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熹六次拜见李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89
颗粒名称: (一)朱熹六次拜见李侗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35-37
摘要: 本文内容记述了朱熹六次拜见李侗恩师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李侗 朱熹 拜见

内容

朱熹二十四岁,遵父朱松遗言,“将赴同安任,特往受学于延平李先生侗之门。”此是说朱熹在赴同安任途中路过南平拜见李侗的,即绍兴二十三年(1153)六月。对于朱熹受学李侗的过程,方志有所记载:
  戊寅春,熹见侗于延平。庚辰冬,又见侗于延平,寓舍旁西林院者阅月。壬午春,迎谒侗于建安,遂与俱归延平,复寓西林数月。问答论难,及往来书甚黟。熹之能承圣道,皆得于侗。
  此处记载了朱熹四次往南平见李侗:一是上面讲到的癸酉夏,即绍兴二十三年(1153)六月,朱熹赴同安主簿任路过南平特往见之,相处二十天左右,是时朱熹二十四岁;二是戊寅春,即绍兴二十八年(1158)一月,朱熹同安主簿任满回崇安途中,步行数百里再到南平见之,相处一个月左右,是时朱熹二十九岁;三是庚辰冬,即绍兴三十年(1160)十月,再到南平见之,寓李侗宅旁之西林院,“朝夕往来受教焉,阅数月而后去”,正式拜李侗为师,是时朱熹三十一岁;四是壬午春,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朱熹到建州府治之建安(今建瓯。当时李侗次子李信甫任建安主簿)见之,然后两人同归南平,又住西林院“几月,师不予厌也。” 对于李侗与朱熹最后两次(即第五、六次,孝宗隆兴元年,l163)的活动,民国《五夫里志稿》卷十一《游寓》引用的《李氏家乘并参卫园笔记》,有较详细的记载: 癸未,愿中(李侗)子友直官信州,请养愿中,自建安如铅山,取道崇境。有五月二十三、六月十四、七月十三日与朱子书。时熹将趋召,问所宜言者愿中答以三纲不振、义利不分,王安石用事以来人只趋利不顾义,故主势孤。是年十月,愿中以闽帅汪应辰召,赴福州,卒。故熹为文祭告,有“安车暑行。过我衡门,返旆相遭,凉秋已分,熹于此时适有命召,问所宜言,反复教诏,……何意斯言,而诀终天”等语。
  据记载,李侗“十月游武夷,归赴福州”,十月十五日卒于福州汪应辰帅治;这年三月,朝廷召朱熹赴首都临安,朱熹“辞,有旨趣行,冬十月至行在。……十一月六日,奏事垂拱殿。”由此可见,所谓李侗“取道崇境”,似非为和朱熹见面。但此引朱熹所作延平祭文,有谓“安车暑行,过我衡门:返旆相遭,凉秋已分。熹于此时适有命召。”衡门,即简陋的房屋。据此,朱熹和李侗最后两次相见是这年夏、秋,即李侗往返铅山途经崇安五夫里朱熹的家中。朱、李最后相会,主要是朱熹向李侗请教他到首都临安(今杭州)后应向皇帝讲些什么。次年一月。朱熹专程到南平哭李侗 。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李侗文化研究 (第三辑)》

这本《李侗文化研究(第三辑)》,较为系统地展示了理学先贤李侗先生的理学造诣,让留存于故纸堆中的历史文化遗存,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文化产品,从而使它释放岀理学的巨大能量和深远影响。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