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学”祖师游酢的功绩和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762
颗粒名称: “闽学”祖师游酢的功绩和影响
分类号: B244.6
页数: 5
页码: 91-95
摘要: 本文从好学敬师、闽学祖师、博学多才,著作丰厚、为官清正,惠政在民几方面论述了“闽学”祖师游酢的功绩和影响。
关键词: 闽学 功绩 影响

内容

北宋御史、学者、理学家游酢,字定夫,号豸山先生,建阳禾平(今长坪)人。他的一生敬师好学、博学多才、为官清正,对后世的影响相当深远。
  一、好学敬师
  游酢,生于建阳长坪的富垅山村,从小与堂兄游醇从学于族叔游复。游复为饱学之士,是地方上出名的文人、理学家。游复去世后,游酢又跟从建阳学究江侧学习。他少年笃学,练得诗、文、书法良好功底,“年虽少而一时老师、宿儒咸推之”(《建阳县志》)。二十岁,他进京城会试,拜见了理学家程颐。程颐见他天资聪慧,是可塑之材,谓“其资可与适道”。同年八月,程颐之兄程颢任河南扶沟知县,程颐便聘游酢为县学教授。从此,游酢成为程门弟子,学“二程”之思想,步入理学的继承人行列。为了继承传播和发展理学思想,元丰四年(1081年),他引好友杨时前往颍昌拜程颢为师。元祐八年(1093年)冬,他与杨时前往洛阳拜程颐为师。时值深冬,知老师在屋内闭目养神休息,二人不敢打扰,恭立程颐身旁,等程颐醒来,门外的地上积雪已一尺多高了。这便是“程门立雪”的典故。游酢传名天下、世人皆知的原因,就是缘自这个典故。世人历来尊师重学,游、杨好学敬师之事成为后人景仰的典范。诚然,游酢敬师,而程颢对杨时曾说:“游君德器粹然,问学日进,政事亦绝人远甚。”老师对学生如此高的评价,古来罕有。游酢对“二程”老师的敬重,可谓相当突出。他不仅著有《二程语录》,而且有不少诗文追怀程门求学、对师感恩不已之情,除了文章《书明道先生行状后》,诗最能代表他的心声。《春日山行有感》是这样写的:“十里桥西别有天,青山欲断翠云连。园林寂寂鹿为友,野服翩翩儒亦仙。风咏舞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追寻往事顿成梦,回首春光倍黯然。”他在《宝应寺读书堂成因怀明道先生》(七律)尾联写道:“记得程门窗草绿,至今遐想每驰情。”我们现在读此诗,仍然可体味到游酢尊师之情是何等诚挚和热切。
  二、闽学祖师
  拜读《宋·游酢文集》和古今人们对他的评价文章,我觉得他最对得起老师“二程”的便是将师学(理学)继承了下来,并且使之传到了南方。他对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一是他将杨时引荐给程氏兄弟,使程氏理学的南移有了一批传学骨干,后来才有朱熹集理学大成的产生;二是他创建了建州理学,为闽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并收胡安国、黄中(游酢的外甥)等为门生,亲自将理学传给他们。后来,朱熹拜胡安国之侄儿胡宪、黄中为师,在他们门下求学,间接承传了游酢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朱熹在《二程集》、《伊洛渊源录》中直接引用了游酢的许多言论)。高令印先生在《宋·游酢文集》再版序文中说:“翻开朱熹的《四书集注》等,采用游酢的言论多多矣。”三是游酢著书立说,对程氏理学有过理论的探究和发挥,他遵从师学以“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并把理与仁、义联系起来。他说:“斯理也,仰则著于天下,俯则形于地理,中则隐于人心。”(《廌山学案·廌山遗文》)。他在《易说》、《论语杂解》、《孟子杂解》、《中庸义》等书中提出了“天人合一”、“道统论”、“仁爱为怀”、“正心诚身”的观点,还提出了“治气养心,行己接物”的修养问题,“本其躬行心得之言已说经”的研究前人学问的态度、方法等,为后来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此,方宗诚说:“然非始有既勤敷菑如先生(游酢)辈者,则朱子一人,又岂易芟柞而耕获也哉。”可惜,“游酢卒于北宋灭亡前3年(1123年),其活动时期正是国家处于极端混乱的状态,人们无视思想理论问题,游酢及其弟子无人过问,因而其思想得不到系统的传承和发扬”(高令印《游酢评传》)。
  游酢对理学的贡献,到了南宋时才得到学者、朝廷的肯定和称赞。游酢向来被称为“程门四杰”(游酢、杨时、谢良佐、吕大临)之一,被奉为“道南儒宗”。朱熹曾写一副对联,对游酢、杨时之功予以公正的评价:“道南首豸山,学共龟山同立雪;理窟从洛水,本归濂水引导源。”此联肯定了游酢“首”道南之功。游酢逝世132年后(1255年),宋理宗追予游酢“御赞”:“皇天眷命,泰运南旋。祈我邦国,亿万斯年。伟哉圣道,先载南传。允矣君子,德业精专。春光融融,秋月娟娟。泰山之峻,河海之渊。先生风教,丽日中天。四方其训,朕有赖焉!”并谥游酢为“文肃”,游氏后人称其为“文肃公”。
