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赞赏封建朝仪,重纲常,倡名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564
颗粒名称: 五、赞赏封建朝仪,重纲常,倡名分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182-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代理学家杨时的历史观,赞赏封建朝仪,重纲常,倡名分。封建社会的朝仪完全是为了强化封建等级关系,巩固封建伦理规范设置的,杨时对此却非常满意,他十分强调纲常之要,名分之需,并上升为“天理”,极力倡导封建伦理道德。
关键词: 杨时 宋代 历史观

内容

封建社会的朝仪完全是为了强化封建等级关系,巩固封建伦理规范设置的,杨时对此却非常满意,他十分强调纲常之要,名分之需,并上升为“天理”,极力倡导封建伦理道德。
  西汉鲁人、博士、号稷嗣君的叔孙通揣摩汉高祖的意思提议制定朝仪以约束群臣诸将,凸显皇帝威严,杨时对此非常欣赏,认为非常必要。对于原来不愿意参与此事的两个儒生斥之“二生拒之如此,央其旨矣”。杨时赞扬说:“杨雄谓鲁有大臣(指叔孙通),岂其然乎?”叔孙通定出朝仪后,召集山东一批儒生演练,然后在长乐宫酒宴中实施,处处体现出尊君抑臣、上宽下严的要旨。汉高祖大喜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可见杨时赞赏制定这样的朝仪,是认为必须强化封建等级关系,必须明确封建伦理规范,以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杨时的这种思想意识同样反映在评述另一历史事件上。汉高祖因宠戚姬而欲废太子盈改立戚姬子赵王如意,却遭到御史大夫周昌等大臣的拼死反对。而后又担心自已死后戚姬和赵王如意恐遭吕后毒手,于是采用符玺御史赵尧之计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以保护其母子。谁知事与愿违,其母子终遭吕后之害。杨时在《史论》中对此事评说:“虽韩、彭之强,有弗利于已,去之犹发蒙耳。一贵强相,何足以重赵哉!”这段话说得在理,一个汉臣能抵挡住吕后的毒手吗?韩、彭且不能,一个周昌更不能。杨时进而论说:“不以衽席燕好之私,乱嫡妾之分,使贵者不陵,贱者不逼,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矣。是将化天下以妇道如关睢之时,岂特无母祸而已哉?”这段话才是杨时的观点所在,即倡导封建伦理道德,使长幼尊卑贵贱有序,夫妇嫡妾有分而已。同样,杨时在论《彭越》一文中,他明知韩、彭实未谋反而被冤杀,却说:“天下之祸,莫大乎不明分。分之不明,由较材程力之过也。余观韩、彭之仁,皆以此与?”进面论道:“故君君臣臣而天下治,如将较材程力以疆弱胜负为君臣,则天下之祸何时已哉?”正如他在论及“理一分殊”时说“亲疏远近各当其分”,君臣之道父子之道是“天理”。他肯定和维护的正是后来朱熹所极力主张的“三钢五常”。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杨时维护封建地主等级关系和伦理规范,正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云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