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游氏同宗同祖同根同脉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781
颗粒名称: 闽台游氏同宗同祖同根同脉初探
分类号: B244.6
页数: 8
页码: 224-231
摘要: 本文论述了闽台游氏同宗同祖同根同脉的情感,包括史料佐证——入闽游氏根在固始、族谱记载——迁台游氏祖在福建、地域分布——游氏迁播多在八闽几部分内容。
关键词: 游酢 官宦 研究

内容

近年来,通过宣传、交流中华游氏文化,广泛结识台湾宗亲,加强了闽台游氏同根同源、同祖同宗、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友情,促进了两岸民间交往,推动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海峡两岸文化的认同感。为进一步研究探讨入闽、迁台游氏的历史由来及地域分布,笔者就闽台游氏同宗同根同缘作如下初探。
  一、史料佐证——入闽游氏根在固始
  游(姓)氏始于周朝的姬姓郑国,源于河南省新郑县。游氏的肇姓始祖系春秋时郑国君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父字为氏。游氏最早在黄河中原一带(今河南省新郑县)繁衍生息,两汉后开始向外发展,先迁至河北广平任县,再到河南固始。隋唐以后,开始南迁至福建、江西、湖北等地,这是大家共识的不可争议的历史事实。但就闽台游氏之根(从哪里迁来)及入闽游氏始祖等问题,各地游氏族谱尚有不同记载,游氏宗亲也有不同说法。现归纳如下:
  1.“固始说”,较多宗亲认为“闽台游氏之根在固始”,有充足的文史资料可以佐证。
  (1)明代理学家、两京刑部右侍郎游居敬在《南平凤池游氏族谱·谱图篇》中载:“自郑亡于韩(‘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所亡),历秦汉、魏晋至南北朝,游氏有为广平郡守者,遂居广平,代有显者;其后徙居光州固始县,唐之世叔。”(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游恒派主编《凤池村志》第95页,2007年6月印。)
  (2)《南阳游氏宗谱·旧序》称:“李唐时,游广以祖上官诰请,闻于中宗,命知制诰骆宾王验其实、察其廉,以银青光禄大夫加之。广生三子:棨、柏、梁,皆显仕。棨生四子:珍、瑸、琛、珏。瑸登进士第,官至中书、迁兵部郎。琛居固始。珏将仕郎。时黄巢作乱,山东士女咸归之,惟王审知不从,率河南之众入闽焉。”这充分说明游氏先祖源于固始,后因战乱,随王审知南下入闽。
  (3)游岳勋主编《闽游二三郎系大族谱》第102页说:“吾游氏自春秋时郡望广平,发祥地原河南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东二十里),故堂号曰‘广平堂’。唐时巢氏起义,兵荒马乱,由道保(匹公)居建阳,德保(瑸公)居莆田,定保(植公)居长溪,分三线同时南迁福建,支分各地。”(笔者注:瑸公、植公迁居地名有误,应更正为:瑸公居长溪、植公居莆田。)
  (4)游根木、游祯汤编《游氏谱牒》第16页载:“开闽始祖讳匹,字五丈公,别号金王,生于公元813年(待考证),晋西京河南光州固始县人,石板桥头第二家,乃北魏尚书游肇字文贞之后裔,自唐禧宗光启元年为长史官,后随王审知入闽,在福州杨桥路驻扎。”
  (5)游嘉瑞在《闽游族史·序》中指出:“唐,河南光州固始县游匹公来建安长平里开八闽之世业,振东海之家声。”(游季康编著《闽游族史》,1995年8月印。)
  (6)游鹤楼在《福建游氏源流考略》一文中也说得十分明确:“唐末光州长史游匹,字五丈,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是北魏游肇公字八叶之后裔,大约生于唐宣宗末年,于唐昭宗景福癸丑二年(893)随王审知入闽,定居建安(今建阳)之长坪富垅村,是为广平游氏入闽开基始祖。”(《游氏文化源流》310页)另有一说,王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率义军入闽时间是唐末光启元年(885),见固始县史志研究室编《根在固始》第80页。
