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与延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452
颗粒名称: 杨时与延平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摘要: 本文是作者杨学礼所做的杨时与延平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延平是杨时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
关键词: 杨时 延平 杨时文化

内容

宋代,南平为南剑州府所在地,将乐县和南平县同属南剑州管辖。杨时,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生于将乐县城北郊龟山,是闻名海内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理学南传的实践活动,与延平这个地方息息相关。可以说,延平是杨时理学南传的重要之地。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杨时承洛启闽与延平密不可分杨时把河南程颢、程颐的洛学承传入闽,经过罗从彦、李侗两代弟子,传到朱熹,集大成而创立闽学,而罗、李两人皆是在延平出生的。罗从彦、字仲素,少时曾从师南平的吴仪。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罗从彦到将乐县含云山读书楼从师杨时。初学三日,罗从彦就惊汗浃背,说:“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后经杨时推荐,罗从彦赴洛阳从学程颐一段时间后,感到杨时之学是“程氏正宗”,于是北宋政和元年(1111)夏,又回到当时在南都(今河南商丘)任敦宗院宗子博士的杨时身边受学。次年,杨时赴萧山任知县,罗从彦从延平徒步前往萧山县第三次从学杨时。杨时十分喜欢这位弟子,曾说:“惟从彦可与言道。”罗从彦“尽心力以事龟山,枢衣侍席二十余载,尽得不传之秘。”此后,从彦著有《春秋解》、《语孟师说》、《中庸说》、《圣宗尊尧录》、《二程及龟山语录》、《诗解》等书,并先后在莲城(今连城县)冠豸山等地讲学,传播“二程”和杨时的理学,培育了李侗等一批弟子。南宋绍兴元年(1131),从彦登特科进士,赴博罗县(今属广东省)任主薄,绍兴四年(1134)十月返乡途中遭遇强盗,死于汀州武平县(今属龙岩市)。从罗从彦的生平可知,他是杨时的得意门生,也是杨时传道东南的接力棒者。
  李侗,字愿中,延平人。他祖父李纁,父亲李洫,皆为儒学者。李侗二十四岁时,听说罗从彦得“二程”洛学和杨时理学,以《求学书》拜从彦为师。在从学期间,他听罗从彦授《中庸》、《论语》、《孟子》、《大学》四书,体验“静坐体认”观。罗从彦多次称赞他“好学上进,悟道精深。”此后,他隐居山村40余年,收徒传授杨时、罗从彦承传的河南“二程”洛学,其中朱熹是他的得意门生。朱熹曾说其老师:“侗姿禀劲特,气节豪迈,而克养完粹,无复圭解,精纯之气达于面目,气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谨闲泰,自然之中若有成法。平时恂恂,于事若无其可否,及其酬酢事变,断以义理,则有截然不可犯者。”李侗著有《延平问答》及语录,学者尊称他为“延平先生”。
  从罗从彦、李侗的简史可知,杨时把河南洛阳“二程”洛学和自己的理学思想传给罗从彦,罗从彦又把“二程”洛学和杨时及罗本人的理学思想传给李侗,李侗再把“二程”洛学和南剑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先生的理学思想传给朱熹,朱熹集大成创立了闽学。也就是说,朱熹闽学的创立,源自南剑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先生丰富和发展了的“二程”洛学。没有南剑杨、罗、李三先生,就不可能有朱熹创立的闽学。南宋晚期至清朝,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正统地位,其原委脉络皆出自河南“二程”和南剑四先生(杨、罗、李、朱)。因此,从这个意义说,宋代中国儒学文化的重心南移地在南剑,延平是中国理学的源出地之一。
  二、延平是杨时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杨时与延平的吴仪等以道交友,在延平学者中颇有影响。吴仪,字国华,号番律,与杨时年轻时就开始交往,切磋经学。北宋元祐元年(1086),杨时在将乐县城北郊龟山为继母守孝期间,写信给吴仪,就废王安石新学谈自己的看法。此后,杨时二次回信吴仪,阐明王安石新学的危害。崇宁五年(1106)九月,杨时作诗《送富朝奉还阙》寄吴仪。北宋元符三年下半年,杨时曾到南平作暂短讲学,并到吴仪家拜访,作《藏春峡》诗六首赠吴仪。大观元年(1107)吴仪病逝,杨时撰《吴国华墓志铭》,文中赞吴仪:“自少笃志强学,老益不懈,六经·百氏之书,盖无所不究,穷探博取,自信不疑,尤深于诗、易,皆有成说。晚益玩心于象数,音律之文,自为一家。”杨时死后,延平成了杨时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宋嘉定二年(1209),南剑州守备陈宓在九峰山麓首建延平书院,聘名儒蔡念为院长,传播南剑理学四贤之学。名儒真德秀曾在此讲学。端平元年(1234),州守请理宗皇帝赵昀赐御笔“延平书院”匾额。后改建为祠堂,祭祀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廖德明、黄干等“十贤”。明弘治五年(1492),在南平县旧署右侧建有延平道南书院。据明嘉靖《延平府志》载,此院占地“广丈十有一,长十有七,前为三门,后为厅事,中为堂,最后为燕息之所。前后各六楹,并翼以西厢通,环以周垣。经始于弘治壬子春,其落成则是岁之秋八月也。”后几经修葺、重建,民国时期改为福建省第四中学。另一座延平道南书院在延平城北山麓,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由延平知府事欧阳铎主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延平知府事沈鎜重建,清代毁。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延平府知事范来贤在南平县学旧址建四贤书院,作为生员切磋理学之所,并祭奉杨、罗、李、朱四贤画像。明代,在延平东侧还建有六贤书院,祭祀杨、罗、李、朱、廖刚(顺昌人)、廖德明,清代改为双峰书院。这些史实说明,杨时在延平是个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杨时文化对延平的影响很大。今天,我们探讨杨时文化,不能不探讨它对延平的影响,这就是笔者撰此文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系将乐县弘农杨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知识出处

楊時文化研究

《楊時文化研究》

《楊時文化研究》是延平区杨时文化研究会与延平区政协文教卫体文史委共同发起征集、编撰的杨时文化研究专著,这部文集,共汇编文章近50篇,全书收录一批关于杨时文化研究的精彩文章,普及杨时思想和先贤事迹。汇聚了近年来我区在杨时学术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论点和新成果。既具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又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品味性。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学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