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与武夷山“道南理窟”和南平“理学名邦”之渊源探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768
颗粒名称: 游酢与武夷山“道南理窟”和南平“理学名邦”之渊源探析
其他题名: 兼说游酢与朱熹的传承关系
分类号: B244.6
页数: 5
页码: 126-130
摘要: 本文探析了游酢与武夷山“道南理窟”和南平“理学名邦”之渊源,并记述了游酢与朱熹的传承关系。
关键词: 游酢 理学 探析

内容

北宋理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游酢,与杨时“程门立雪”、“载道南归”,开创八闽理学之先河,同为闽学鼻祖,从祀孔庙。游、杨以“道南”文化为源头活水,三传至朱熹及其门人,进一步以儒学为主体,融合佛、道有益成分,集濂、洛、关新儒学之大成,在武夷山一带创立了“致广大极精微”的闽学(即朱子学)。朱熹是孔子之后儒学的最主要的代表者,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到了南宋末元初,朱子学由南至北而全国,以及日、韩等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这一国际性的、极其深刻的中国文化运动,是以游酢、杨时等为“道南”源头活水的。
  因此武夷山的“道南理窟”、南平的“理学名邦”之称,是有深刻含义的。正如清代理学大师方宗诚所说的,如果没有游酢等人的“既勤敷菑”就不可能有朱熹的“芟柞耕获”。
  本文就游酢与武夷山“道南理窟”和南平“理学名邦”之渊源做些探讨,敬请方家赐教。
  一、道南首豸山
  游酢(1052—1123),字子通,后改字定夫,号广平,因曾筑草堂于故乡豸山,学者称其为豸山先生,谥文肃。建阳县禾平里人,宋元丰五年进士,历官县尉、知县、府教授、太学博士、知州、知府、监察御史等职。他理政有方,惠政在民,治学有道,师承“二程”,号称“程门四杰”之首,在书法上被称为“草圣”。著有《易说》、《中庸义》、《诗二南义》、《论语杂解》、《孟子杂解》等,结辑为《豸山文集》十卷。
  游酢自幼天资聪颖,才高善学。杨时为其撰写的《墓志铭》指出:“读书一过目辄成,比壮,益自力,心传自得,不为世儒之习。”其父游潜教子有方。宋熙宁五年(1072年)游酢20岁,被推荐赴京城开封预考。程颐见之就断言“其资可以适道”,同年八月程颢召之任扶沟县教谕,拜“二程”为师,9年后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即他29岁时,带领杨时到河南颍昌拜师于程颢。程颐赞美游酢说:“其德业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游、杨学成南归时,程颢目送他俩说:“吾道南矣!”游酢与杨时“载道南归”,由此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给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48岁的游酢在故里构筑“豸山草堂”(后改敕豸山书院),次年又在武夷山五曲兴建“水云寮”,聚徒讲学著书立说。朱熹《武夷棹歌》之五曲中说“林中有客”,就是指游酢在武夷山的活动。游酢创办的“水云寮”是武夷山最早的学校。今诗人林镜清先生诗曰:“聆理听经河洛帐,授徒立说水云寮。水载舟行千里远,寮通理学万年长。”此后才有刘子翚屏山书院、朱熹之武夷精舍、刘爚之云庄山房、刘拱之仰高堂、蔡发蔡元定之南山书堂、熊禾之洪源书堂等。由此,武夷山才有“道南理窟”之称。南宋大理学家张拭说:“当今道在武夷。”遂使闽、浙、赣之武夷山一带成为南移后的中国文化重心。清状元马应壁任职崇安时,于乾隆四十三年将其父亲“道南理窟”四个大字摹刻在武夷山五曲溪南晚对峰壁,正对游酢之水云寮和朱熹武夷精舍。“道南理窟”遂成为游酢、杨时“道南”和闽中理学兴盛经至南移后的中国文化昌明的象征。
  对于游酢的学问、道德、业绩和历史价值,宋理宗皇帝在敕文中曰:“游酢言正而行端、德宏而学粹、趨礼乐场,超卓传注之表,群经独得其趣,诸子莫遁其情,罗网百家,驰骋千古,进宪台以率僚属,推理学以大义,《士风疏》奏,足以扶国本于当时,注解经书,足以开来学于后世。顾功德之齐全。宜恩隆之特巽。兹稽谥法,道德博厚谓文,言行端行谓肃,谥‘文肃’。”
  理宗皇帝还在游酢逝世后132年即于1255年追赠“御赞”匾曰:“皇天眷命,泰运南旋。祈我邦国,亿万斯年。伟哉圣道,先载南传。允矣君子,德业精专。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竣,河海之渊。先生风教,丽日中天。四方其训,朕有赖焉!”
  这些不仅是对游酢“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的确切肯定,而且是对他“道南”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丰功伟绩的奖赏。
  历代圣贤为游酢建立诸如纪念堂、立雪堂、乡贤堂、祠堂、将军庙等祀之。乃至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将游酢列位于孔庙西庑先儒祀之,又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晋升为“先贤游子酢之神位”。先儒的“儒”主要指儒学成就者,而先贤则包括了儒学在内的诸方面,圣与贤联系在一起,游酢即圣贤。
  游酢“道南”,为朱熹创立朱子学源头和前提,是武夷山成为“道南理窟”和南平“理学名邦”的核心部分。
  二、游酢与朱熹的传承关系
