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论游酢的现实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踏雪履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650
颗粒名称: 《通史》论游酢的现实意义
分类号: B244.6
页数: 2
页码: 021-0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通史》论游酢的现实意义,高教授以严谨治学著称,他与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0多年来,无论是寒冬或是酷暑,他不辞辛劳,经常往返于武夷山、建阳、南平、闽西南、福州、厦门之间,考察游酢历史古迹,查阅各地游氏族谱,核实有关史料,与同仁切磋,寻求游酢后裔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 《通史》 游酢 意义

内容

高教授以严谨治学著称,他与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0多年来,无论是寒冬或是酷暑,他不辞辛劳,经常往返于武夷山、建阳、南平、闽西南、福州、厦门之间,考察游酢历史古迹,查阅各地游氏族谱,核实有关史料,与同仁切磋,寻求游酢后裔的大力支持。他多次参加并指导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为《宋·游酢文集》作序,为《游酢文化研究》撰写论文等,还专门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游酢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游酢评传》(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蔡仁厚教授为之作《序》,于2002年2月由中国翰林出版公司出版)。他实地考察、勤奋笔耕的治学精神,令人敬佩,为之动容;而《游酢评传》则是海峡两岸研究游酢的专家、学者及广大游酢后裔期盼已久的学术专著,是闽台两岸文化学术界的一件喜事。
  高教授在游酢文化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见地颇深。他特别对北宋末年中国文化重心南移中“游(酢)杨(时)等‘道南’是源头活水,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很有感受,“他们的伟大历史功绩历来却未予肯定。南宋、元、明、清时代的学者暂且不说。近代以来出版的50万字的理学大著,如《闽学源流》等,几乎只字未提游酢。这就难以梳理出新儒学(理学)的发展规律”,他“有感于此,花了数年的时间研究这一课题”(见《游酢评传·后记》),在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同仁的鼓励和支持下,出于一个学者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他主持公道,为游酢鸣不平,恢复游酢在中国文化史上应有的地位,还游酢历史本来面目,于是撰写了《游酢评传》。这不能不说是高教授为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游裔做了一件大好事,正如蔡仁厚教授《序》中所指出的“既有功于学术,亦还先贤以公道”(《游酢评传》第4页)
  《通史》中游酢部分,一反过去认为游酢在学术上无大贡献的观点,对游酢的易学、理学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作者指出,游酢关于“天下之道至《易》而尽,故曰《易》其至矣”的说法,是把人与社会、自然界的种种学问都归根于《易》,是非常深刻的。游酢通过易演三才的道理,得出“天地人交助”的结论,很有现实意义。对于历代訾议游酢嗜禅,作者指出,那是以儒融佛(禅)的宋学思维方式,这方面游酢作得突出不仅无可非议,还应加以肯定。理学家要复兴儒学,必须吸取释道之学中的合力成分以充实自己,像吃营养强身一样。游酢明明说:“此事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异同,不然难以口舌也。”作者强调,纵观游酢现存所有著述,找不到一句话是赞扬佛教禅学的;相反地,激烈排佛的语言倒是有多处。由作者的论述充分的说明了,历来说游酢嗜禅,是旧说相因,未有深考。(以上所引见《通史》第333、337、342页)
  高教授治学勤奋、尊重历史、博采众长、实事求是。可以说,他是目前我国文化学术界第一位对游酢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的权威学者。他在《通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游酢、杨时是中国宋代卓越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史》第331页)
  高教授首次正式将游酢载入中国哲学史,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哲学界的一个重大学术成果。它结束了哲学界、文化界无人或很少有人提及游酢的历史,开创了游酢写进中国哲学史的先例,填补了我国学界游酢研究的空白。《通史》是高等院校教科书,成为大学生们必读的课本。从此,游酢必将在中国哲学史、文化史上占有其应有的一席之地,享其应有的盛名。
  毫无疑义,《通史》和《游酢评传》的出版,连同“首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的召开,都是游酢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必将在海内外文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游裔中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原载《游酢新论》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知识出处

踏雪履痕

《踏雪履痕》

出版者: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

游酢后裔游梦熊先生出版《踏雪履痕》,对游酢文化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意义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开拓出游酢文化思想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使其成为当今构建和诣社会的资源。游酢之学主要是承继程颢的新儒学,是“内圣”学,是宋明新儒学之正宗。综观梦熊先生的《踏雪履痕》,充分地认识到游酢之学的核心价值。在“福建文化强省建设”大昌的今天,特别需要这方面的论著。这本《踏雪履痕》的出版,无疑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