  (7)漳州市尾游氏家庙有一古碑,立于乾隆壬寅年(1782),碑文载:“吾游氏之先,河南光州固始人也,自唐入闽,开基建宁府,后分处长乐、莆田,由莆田而泉,泉而漳。洪武年间,诸昆弟散居金浦,惟我深源公肇祖择里裕后,婿于林,生两男,数传蕃衍。”(见福建省仙游县宝峰《游氏族谱》,游心华主编,132页。)
  (8)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的“固始游氏宗祠”正殿内供有游氏鼻祖游吉像和固始游氏肇基始祖游阔像。游阔于北魏太武帝年间从广平迁来固始,从游阔至今已繁衍68代,现有游氏13000多人。
  2.“任县说”,以政协任县委员会和任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代表。
  他们依据河北大事记说,公元前522年游吉(子游之孙)率军平息过大陆泽(即河北蕉泽)一带的起义,之后这一带成为游吉的封地,及至春秋末期郑国衰弱,备受邻国欺凌,直至亡国,游吉后裔返回食地,繁衍生息。自此,任县成为游氏繁衍中心,一直到唐末,游植、游匹兄弟南迁至福建。“任县说”肯定入闽游氏游植、游匹是从任县迁出的。
  3.“江西婺源说”,以莆田仙游县游心华、游芒先为代表。
  他们认为,游植、游匹二兄弟自任城颍州徙婺源,后徙入闽,分为二支:植公居闽莆田紫霄,是为南支始祖;匹公居闽建阳长坪,是为北支始祖。(见高令印著《游酢评传》22页,2002年2月中国翰林出版公司出版。)他们认为,入闽始祖游植、游匹是从任城颍州迁到婺源,再迁徙到福建。
  “任县说”和“江西婺源说”皆说“游植、游匹”是兄弟,然而宋·游一鹗在《〓垅游氏宗谱·游氏源流序》里却这样说:“按旧谱,五丈者(即游匹)乃游肇尚书八叶之孙也。其始居京南,兄弟四人,位实居长;三弟俱入仕,而五丈素称文雅,乃不见用,喟然叹曰:道之行废,莫非命也,遂博考阴阳地理之书,周游四方,至长坪,视其山水之势,而曰:此间山富水贵,若久居之,子孙当盛。”显然,匹公有兄弟四人,他是兄长。
  从上述资料及最近中华游氏网开展“入闽游氏始祖”的讨论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认为:游匹、游瑸、游植是闽游始祖。游氏入闽应是唐末动乱之时,从中原河南省固始县,由道保(匹)、德保(瑸)和定保(植)分别迁入闽北建阳长坪里、闽南莆田县紫霄。到了宋朝乾德年间,德保(瑸)的后裔又从建阳迁往闽东长溪(今霞浦县游家山),后由游家山再迁往柏峰(今柘荣县黄柏)。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游恭以及与游匹、游植同时代、同辈分的游衡,也是入闽游氏始祖。
  二、族谱记载——迁台游氏祖在福建
  据台湾省桃园县游氏宗亲会编的《游氏族谱》和《台北县双溪乡游氏族谱》载:先世于宋代,由汝南南渡江西,以宋儒游酢为远祖,以游二三郎迁居上杭者为始祖,后裔分徙闽南及粤东一带。
  台湾游胜乾宗亲在《游氏姓源及来台考略》一文中指出:清代,游氏族人渡海来台者,以游乐山派下居多。乐山是游酢长子游撝的直系孙辈,因此,台湾游氏皆尊游酢为始祖或圣祖。
  游撝的后代约在清世祖顺治(1644—1661)、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从福建闽西永定、闽南诏安、南靖等地,逐渐渡海迁播到台湾的台北、桃园、宜兰、彰化、嘉义等地,以后又迁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各国。
  现将有关福建游氏分迁台湾的相关情况摘录如下:
  康熙中叶,来自福建诏安县的游东壬入垦台湾凤山,后裔移居宜兰;康熙末叶,来自福建诏安县的游进会、游进春、游进爱、游进团、游进想、游进荣等从兄弟入垦彰化;来自福建永定县的游光景、游光烈、游光彩、游光显、游光源等入垦中和。
  雍正年间,来自福建诏安县的游东夷入垦台南。
  乾隆初叶,来自龙溪县的游程尧入垦桃园;来自闽侯县的游应辉入垦彰化;游宗罗等兄弟入垦桃园;乾隆中叶,来自诏安县的游秀夫入垦南投,来自南靖县的游章生入垦台中;来自广东饶平县的游厚应、来自广东大埔县的游德富入垦桃园中坜。乾隆末叶,来自诏安县的游维井入垦台中市。
  嘉庆年间,游盛彩入垦彰化市,游宗亮入垦宜兰。(见广平台北市游氏宗亲会编《第七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手册》第19—20页。)
