单,秀才们蜂拥上前看个究竟。榜上赫然地写着,第一名游酢、第二名游醇、第三名叶默,其余的名单按照姓氏顺序排列下来。
   看完了榜,大家各自走了。游醇、游酢和熊敦常等建阳的朋友们也离开,步行返回。
   游酢、游醇得了一二名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府。从此,游氏兄弟的名声更响了。 话说剑浦的黄裳;秋后去福州结识了孙大廉、黄国才和余深,并邀请三人到他家乡一游。黄裳一回到家,听说建阳游氏兄弟在建安府考试中夺魁,大家议论起来,余深说:“早有耳闻游家弟子中出了个神童。莫非他便在其中。”黄裳答道:“正是。他们兄弟我都拜会过。”黄国才提议道:“过几天正好是重阳节,我们何不前去建阳走走,顺便认识认识他们。”孙大廉说:“建安乃闽北首府,自然不可小觑。我赞同去。此去的路途多远?”黄裳答复道:“路途不算远,两百三四十里,紧走两天,慢走多半天。”余深担心地说:“我们这一去会不会给人家添麻烦?”黄裳响亮地回答:“没事。明天大家一起去,我们就在潭城客栈落脚,写信约他们兄弟和文友聚一聚。说不定他们会在那里活动呢。” 重阳节,建阳的年轻秀才们在城中的“悦来”酒楼上聚会。因为陈师锡家在潭城附近,家庭富有,他做东。叶默因为来陈师锡家,也一块来凑热闹。座谈中,大家先是谈建阳的事情。忽然,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陈师锡介绍道:“这位是建安的曹震秀才。”曹震抱拳向在座的各位说:“曹某向诸君问好、致意!”大家说:“曹秀才别客气,坐!”陈师锡一一地介绍了一遍,曹震又站起一一施礼,然后说:“不好意思,打搅了大家的雅兴。有什么话继续谈吧。”陈师锡说:“曹秀才刚刚从江北回来,我们听听他带回的新消息。”曹震说:“今年秋后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旱灾,北方不少的地方一连半年多滴雨不落,旱情十分严重,情况很快传遍全国各地。朝廷获得消息后,皇帝坐立不安,王安石等大臣也无比焦虑,在想办法积极应对。”江淮问道:“京城那边消息怎么样?”曹震说:“京城议论得满城风雨,许多的人认为跟当政者有很大关系,说王安石搞变法引起了老天的不满,所以用干旱来惩罚朝廷。”游醇说:“晴雨风雪和自然灾害,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古而有之。这跟变法毫无关系,简直是扯淡。天人感应,也不是这样牵扯法。”熊敦常说:“问题是反对派借此大做文章,开始对新法和王安石展开了攻击。看来,一场大风雨即将到来了。”江淮说:“自古以来,朝廷中你争我夺,轮番上下,朝政翻来覆去,苦的还不是黎民。”陈师锡说:“朝廷中也有忠、奸两种人,忠臣以老百姓的利益为上,奸臣则以自己的权势和利益为重,判然不同。”江立说:“忠、奸都是后来朝代的史官写的。实际上谁忠?谁奸?后人完全是依照史书而论。我觉得史书不可信。”熊敦常说:“是啊,像现在,司马光和王安石,他们势不两立,相互骂娘,我们也没有办法说出谁忠、谁奸?说不定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的人们却会说某某忠臣、某某奸臣呢。这岂不是笑话嘛。”游醇说:“史书虽然说不可全信,可是后来的史官对前朝的人毕竟没有直接个人的恩怨,再说史官大多都有公正心和严正的历史感,因此一般不存在偏见。司马迁的《史记》,还有班固的《后汉书》等都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道理就在这里。”施景明问:“定夫兄,你有什么高见?”