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杨时《祭游定夫文》综合辨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584
颗粒名称: 四、杨时《祭游定夫文》综合辨析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祭游定夫文》综合辨析。杨时与游酢既是同学又是亲家,感情深厚融洽。宣和五年(1123)游酢卒,即有文以祭之;次年,《与陈公晦》其二又谓:“去岁数月之间,定夫、民表相继沦亡,朋友殆尽,无复存者,衰老殊不能堪也。”《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师友叙述》所引同,《<杨时集>诗文编年考证》于宣和六年所引此书函“数月”作“双月”。
关键词: 杨时 诗文 考述

内容

杨时与游酢既是同学又是亲家,感情深厚融洽。宣和五年(1123)游酢卒,即有文以祭之;次年,《与陈公晦》其二又谓:“去岁数月之间,定夫、民表相继沦亡,朋友殆尽,无复存者,衰老殊不能堪也。”《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师友叙述》所引同,《<杨时集>诗文编年考证》于宣和六年所引此书函“数月”作“双月”。
  据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游酢卒于“宣和五年五月乙亥”即二十三日。《与陈公晦》其二的“民表”其实是卓民表。道光《建阳县志》①卷二十《杂类·存疑·人物》与民国《建阳县志》②卷十二《杂录》皆谓:“卓民表(《韦斋集》)……韦斋先生为承务郎卓公撰墓志铭云‘去建阳而南十里,泉竹深静,岸溪而庐者,有宋隐君子承务郎卓公之所筑也’,又云‘某视公季子特立为同年兄’。特立岂即民表之字欤?”道光《建阳县志》卷十七《古迹》又收有《承务郎致仕卓公墓志铭》。按“韦斋”为朱松(1097—1143)之号,其《韦斋集》③卷十二《承务郎致仕卓公墓志铭》谓:“去建阳而南十里,泉竹深静,岸谿而庐者,有宋隐君子承务郎致仕卓公之所筑也……某视公季子特立为同年兄,幸获升堂拜公……宣和五年夏六月过门,则公以四月乙未捐馆舍矣……公讳某,字元举……孙皆举进士,孙男女合十人。公犹子宣教郎、知南康县雄,实状公行。”此末句,道光志标点误作“公犹子宣教口,知南康县。雄实状公行”。又,两县志依“某视公季子特立为同年兄”而判断“特立岂即民表之字欤”其实有误,据《墓志铭》之“宣和五年夏六月过门,则公以四月乙未捐馆舍矣……公讳某,字元举”与《与陈公晦》其二之“去岁数月之间,定夫、民表相继沦亡”可知,《墓志铭》主人“公讳某,字元举”正是卓民表,卒于宣和五年四月乙未即十二、三日,而卓特立为其子。
  杨时祭游酢文,《永乐大典》题作《祭游定夫文》,《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卷九《文》、《宋·游酢文集》①卷八《附刊文诗》皆题作《祭游定夫先生文》。张谱于宣和五年谓:杨时“在婺州。时御史定夫游公卒,先生为文祭之,有云:念昔从师,同心三人,今皆沦亡,眇余独存。又云:嗟吾先生,微言未泯,而学者所记,多失其真,赖公相与参订,去其讹谬,以传后学;书往未复,而讣之及门。於戏悲夫!宜任其责者复谁欤?斯文将泯没而无传欤?云云。三人者,定夫、显道与先生也。三月,自婺州还毗陵。”黄谱亦于宣和五年谓杨时“在婺州。二月……公自婺州还毗陵。”《<杨时集>诗文编年考证》于宣和五年谓:杨时“《祭游定夫》卷二十八,页六六一。此祭文作于闻讣之时。《杨时集》卷三十三《御史游公墓志铭》云‘宣和五年五月乙亥’,游定夫以疾终于历阳。是时,杨时在婺州。故祭文有‘重念南北相望,不得凭棺一恸’之叹。此祭文作于癸卯无疑。”
  杨时祭游酢文作于宣和五年即“癸卯无疑”这当然无疑,只是作于宣和五年的何月何地?游酢既然卒于“宣和五年五月乙亥”即二十三日,则杨时祭游酢文应当作于宣和五年五月乙亥日之后,而黄谱与张谱皆谓:杨时于宣和五年“在婺州。二月……公自婺州还毗陵”与“在婺州……三月,自婺州还毗陵”,则不知张谱为何会将“时御史定夫游公卒,先生为文祭之”置于“在婺州”与“三月,自婺州还毗陵”之间。《<杨时集>诗文编年考证》既谓“《御史游公墓志铭》云‘宣和五年五月乙亥’,游定夫以疾终于历阳”,而续之谓“是时,杨时在婺州”,进而以“故祭文有‘重念南北相望,不得凭棺一恸’之叹”为证;游酢寓历阳(今和县)而卒葬含山,在江北安徽中之东部,与其南偏东的婺州(今浙江金华)可谓“南北相望”,而与江南的毗陵(今江苏常州)只能说是“东西相望”,因此如果坐实“南北相望”,则只能说杨时《年谱》之宣和五年“二月”或“三月”“自婺州还毗陵”有误;然而,在没有确切资料证明杨时于宣和五年“二月”或“三月”“自婺州还毗陵”确实有误之前,“南北相望”的本义应当是:在大江的“南北相望”。即以长江为“南北”的界线。
  杨时该祭文谓:“……犹想见其音尘。念昔从师,同余三人,今皆沦亡,眇余独存……煢然孤立而谁鄰?嗟吾先生,微言未泯,而学者所记多失其真,赖公相与参订,去其讹谬,以传后学;书往未复,而讣已及门……抱遗编而永叹……”其中“音尘”之“尘”,《宋·游酢文集》作“容”;“同余三人”之“余三”,《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宋·游酢文集》皆作“志二”,张谱引作“心三”;“眇余”之“眇”、“谁鄰”之“鄰”、“嗟吾”之“嗟”,《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宋·游酢文集》分别皆作“渺”、“憐”、“叹”;“讣已”之“已”,《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作“之”;“呜呼”、“泯灭”之“灭”,张谱引作“於戏”、“没”;“永叹”,《宋文肃廌山游先生集》、《宋·游酢文集》皆作“求之”。
  (作者系台湾省基隆市人,南平市委台办研究室主任,讲师、助理研究员)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建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