  必须指出,从广东饶平和大埔迁入台湾的游氏也是游酢长子游撝的裔孙五八郎和五九郎。从上述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断定入台游氏全都是从福建渡海迁台的,且绝大部分是游撝的派下。台湾游氏的先祖是在福建,闽台游氏同根同脉,同宗共祖,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历史事实。目前,台湾游氏约17万人,以居台北、桃园之游氏为最多。
  三、地域分布——游氏迁播多在八闽
  游匹、游瑸、游植等入闽游氏始祖中,北线游匹一支是最主要的,北线这支繁衍最快,人口最多,迁徙地域最广。从入闽游匹开基始祖起至十世的数百年中,游氏子孙大都留住在建阳长坪富垅村,之后,陆续向外繁衍、迁徙。
  1.由闽北建阳长坪分迁闽西南及台湾、东南亚各地。
  游匹十世孙、游酢长子游撝因为官洪州(今江西南昌)从建阳举家迁居吉安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临川县),系江西吉安庐陵游氏之始祖。撝之三子文珀(二三郎),南宋战乱时,又从江西迁回福建省上杭县胜运里阔滩坝头,为上杭游氏始祖。至今已繁衍30代,现有2000多人。
  二三郎有二子:长四一郎,次四二郎。四一郎生九子:长子、次子、五子、六子分居在上杭坝头、步云、梅溪和兰溪;三子和五子迁居江西抚州临川县;七子五七郎,迁居永定县金丰里月流村,为永定开基始祖。五七郎生二子,长乐水迁至漳州,为漳州游氏始祖,其后裔又迁往浙江苍南鳌步;次乐山生四子:长五九郎居永定大溪,为大溪游氏始祖,至今已繁衍26代,现有7000多人,其后裔也迁往浙江平阳。次六三郎,迁居平和秀峰,系平和游氏始祖,已繁衍25代,6000多人;三子念四郎,迁居诏安秀篆,立为秀篆游氏开基始祖,已繁衍24代,4000多人。念四长子五一郎之子名信忠不育,因立其友王念八遗子王先益为嗣,故此派所传为“王游”,亦称“才游”。此外各派属“清游”,亦为“方游”。上杭、永定、平和、南靖、诏安、台湾等地的游氏与“王游”都尊游酢为远祖或圣祖。四子念季,迁居永定洪源,后又迁徙至南靖县,开创南靖游氏一世。四一郎之八子五八郎,迁广东揭阳,为揭阳游氏始祖;九子五九郎,迁广东三饶,为三饶游氏始祖。(见高令印著《游酢评传》25页。)
  2.由建阳长坪分迁闽北各地。
  游酢次子拟单传率甫,于南宋时由建阳迁居南平游墩(今延平区王台镇九坍村),成为游墩游氏开基始祖,繁衍至今已32代,240多人。率甫生三子:长子基(即大小郎)世守游墩;次子世鹏(即千九郎)移居游地庄(今延平区来舟镇游地村,已繁衍31代,现有300多人;三子千八郎,迁碌水坑(今延平区西芹镇坑底村),已繁衍31代,现有280多人。世鹏长子三一,留居游地,传至兆三迁至顺昌谟武,系谟武游氏始祖。世鹏次子敏谿移居福州长乐新宅村,系长乐新宅游氏始祖,已繁衍31代,现有780多人。
  游酢三子拂,迁居建阳水吉,已繁衍24代,1320人。
  游酢四子损派下,五世孙游严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由建阳长坪择居南平凤池,系凤池游氏肇基始祖。至今已繁衍34代,现有2300多人,全村皆姓游。村里有始建于延祐三年(1316),现有保存完好的游定夫(祠)纪念馆和游定夫书院、立雪亭、明代理学家两京刑部右侍郎游居敬御葬墓等历史古迹文物。1996年9月,游定夫(祠)纪念馆被列为福建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曾为“文臣武将村”、“理学名乡”,在海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已成为海峡两岸游氏宗亲频繁交往,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理学研究基地。
  游酢五子掞生子二,长子童海,迁居安徽历阳,奉祀吾祖文肃公墓,次子鼐,自安徽历阳归长坪,途经崇安,遂卜居于武夷山澄川(即今澄浒),为澄浒游氏始祖。
  北线入闽始祖之二游瑸的史料不多,现抄录如下二则:①《游氏文化源流》第5页载:“坑头村《游氏族谱》与霞浦《长溪游氏族谱》、柘荣《富溪游氏族谱》、福鼎《象阳游氏族谱》弁言雷同,四地划一;阐述了鼻祖瑸公系河南宁府光州固始县人,唐末入闽,开基建宁建阳,传五子,季曰渊,渊有子曰榕。榕公于宋乾德年间从建阳迁福安县土名游家山。”②金振淑《柘荣游氏历代名人简介》说:柘荣游氏宗族,源于河南固始,其远祖游瑸,冠年登第,先授中书,后迁兵部郎,唐末黄巢农民起义,随王审知入闽,任后唐建阳县令。瑸孙榕奉谱偕妻姜氏迁长溪(今霞浦)土家山。榕之子游时,于北宋初由土家山迁柏峰(今柘荣黄柏),为柘荣游氏肇基始祖。(《游朴研究》第1辑13页。)