熊敦常讲:“定夫极懂长幼之序,他哥哥在,话少呢。”在座的人一听这么讲,觉得没有什么好说了。陈师锡说:“快中午了,我们不闲谈,大家准备吃饭。”说完,他朝楼下喊道:“老板,开饭吧。”楼下传来:“好!就来。” 用餐时,曹震问道:“听说水吉烧的瓷器很有名,具体在哪个乡村?”游醇回答说:“主要在后井村,其他村也有。”曹震又问道:“瓷厂大吗?”游醇答道:“有一定的规模。如果感兴趣,有空一起去看看。”曹震应道:“好!”陈师锡问:“你们壑源村的茶叶很有名气,下回可给大家带一些来品尝、品尝。”曹震回答:“不好意思,下回一定补上。不过,一斤茶叶换一件建盏怎么样?”游酢插话:“曹秀才,恐怕一百斤都换不到一个建盏呢。”曹震说:“定夫兄,你的狮子口也开到天上去了吧。”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游酢说:“好吧,今后在座的各位不管谁当了朝廷的官员,不但‘苟富贵,勿相忘’,而且要把我们家乡的建盏和建茶推介出去。”众人听了欢呼道:“说得好!”大家边吃边喝酒,唧唧喳喳地闲谈一些杂话,全然没有一点书生气。 饭后,大家准备各自回家。叶默第一个走出酒楼,抬头撞见黄裳带着几个朋友走来,立刻招呼道:“冕仲兄,来得巧啊。我的朋友们正在酒楼上。”黄裳兴奋地问道:“有哪些朋友?”叶默应道:“志宁、游氏兄弟他们都在。”黄裳回头对三人说:“真是来得巧,咱们上楼去见见。”接着,他向叶默一一地介绍了三位朋友,叶默乐呵呵地跟客人握手认识。 叶默大步冲上酒楼,喊道:“大家别走,剑州的冕仲兄带来了三位福州的朋友。”众人听了,都纷纷下楼迎接。 游醇等走下楼,见到黄裳身后三个陌生的年轻朋友,心头掠过一阵喜悦,大步流星地走过去同客人握手交谈。黄裳上前向大家介绍了孙大廉、黄国才、余深。游醇彬彬有礼,谦虚地说:“鄙乡简陋,山野之里,没啥招待,请各位仁兄多多包涵,请上楼一坐。”孙大廉拱手答道:“哪里哪里。”黄国才、余深也向众人致意。叶默见状,上前对游醇小声地商量:“质夫兄,晚上我来做东,你去招呼客人。”游醇答道:“那怎么行?我是这里主人。”叶默低声讲:“嘘,小声点。别客气。”于是,游醇大声地喊道:“大家上楼吧。” 到了楼上,人群中黄裳岁数最大,大家推他坐了上位,孙大廉、黄国才、余深和建安、建阳的都依次坐下,游酢与陈师锡两人年龄最小坐在末位。酒楼的小二是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他肩上披一条白色毛巾,一手提着茶壶、一手端上茶盘,走过来给大家问好、沏茶。叶默见大家坐定,正想着如何招待的事情,只见游醇和小二嘀咕,小二不住地点头,很快离开向堂房走去。游醇抢着开口说:“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三位福州的新朋友远道而来建阳,我代表这里的文友表示热烈欢迎。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不要拘礼,畅所欲言。”黄国才起身道:“建安自唐朝以来,人才辈出,天下闻名,叶齐、徐奭为状元,进士数百,人们闻者无不动容。今日得以拜会众学友,实在是幸会。刚才质夫兄一番话,太客气了。”黄国才话音一落,余深起身说道:“我们在剑州听说游氏兄弟今年秋闱夺魁,便赶来拜会。”游醇起身说道:“二位秀才过奖。游某听说贵乡乃邹鲁之邦,还是给我们讲一讲贵乡历史、人文和风情,给我们新新耳目。”孙大廉说:“质夫兄,鄙乡福州和建州各有千秋,随时欢迎大家一起去游玩,孙某一定奉陪。”江淮说:“今日相见,重在相互交流、了解,建立感情和友谊。我建议大家不必拘谨,自由交谈。”熊敦常说:“福州朋友不辞数百里风尘来这里一趟不容易。我认为要留他们在这里玩几天,明天开始到附近观看一点潭城的古迹,后天去游玩,具体什么地方,大家讨论确定。”曹震提议:“去归宗岩吧,那里的风景优雅。”游酢说:“归宗岩?我们先就近走走,等他们回去时再带他们去不迟。”陈师锡说:“我家乡潭城不错,风景好,又有不少的古迹,何劳远足呢。”大家听了觉得也是,都点头同意。
