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时在武夷文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598
颗粒名称: 一、杨时在武夷文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256-2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在武夷文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武夷山,地灵人杰,群星璀璨,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如著名爱国名将刘子羽,宋词婉约派宗师柳永,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等。
关键词: 杨时 武夷文化 历史地位

内容

武夷山,地灵人杰,群星璀璨,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如著名爱国名将刘子羽,宋词婉约派宗师柳永,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等。清代名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史贻直在《武夷山志》原序中载道:“考武夷山迹最古,其所称武夷君,圣姥诸事,多荒诞不可信。六朝时,自顾野王讲授其中,文学以显。至宋,赵清献大筑吏隐亭于三曲,其后,杨文靖,胡文定倡导东南,于此。及朱子开紫阳书院,诸大儒云从星拱,流风相继。迄元明以至今,而闽学集濂、洛、关之大成,则皆讲学此山者,而山之名遂以甲于天下”。古代名宦如此注重和盛赞顾野王、赵清献、杨文靖(杨时)、朱熹对武夷山之影响,列为武夷山历史文化的显赫人物。
  又如,清代著名学者董天工(1703—1771),字村六,号典斋,崇安县曹墩(今武夷山市星村镇曹墩村)人,书香世家。他先后任福建宁德、湖南新化、台湾彰化司铎、训导和山东观城县令,后因服丧回乡,遂选择武夷山隐屏峰下,构建望仙楼,董天工留居山中,遍览武夷名胜,收集旧志诗文,就其所亲见者,详加考订,并细绘山图。绣像及山中主要建筑如冲佑观、紫阳书院等,图文并茂,汇为山志,共8册24卷。志书祥细叙述武夷山水形势、特色,介绍历代到过武夷山的诸多名贤、官司吏、名释、羽客和山中古迹诗文等。董编《武夷山志》撰于乾隆十六年(1751),董志在历代武夷山志中最为晚出,在编纂过程中,作者借鉴前人成果及取精华甚多,故在诸多武夷山志中,体例最为完备,内容也最丰富。问世以来,一直被游者奉为圭臬,是后人言武夷必称引的巨著。这部书的第一章,武夷山名贤图录。第一篇,第一人就是杨文靖公绘像。并注:杨文肃公,讳时,字中立,号龟山,将乐人,宋熙宁进士。诗曰:
  “充养有道,德器早成,诸所建白,深切著名,岭空龟山,渊源伊洛,如星之升,以表后学。”
  其后绘像依序为:胡文定公,刘屏山公,朱文公等,把杨时名贤,列为第一,由此可见他在武夷山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建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