  南线入闽始祖游植,卜居圭浦(即今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埔村),已繁衍35代,现有750多人。其后裔游拔之迁往莆田秀屿,为秀屿游氏开基始祖,已繁衍29代,现有4500多人。
  南线入闽始祖游植的十七代孙国清,系拔之的第八世,明成化元年(1465)迁往仙游宝峰村,为宝峰游氏始祖,已繁衍23代,现有1500多人。游植十一世孙游霆,徙居广东南海县,为南海县游氏始祖。游植十二世孙游广,迁居莆田沙坂(今涵江保尾社)。游植十二世孙一龙、一凤、一骥三兄弟于南宋时南渡入粤,迁至广东东莞员山发枝,为广东游氏始祖。一骥七世孙裔昌公,由东莞寮步卜徙至龙华清湖一带(即今游松),已繁衍27代。
  四、频繁交往——同根同脉亲在血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闽台游氏以南平游定夫(祠)纪念馆、福州永泰立雪书院和诏安秀篆等三地作为两岸宗亲寻根祭祖、参观考察、学术研讨、文化交流、族谱对接的重要基地。两岸宗亲频繁交往,真情互动,同宗共祖,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在闽台两岸游氏后裔交流交往上,加强同对岸宗亲的学习考察交流活动、沟通和了解,增进了情谊和团结。
  1990年4月,台湾桃园县游氏宗亲会理事长游得男首次率100多人返乡来到诏安秀篆祭祖,受到祖地宗亲3000多人的夹道欢迎和热情接待。同年11月,台北游氏宗亲祥年、祥柱、祥铿等宗长到秀篆西洋始祖祠考察并签约重建祖祠。1991年12月,祖籍闽南南靖人、旅台实业家游岳勋首次率全家回南靖寻根问祖。此后,他常奔走于两岸之间,为闽西(上杭、永定)、闽南(南靖)、闽北(南平、建阳)及闽东(柘荣)等地集资、捐资数百万元,编纂《闽游二三郎系大族谱》(上杭),兴建“辛郎书屋”、“纯良文化阁”(南靖)、“游酢陵园”(建阳)、“中华游氏文化园”(柘荣)等,资助修复南平游定夫(祠)纪念馆、书院和《游酢文化研究》、《游酢评传》、《道南首豸山》等书的出版。
  1992年6月,祖籍永定大溪人、台湾实业家、台北广平游氏大宗祠管委会主任游正成,最早率台北游氏宗亲会,进入闽北的南大门,前来南平游定夫(祠)纪念馆寻根谒祖。他先后9次跨过台湾海峡到南平游定夫(祠)纪念馆参观考察,为台北广平祠签订雕刻先祖游酢圣像、神龛和香案的合同,运抵台北广平游氏大宗祠,系闽台两岸游氏宗亲深情厚谊的使者。
  1993年6月,桃园县游氏宗亲会游得男理事长首次组团前来南平游定夫(祠)纪念馆谒祖。受到南平游氏宗亲的热烈欢迎。1994年10月,台北市游氏宗亲会名誉会长游祥年、新任理事长游朝雄一行18人前来南平游定夫祠谒祖。途经福州,时任福建省政协主席的游德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游嘉瑞接见了谒祖团成员。1995年9月,台北广平祠管委会主任游正成等一行抵达秀篆谒祖,受到祖地宗亲热烈欢迎。1999年5月,南平游定夫书院修复剪彩暨《宋·游酢文集》首发式隆重举行。台湾各县、市游氏宗亲会理事长率领族人及知名人士一百多名应邀参加,得男、荣庭、丁明、深烟、明财、秀夫、岳勋等宗长为书院剪彩、揭匾。
  2002年9月,台湾宜兰县游氏宗亲会以游锡贤(台湾“行政院院长”游锡堃的胞弟)为团长、游兴精(宜兰县游氏宗亲会总干事)为副团长的祭祖团一行25人,来诏安秀篆祭祖。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海峡书画院院长游嘉瑞、南平游氏宗亲会副会长游恒派、秘书长游梦熊等分别从福州、南平乘车前往迎送。同年10月,首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在南平、建阳隆重举行,台湾游月霞、游岳勋、游得男等出席大会。大会展示了游酢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反映了游酢文化研究的新水平,成为沟通两岸游氏亲情与文化认同的桥梁。
  2003年9月,纪念游酢诞辰950周年暨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成立大会在福州举行,原省政协主席伍洪祥、游德馨,原省政协副主席林逸、台湾知名人士游月霞、游得男、游岳勋,海内外专家学者、游氏宗亲等300多人参加大会。游嘉瑞当选为会长,游恒派当选为常务副会长,游建旺当选为秘书长。2007年9月,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首届海峡百姓论坛暨闽台族谱展”在福州隆重举行,闽台两岸游氏宗亲500多人参加大会。
