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熟读、自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481
颗粒名称: 3、熟读、自得
分类号: G40-092.442
页数: 2
页码: 016-0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杨时的教育方法熟读、自得,杨时对门人反复强调:圣人之书内容“皆大要大旨”,都要熟读。以《论语》为例,“昔有人请龟山讲当读何书,龟山曰:‘读《论语》。’
关键词: 杨时 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内容

杨时对门人反复强调:圣人之书内容“皆大要大旨”,都要熟读。以《论语》为例,“昔有人请龟山讲当读何书,龟山曰:‘读《论语》。’其人问《论语》中何者为切,龟山曰:‘皆要切,但熟读可也。’朱子每称叹此语,以为劝学者。”杨时不仅认为圣人之书内容“皆要切”,都要熟读,而且认为只有熟读了,才能自得其中的义理,“于言仁处求仁之理,言义处求义之理,言孝悌忠信处求孝悌忠信之理,逐处研究,逐事践履,积久渐熟,以至于融通,发现所谓大要大旨者将不待作意求索而自得之矣!”②杨时说:“舜、跖之相去远矣,而其分乃在利、善之间而已。是岂可以不谨?然讲之不熟,见之不明,未有不以利为义者,又学者所当深察也。”③认为舜、跖两人相差很远,他们的区别就在利、善之间。这必须要谨慎严肃对待的。但因为讲读不熟,就会见之不明,就会把利当作义,所以学者必须深察。显然,杨时要求门人对圣人之书要读熟讲熟,对圣人之旨要理解熟、掌握熟,“士之所志,舍仁义而何为哉?惟仁必欲熟,义必欲精。仁熟,则造次颠沛有所不违;义精,则利用安身而德崇矣。”④熟读、自得,是杨时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书院理学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学者不能追求文章的外表文字的华美,而必须追寻外表文字所表达的文意背后的义理。杨时门人罗从彦曾问他如何看《诗》,杨时回答说:“诗,极难卒说,大抵须要人体会,不在推寻文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者情之所发也。……惟体会得,故看诗有味,则诗之用在我矣。”⑤这是杨时要求门人应以义理为师,熟读、自得。
  杨时熟读、自得教育方法,也深深影响了朝鲜(韩国)著名理学家李滉:李滉就是按照杨时的这种方法读《论语》等儒家经典,并知之、践履,体现到自己的行动上,最终创立退溪学体系。①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共收集文章47篇,诗词12首。这些文章有的从杨时的家训和族规入手,深入阐述堪称楷模的杨时家庭教育;有的从杨时的教育哲学角度,探索杨时教育思想的深刻哲理;有的从当代教育的利弊,引申出杨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观;也有的从杨时思想与精神中吸取营养,看到和领悟到杨时文化的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还有的从先贤杨时与“理学名邦”延平的文人交往史,阐述杨时与南平的不解之缘;更有的从歌颂杨时的诗赞中,体会到历朝历代人民对杨时的不尽思念和无限敬仰。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利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