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游氏 源远流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踏雪履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686
颗粒名称: 中华游氏 源远流长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057-0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游姓系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始于周朝的姬姓(公孙轩辕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有邰氏姜嫄,生子名弃,号后稷,别姓姬氏,为姬姓始祖),周朝郑国(今河南新郑)郑穆公(史记为郑缪公,古时穆缪二字通用)之八子姓姬名偃字子游(系黄帝34代孙),后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遂有游氏,游氏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关键词: 游酢文化 研究 南平市

内容

游姓系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始于周朝的姬姓(公孙轩辕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有邰氏姜嫄,生子名弃,号后稷,别姓姬氏,为姬姓始祖),周朝郑国(今河南新郑)郑穆公(史记为郑缪公,古时穆缪二字通用)之八子姓姬名偃字子游(系黄帝34代孙),后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遂有游氏,游氏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子游三世孙游吉,字世叔,号太叔,周室大夫,郑国正卿,美秀而文,熟于典故,人有仪度,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重视,以善于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大国。
  秦汉以后,游氏开始从它的发祥地河南新郑向外发展,他们首先迁至河北广平(今河北鸡泽县)。北魏时,游氏名人辈出,朝中赫赫有名的是:“游氏三杰”雍州刺史游雅、礼部尚书游明根、尚书右仆射游肇。游肇字八叶,其孙游匹为入闽始祖。
  隋唐后,游氏一支迁到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也有西迁至山西、陕西、四川,也有东迁到山东,而最多的则是南迁至福建、江西、湖北、安徽等地,遍布全国。
  唐末,子游五十九世孙道保(匹)、德保(瑸)、定保(植)从中原河南固始县,先后迁入闽北建阳长坪、闽南莆田县紫霄。宋乾德年间德保(瑸)的后裔又从建阳迁往闽东长溪(今霞浦县游家山),后从游家山再迁往柏峰(今柘荣县黄柏)。
  入闽始祖游匹九世孙游酢(系子游67代孙,黄帝101代孙)是北宋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是程门立雪、从祀孔庙的先贤。其长子游撝在江西洪州为官,游撝三子游珀(二三郎)后裔从建阳分别迁往江西、福建诏安、上杭、永定、南靖、广东等地。游酢次子游拟之子率甫迁居延平游墩桥(今延平区王台九坍),其后裔又迁顺昌、长乐等地。游酢四子游损的后裔游严从建阳迁至南平凤池。凤池村史称“文臣武将村”、“理学名乡”,2003年荣获“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凤池村现有全国仅存的游酢立雪名祠闻名于世。
  清顺治乾隆年间,诏安、南靖等地游裔逐渐渡海迁播到台湾的台北、桃园、宜兰、彰化、嘉义等地。台湾现有游裔17万余人,都是先贤酢公后裔。台湾各地皆有游氏宗祠,尤以台北广平游氏大宗祠为最大。以后又陆续从台湾迁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等地。
  2012年8月18日 (原载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第三届会员大会《纪念手册》)

知识出处

踏雪履痕

《踏雪履痕》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游酢后裔游梦熊先生出版《踏雪履痕》,对游酢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开拓出游酢文化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使其成为当今构建和诣社会的资源。游酢之学主要是承继程颢的新儒学,是“内圣”学,是宋明新儒学之正宗。综观梦熊先生的《踏雪履痕》,充分地认识到游酢之学的核心价值。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大昌的今天,特别需要这方面的论著。这本《踏雪履痕》的出版,无疑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