  2010年4月,福建省游氏宗亲赴台参访团一行34人,在游嘉瑞团长的带领下,参观拜谒台北广平游氏大宗祠,并走访台湾游氏宗亲,受到游正成、游明哲等热情款待。次日,参访团又前往台中市清水镇参加第三届海峡百姓论坛。2010年5月,台北广平游氏大宗祠原管委会主任游正成一行到福州永泰立雪书院参观考察,受到省游酢文化研究会会长、立雪书院院长游嘉瑞等热情接待。两位德高望重的游氏宗长亲切交谈,共商闽台游氏文化交流发展之大计。同年5月9日,时隔18年,游正成宗长第九次风尘仆仆、兴致勃勃地到南平游定夫纪念馆、游定夫书院参观祭祖,受到凤池村游氏宗亲的热烈欢迎。十八年的离别,十八年后的相见,热烈的场面使正成宗亲一行深受感动。同时,正成宗长一行参观了矗立在游定夫纪念馆前的游酢公铜像及占地1600多平方米、以方石铺就的“广平广场”后赞不绝口,对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及游酢后裔为游酢公的事业而不懈的努力感到钦佩;在游定夫纪念馆召开的恳亲交流座谈会上,正成宗亲简述十多年来在台游氏宗亲的活动情况,回忆南平宗亲与台湾游氏宗亲所建立血浓于水的亲情及互相联谊的此时此景都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2010年11月,海峡两岸游裔文化交流联谊系列活动暨游酢铜像、广平广场落成剪彩、《游氏文化源流》首发式大会在南平凤池村隆重举行,来自美国、香港、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河南等地及福建各市县的领导、学者、来宾和游氏宗亲上千人参加这次海内外游氏宗亲难忘的盛会。两岸宗亲真情互动,深刻感受到“同根同脉”血浓于水的亲情。2011年6月,第三届海峡百姓论坛在泉州隆重举行,正式代表1000多人,其中台湾代表600多人,还有自发前来参加各项活动的两岸宗亲1000多人,充分体现了两岸宗亲交流的亲和力和生命力。游岳勋等台湾宗亲参加与大陆族谱的对接。2011年10月,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首次组团一行33人赴台参访。参观台北广平游氏大宗祠、拜会台北、桃园、彰化、苗栗等地宗亲会会长,给他们赠送字画、《凤池村志》、《游氏文化源流》、游酢纪念铜像等礼品,参加在广平祠举行的第三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并专程前往桃园参加游金华宗长101岁祝寿活动等,受到台湾宗亲的热情接待。
  总之,南平游定夫纪念馆自1992年以来先后接待来自台、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美国等海内外游氏宗亲寻根祭祖团、参观考察团近百个,约万人次,馆内收藏全国各地游氏族谱近60部。通过两岸一家,同“游”文化,通过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游酢后裔的联谊交往,增进海峡两岸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正符合当前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需要,推动闽台交流互动进入新的阶段。
  (原载《武夷文化研究》2012年第3期)

知识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游酢新论 续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游酢新论》(续编)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南”源头活水、“道南首”、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语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游梦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