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游居敬为乡贤罗从彦、李侗从祀孔庙不遗余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394
颗粒名称: 二、游居敬为乡贤罗从彦、李侗从祀孔庙不遗余力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1
页码: 325-327
摘要: 本文内容记述了宋杨栋、元胡瑜虽然都有论述四贤传承渊源,但对李侗的认知均未及游居敬论述到位。游居敬《延平李先生祠记》,是继南宋杨栋《状》、元胡瑜《疏》、明周木《疏》之后,又一准确评价、研究李侗贡献有影响的重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罗从彦 李侗 孔圣庙

内容

理学后继游居敬自嘉靖十一年登第入仕,均在山东、广东、湖南、浙江、云南等地任职。嘉靖二十九年(1550)、三十三年(1554),游居敬先后为母、父丁忧归里期间,听到看到申报罗从彦、李侗从祀孔庙的艰难过程。想到杨栋、胡瑜、周木等人热心弘扬正学的努力,历三百余年间,罗、李从祀未果。自小接受理学洗礼,得益理学名邦教化成长入仕的游居敬,联想自己履职、巡察各地时的所见所闻,他似乎看透嘉靖朝末期的种种弊端。尤其对儒学不整的同时,“偏诐之学,滥鄙邪诈之行”却大行其道,忧心忡忡,沉寂于百感交集的思索。看到都是非闽籍官员为申报罗李从祀事上疏出力,他坐不住了。隆庆三年(1569),时任南京刑部侍郎的游居敬呈《请从祀疏》,对“屡有以罗、李二儒,从祀庙庭为请”,“已累有建言,达于朝廷,而未有定议”,是因为所谓“先臣考按之未详,而拟议之未精故尔”云云推委之词,颇为不屑。直言这是礼官翰林议礼之官,对地方请疏不当一回事。游居敬以“职按”(即考察、巡视得出的结论)郑重详述濂、洛、关、闽之道统,将从祀理由概括为“杨时肇其端,罗从彦浚其流,李侗洪其派,而朱熹汇其波澜……而得四大儒。”“而今崇祀先师庙廷者,唯杨时、朱熹二儒,而罗、李二儒阙之”,“四大儒授受之正”实为体系,况且“罗、李二儒之在当时也,吝稽古,而著述不少,问答而发明良多”朱熹“上继往圣,下开来学,其有功吾道大矣”,怎么能缺罗、李二儒传承之功呢?(民国《南平县志》卷十二,第630页》)游居敬《请从祀疏》较之前周木的《请从祀疏》和熊汲的《奏补罗李二儒从祀疏》,更有针对性、说服力。游居敬了解礼部那些人偏好“著述”而小看李侗贡献,特别强调“罗、李二儒之在当时,各稽古,而著述不少,问答而发明良多”,“上继往圣,下开来学,其有功吾道大矣”!
  清《延平府志》载:“敬方为三疏上之,其一言中贵擅权,其一言时宰作威福,其一言请其乡之罗豫章、李延平从祀孔庙。是疏先上,新郑以中旨摘其奏词繁称,罚俸三月,敬遂乞归或劝曰:‘三品旬余秩满,少须臾恩荫可得。’敬不顾而归。”(清《延平府志》卷十七,第501页)虽未任满,年届花甲的游居敬不干了。有人劝他不要走,三品“恩荫可得。”对他而言已经不重要,毅然决然回到故里。所言“是疏”即游居敬为罗、李《请从祀疏》,仅千余言,被大学士高拱(新郑)以莫须有“奏词繁称”罚三月俸禄。事出有因,高拱与徐阶有隙,居敬近徐,敢讲公道话,高拱不爽。
  其实,早在嘉靖二十年(1541)任广东按察司副使时,游居敬就有关于“延平四贤”的论述,尤其对李侗的贡献有独到见解,在为故里重修李侗祠撰《延平李先生祠记》中他说:“是先生上承伊洛、龟山、豫章之统,而下开晦庵之大成,其继往开来,有功吾道大矣。近世顾有以著述少之者,而从祀庙廷,厥典尚有待焉。”对李侗从祀厥典原因分析之后,游居敬从理论上肯定了李侗对朱子学体系建构的贡献:“余尝观先生问答,每令人观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而求所谓中者,晦庵亟称述焉。盖综统圣学,发明精蕴,理一分殊,洞本会源靡有遗者,则是所谓潜心之学,躬行有得孝也,而亦奚待于著述而后彰哉?又况晦庵注释圣经,辨质终始,多其宗旨,而其传诸今者,固炳如也。然则或者之疑,殆浅于窥先生者。”(清《延平府志》卷二十二,第660页)这篇《记》对那些存疑李侗“著述少之者”的偏颇,游居敬指出是小看了李侗的贡献,给予相当尖锐而又理性的批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宋杨栋、元胡瑜虽然都有论述四贤传承渊源,但对李侗的认知均未及游居敬论述到位。游居敬《延平李先生祠记》,是继南宋杨栋《状》、元胡瑜《疏》、明周木《疏》之后,又一准确评价、研究李侗贡献有影响的重要参考文献。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这本《李侗文化研究(第三辑)》,较为系统地展示了理学先贤李侗先生的理学造诣,让留存于故纸堆中的历史文化遗存,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文化产品,从而使它释放岀理学的巨大能量和深远影响。

阅读

相关地名

罗从彦
相关人物
李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