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时“程门立雪”传千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604
颗粒名称: 一、杨时“程门立雪”传千古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268-2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程门立雪”传千古,杨时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又在程颐所建的伊川书院求学。
关键词: 杨时 教育 哲学思想

内容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二程”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闵集乡一带),在孝感学习、生活达18年之久。程颢18岁时考中进士,开始为官,先为晋城令,后入朝为太子中允,直到宋神宗的监察御史。程颐自从师周敦颐以后,便厌科举考试,18岁时就有“惊人之举”,竟上书建议皇上,“欲天子黜世之偏见,以王道为心”。后被提拔为崇正殿说书,任务是教哲宗皇帝赵煦读书。“二程”兄弟诚心治学,对于圣贤之书无所不读,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本,而达于“六经”,故学问精深,创立了“理学”,在当时影响很大,被称之为“秦汉以来,无人能及”。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又称其学为“洛学”,后人将其言论统编为《二程全书》。
  杨时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又在程颐所建的伊川书院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一天,杨时与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闭目静思。于是两人静立旁边,等老师醒来。这天天空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直到程颐觉醒,赫然发现侍立身旁的游、杨,而门外雪深一尺了。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的三千弟子为报师恩,四处奔波,传播他的仁政思想;南宋时期的岳飞,为师父披麻戴孝,一生牢记师父教诲,精忠报国,死而后已。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疾学在于尊师”。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永远是奉献的代名词。他们教育我们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要在困难中积蓄力量,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他们给我们智慧去开动脑筋,他们给我们勇气让我们襟怀坦荡,正直为人。他们将美放在我们心中,给我们教诲、见识和想象。或许,老师讲课的每个细节都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我们淡忘,但他们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在我们心中。老师带领我们所经历的每个问题,每个发现,每个体验都令我们着迷,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在知识海洋中的闪烁。失败后温暖地鼓励,成功后及时地肯定,这一切的一切,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遵循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又有什么理由不感谢他们呢?有人说:父母之爱,让我们感受到养育的艰辛;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在这里我要说:教师之爱,让我们享受到了不求回报无私关爱的博大!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人生榜样。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
  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今天,尊师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可不少人一边在高喊尊师的口号,一边却在言行上背叛了自己。譬如,同学遇见老师不主动问好;上课迟到,却大摇大摆的晃入教室;课上捣乱、课后不完成作业等等。更有甚者,居然当众顶撞老师,如此恶劣的行为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吗?人世间最大的情感失衡,第一是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第二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而当后者意识到这点时,大多已无法弥补,希望在十几年后,我们不要流下悔恨的泪水。要把老师作为我们最敬重的人。
  杨时学问那么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确实是后人的楷模。我们更应传承尊师重教的文明火种,发自内心敬爱我们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我们的老师。我们无需大张旗鼓,更无须高喊口号,只需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明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