  据《游定夫·诸儒论述》载,程颢曾说:“建州游酢,非昔日之游酢,固是颖悟,然资质温厚。南剑州杨时虽不逮游酢,然煞颖悟。”《游豸山先生之遗》云:“游酢载道南行,创建州理学之始——闽道学之统,与濂、洛、关并称,首推建郡,实游定夫开其先也。”薛子曰:“游广平,程门高弟者也,与上蔡(谢良佐)、龟山(杨时)并隆。”游酢门人在《宋元学案》记载著名的有:胡文定(安国)、胡宪、吕东莱、曾开、江锜等人。据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记载:“胡文定为游氏门人。“二程”高弟游、杨、吕、谢,学者谓‘朱文公得统于程,由杨中立传罗豫章,豫章传李愿中,愿中以授文公’,是固然矣(世称延平四贤);不知游定夫传胡文定,文定传之籍溪(胡宪字原仲,学者称之为籍溪先生),籍溪以其学授文公。”游、杨之江河归朱熹之海这个脉络分明。正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之水正是游、杨“道南”之统也。游酢心诚“立雪”拜师,尽得“二程”理学真传,归南后致力传授“二程”洛学,使之成为“洛学正宗传人”、“理学元宗”、“道南第一人”、“道南首功”,朱熹称他为“道南首豸山”,世称其为“程门四杰之首”。朱熹赞他:“清德重望,皎如日星,流风余韵,师世范俗。”南宋大理学家、参知政事真德秀在《祭游御史祝文》中赞他曰:“惟公道盛德尊。尝居元慔,缅怀遗范,可效可师,朝夕恪恭,庶几万一。”即说游酢是万千推一的楷模。
  现存游酢著述较少,绝大部分遗失,明·徐?认为“不过是其百分一”。按今人考证,方彦寿认为“游酢著作有40多卷”,陈其芳先生说“游酢著作至少有39卷”。就是游酢这些不多的著述,高令印先生却深刻阐明了它是“有关南宋理学(新儒学)的主要内容,诸如理本论、理一分殊、心性论、存理灭欲、格物致知等,不仅有基本论述,还有许多创见,特别是文化意义上论述理学。《易说》、《中庸》作理学的核心内容,显示理学根源和教化功能,克服一些理学家空谈心性的弊端,使理学的发展朝着正确方向。游酢的《易说》、《论语杂解》、《中庸义》等,是继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张载的《西铭》、《正蒙》,“二程”的《识仁》、《定性书》、《易传》等之后的理学经典代表著作”。就吴更先生浅析“朱熹《四书集注》中的游酢语录”多矣!也可见对游酢许多论点是很欣赏的。
  三、南平“理学名邦”当之无愧
  翻开1984年重印民国《南平县志》、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建宁府志》等,就可以看到南平自宋而降大儒迭出不穷,被称为“海滨邹鲁,”成为“理学名邦”,闻名全国。
  1.历史的见证
  明文渊阁大学士邱浚在南平《道南书院》说:“南方之士,其尤著名者,游与杨也,俾知兹郡为道学重兴名也。”清延建邵道按道察司佥事刘冲于康熙十八年,在《南平县志》卷末《原志序》中曰:“是邦乃杨、罗、李、朱四先生倡导之区,邹鲁一脉,风流未艾!以振兴道学名邦之风。”建安道尹蔡凤禨民国十年重修《南平县志》作《序》曰:“延平四贤先生实生兹郡,有理学名邦之誉。”方象瑛为建宁府重修孔庙作《记》曰:“建固称理学之邦也,自游定夫推程门高弟,胡氏父子兄弟继之,一时名儒辈出,朱子受学于籍溪(胡宪),闽学之盛海滨邹鲁。”再如南宋理学家张栻在作《游、胡二先生祠堂记》曰:“建之为州,素称多士,御史游公、文定胡公相继而出,模范典型,皆足以师表后学。”由此可见,延、建二府是游、杨“道南”文化的发源地,理学称盛之区域。“延平四贤”闻名于世,南平而得“理学名邦”之誉。
  2.昔日荣光今又耀
  闽台首届游酢文化研讨会于2002年秋日在“理学名邦”之南平隆重召开,来自各地领导、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游氏后裔等,对理学名邦的“南平”有着更深的认识和敬仰,与会代表心怀激情向大会组委会建议,敬请原福建省政协主席游德馨题写“理学名邦”匾,游主席接受代表要求题匾,馈赠给延平区人民政府,永存纪念,体现了南平“昔日荣光今又耀”的美誉!
  2003年冬月,游德馨、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林逸、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朱明元、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长游嘉瑞先生等,在南平市委书记徐谦、市长陈桦女士、延平区委书记陈杰、区长曹聪等领导陪同下,应邀出席了在南平市历史文化名楼双溪楼举行的“理学名邦”揭匾和“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酢分会”挂牌仪式,游酢名贤、“理学名邦”与双溪文化名楼相宜交映,熠熠生辉,载入史册。
  3.论绪结语可鉴
  历代志序均谓延平为“理学名邦”。笔者认为正因为它地处闽江源头首府,且更是自宋游酢、杨时“程门立雪”、“载道南归”,大儒迭出,尤其是朱熹出现,使兹郡理学勃兴,故有“海滨邹鲁”之誉、“理学名邦”之称。
  朱熹上承杨、罗、李,世称“延平四贤”一脉,亦秉承游酢、胡氏父子一脉,汇归朱熹之统,在武夷山一带集理学之大成,遂为闽学(即朱子学)。朱熹联曰:“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游酢与武夷山“道南理窟”、南平“理学名邦”是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也就是说游酢是“道南理窟”、“理学名邦”的最先开拓者。
  (作者系福建历史名人游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南平市<县级>纪委常务副书记)

知识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游酢新论 续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游酢新论》(续编)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南”源头活水、“道南首”、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语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游恒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游酢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南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