  但是,明、清以来出现了扬杨(时)抑游(酢)的现象,不提游酢为理学重要的人物是有悖史实和公正的。“其实游酢的品德超过杨时,政绩亦大于杨时,游酢的学术贡献亦不小;游酢载道南归,创建州理学之始。闽中理学元统,与濂、洛、关中并称者,首推建郡,实游酢开其先河也。”(陈其芳、张火友《关于游酢研究的几个问题》)。
  三、博学多才,著作丰厚
  “游酢是中国宋代卓越的理学(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了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原厦大哲学系主任与教授、福建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高令印先生在其《游酢评传》一书中,对游酢做了上述的评价。
  游酢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时年三十岁,他任过地方的州、府首脑,也到朝廷当过御史、太学博士等,一生大多时光从政。但是,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文人。他不仅有诗、文作品,而且有《易说》、《论语杂解》、《孟子杂解》等著作,旧传共三十九卷,现存有《游文肃文集》八卷、《游豸山先生集》十卷等版本,可谓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易说》一书著于四十七岁时,他对《易经》的注解、阐释,足见其对学问钻研得精深,言简意赅,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如“君子体仁”一节,解说“贞”字之义,他写道:“事以智谋,物以智创,智而不贞,则事不立。贞者,正而固也。谋之不正,则异义得以屈之;守之不固,则众力得以倾之,岂事之干也?故曰贞固足以干事。犹之万物终藏于冬,而成言乎艮也。”此非深学者所能得此,道其所以也。文章方面,他以政论文《陈太平策》、《论士风疏》震动朝野,发时人未敢发之语,指陈政弊,首倡清正,关心国家命运、民生疾苦,论政鞭辟入里、一针见血,为北宋中后期不可多得的杰出论文。他的诗作所传不多,可是古风、绝句、律诗均有,写得清纯深雅、意味隽永。如《登归宗岩》:“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此诗明看是扣题而作,实则含有对人生和世事的认识、见解等深刻哲味。《在颍昌寄中立》之二写道:“萧条清颍一茅庐,魂梦长怀与子居。五里桥西杨柳路,至今车马往来疏。”诗中写出了他对学友、儿女亲家杨时的深厚友情和怀念。他的《诲子》一诗不仅成了闽台游氏后裔激励子孙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祖训,也深为历代学子鞭策自励的动力诗。“门前獬豸公裳在,只恐儿孙不读书。
  诗句虽白,含义却深!
  游酢还是一个书法家,以草书见长,有龙飞凤舞、摇曳多姿之风,其墨迹深受后世书法家称赞,《中华书法大字典》中可见其作品。
  总之,游酢是一位博学多才、著作丰厚的文人和学者。游酢的事迹,向来有诸多书籍予以记载或介绍,如《宋史》、《幼学琼林》、《词源》、《辞海》等。说一句客观公正的话,游酢的文学作品以及思想、理论的成就,由于出版不多、宣传不广,以前并未得到世人充分的重视。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游酢文化研究的开展,游酢的作品得以重印,传播海内外,他的作品、才学、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重视,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南平地区创办了《游酢文化研究》学术刊物和《游酢文化》报,福建省内不少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游酢,写了不少论文,台湾也有多位游家学者(如游祥年、游正成、游得男、游岳勋)写了好几篇关于游酢研究的文章,这些都是良好的开端。
  四、为官清正,惠政在民
  福建在中国历史上出过许多高官,在宋朝就有一大串,如李纲、邓肃、游酢、杨时等。游酢为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调萧山尉,历任河清知县、泉州签判、和州知州、监察御史、太学博士、府学教授,五十岁后还历知和、舒、濠三州,七十一岁卒于安徽省含山县。他一生为官近四十年,清正廉明,竟客死他乡,死后无钱运柩回建阳。