   当晚安排游氏兄弟陪四位客人住在客栈,其他当地人都到陈师锡家去。 第二天吃过早饭,游醇他们带着孙大廉、黄国才、余深等去城内爬大潭山。那是古代闽越王在此与朝廷军队作战的遗址,除了几棵大樟树和残垣碎片,看不出什么来。曹震见了,说道:“被小孩子骗,看了几个破石头和歪脖子树。”陈师锡不服地反问:“被小孩子骗,这话说得出口?”游醇劝道:“大家都是读书人,应当明白历史的东西年代久远之后只不过留下一个影子而已。今天是陪客人走走,不说扫兴话,到宝山清莲寺去。” 在去宝山的路上,黄裳为了调和气氛,说道:“我有一对联不曾有对,在此向诸位讨教。我的上联是‘今年双雨水。”顿时,其他人都静了下来。这时,游醇说:“我对句是客岁两中秋。”人群中发出“对得好”的赞叹声。叶默灵机一动,说:“我也有一上联,请诸君赐教。联句是‘潭城日月千秋朗’。”一时沉寂,叶默前后扫描一圈,没有人反应。忽然,游酢答道:“华夏山河万古新。”众人又是一阵喝彩。余深说:“游家兄弟果然名不虚传,佩服、佩服!”游酢谦逊地回答:“岂敢岂敢,我们只不过凑合而已。” 宝山位于城区,其山虽然不高,可是前往朝拜或者观光者络绎不绝。这群青年才子结队而行,一路谈笑风生,颇引来往行人的注目。到得山的南面,只见山顶悬浮着一座寺庙,好似一只伏虎。陈师锡介绍说:“那是观音阁。”众人沿着一条羊肠小路行走,登上观音阁,见庙前有一方莲田,周围树木掩映,时已深秋,草木萧索,可是莲叶依然有一丝的绿意。观音阁中有香客在作揖、跪拜,磕头、求签,众人在外面站着休憩少时,才进去一看,无非也是弥勒、十八罗汉,正襟危坐的观音等而已。他们没有烧香,也不说什么,出来了。黄国才叹道:“身置宝山空手返。”江淮听了,对道:“人临仙境遍身轻。”熊敦常评议说:“江兄的‘轻’字对得不够贴切。”孙大廉说:“对句是一种娱乐游戏,过得去便可,何必太认真呢。能够答上这样的对子已经相当不错了,有的地方秀才斗大的字还识不了几个。”其他人觉得一时也拿不出更好的词,都不说话。曹震讲:“对句太伤脑筋,大家还是说些故事或者笑话吧。”熊敦常应道:“我给诸君讲一些地方的掌故。”大家听了都齐声叫好,于是,熊敦常一路侃侃而谈。
   第二天,黄裳和福州的几个朋友启程回去,建阳的众友都相送他们到路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知识出处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书院考”和“门人考”两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与朱熹生平有关的书院六十七所,辨析无关的八所,第二部分考证了朱熹在其创建的四所书院中及门弟子二百七十六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林志宁
相关人物
黄裳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陈师锡
相关人物
游醇
相关人物
江淮
相关人物
叶默
相关人物
叶世隆
相关人物
邱传
相关人物
吴仁凯
相关人物
王藻
相关人物
魏扬
相关人物
建阳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