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点拔、启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482
颗粒名称: 4、点拔、启发
分类号: G40-092.442
页数: 2
页码: 017-0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的教育方法点拔、启发,熟读、自得是强调学者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学去获得义理。点拨、启发是在学者自学的基础上,由老师加以提示而更好地穷理、明道的重要的学习方法。杨时很重视这一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杨时说:“所谓‘起予’,则亦相长之义也。”
关键词: 杨时 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内容

熟读、自得是强调学者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学去获得义理。点拨、启发是在学者自学的基础上,由老师加以提示而更好地穷理、明道的重要的学习方法。杨时很重视这一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杨时说:“所谓‘起予’,则亦相长之义也。”②起,犹发也;起予,启发我的志意(方向)和智慧。杨时认为,启发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者在自得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点拨、提示、启发,就能在求学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由一事一理推及其余,最终自得天理,达到求学的目的。杨时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什么都给予点拨、启发,而是只注重在方向上智慧上给予点拨、启发。如对《孟子》一书的评析,杨时紧抓住“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循天理”的大方向上进行点拨、启发,“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③又如范济美问求仁之事,“龟山与范济美言:‘学者须当以求仁为要。求仁,则刚、毅、木、纳近仁一言为要。’……范济美博学高才,俊甚,故龟山只引刚、毅、木、纳告之。”④杨时只点拨范济美应从“刚、毅、木、纳”上去求仁,因其近仁,而其为什么近仁,杨时没有告之。又如罗从彦问“尽其心者知其性,如何是尽心底道理?”杨时启发罗从彦说:“未有尽心,须先领会心是何物?”罗从彦又问:“心之为物,明白洞达,广大静一,若体会得了然分明,然后可以言尽。”杨时说:“未理会得心,尽个甚,能尽其心,自然之性不用问,人大抵须先理会仁之为道,知仁则知心,知心则知性,是三者初无异也。”①杨时点拨、启发罗从彦先要懂得心的本质,再由心而知性,由此直探性命之本源。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利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