  游酢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著。他的学友杨时在《御史游公墓志铭》一文中叙述道:“其事亲无违,交朋友有信,莅官遇僚吏有恩义,虽人乐于自尽,而无敢慢其令者。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故去则见思,愈久而不忘。筮仕之初末更事,县有疑狱十余年不能决,公摄邑事,一问得其情而释之,精炼如素宦者,人服其明。”“公历守四郡,处之裕如。”因此,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在《除游酢监察御史诰词》中称:“以尔忠信恺悌,学识俱优,更练事为,所居可纪,俾辍郡寄,往冠惠文。”宋朝宰相真德秀在《祭游御史祝文》中称:“惟公道盛德尊,尝居元幙,缅怀遗范,可效可师。朝夕恪恭,庶几万一。”
  从《宋·游酢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出游酢为官有其思想、理论:一是“君子怀仁”。其在《易说》“君子体仁”节中说:“仁者,人也。仁为从善之首,故足以长人。”在解说“潜龙勿用”时,他就对“仁”作了很好的注脚:“确乎其不可拔,则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矣。”意思是说,如果确定了“隐”(仁)之心,那么即使做了一件不合于仁义的事,杀了一个无罪的人,就是能得到天下也不屑去干。明代的朱衡在《豸山书院记》一文中写道:“考公之治无他,轻敛恤刑,皆其心之仁本如是。”二是“惠政在民”。游酢在其任官三十八年中始终贯之以“以民为本”的思想、准则。他在《中庸义》“齐明盛服”一节中指出:“人情莫不欲逸也,时使之而使有余力;莫不欲富也,薄敛之而使有余财,则子庶民之道也,故百姓勤。”他认为应当让百姓得到适当的安闲、快乐,并且“薄敛”使他们得到富余。同样在《中庸义》关于“唯天下至圣”二章里,提出了:“立天下之大本者,建中于民也。”(意思是建立天下的大根本,是在百姓中建立中正之道)三是“勤正廉洁”。他在《陈太平策》中向皇帝提出:“毋谓四海已合,民生已泰,可以安意肆志而不思。否泰相因,离合相仍,大有可忧可虑者存也。”这是给皇帝敲警钟。接着,他列出了朝廷官员们的种种现象:“今观朝廷之上,大臣则悠悠然持禄而顾望,小臣则惴惴然畏惧而偷安。含胡苟且,以求自全之计;玩岁愒月,以希迁转之阶,讵肯奋不顾身?出为百姓分忧者,然或有之。又招疑速谤,不能自容于时矣……”在《论士风疏》一文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已,不复知有他”,并且“倡清议于天下”。他的《陈太平策》和《论士风疏》正是他忧国忧民、勤政为民的心声,当时震动朝野,为后世人们留下了警策之言。
  从上述可见,游酢不愧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
  游酢是一位历史上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思想博大精深”(高令印《游酢评传》),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和建树,可惜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他的历史功绩和贡献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所幸的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以福建南平为中心,游酢文化研究掀起了浪潮,促进了学术发展,也促进了闽台文化交流,高令印、蔡尚思、陈其芳、刘光舟、程利田等一大批学者、教授纷纷撰文,投入到研究游酢文化的行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坚信,随着游酢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游酢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新认识,也将会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及和平统一事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福建省永安市洪田中学高级教师)

知识出处

游酢新论 续编

《游酢新论 续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游酢新论》(续编)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南”源头活水、“道南首”、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语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游生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