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传承文化,弘扬祖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74
颗粒名称: 感想——传承文化,弘扬祖德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336-3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加全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成立庆典暨首届李氏委员会代表大会后,,推动李氏文化的研究和交流。
关键词: 研讨会 传承文化 弘扬祖德

内容

参加全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成立庆典暨首届李氏委员会代表大会后,作为李侗后裔,在感谢和感动之余,我们更要以李侗文化为平台,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寻根问祖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和整合李侗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李氏文化的研究和交流。
  (一)健全机制,筹办成立闽北李氏分会。作为民间组织,尤其需要有一个亲和力、凝聚力都很强的领导班子。这就需要有一些乐于奉献,愿意为宗族同胞尽心尽力的有志之士,并吸纳社会知名人士、商界精英、学界贤儒共同组成一个结构优化的班子,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把那些热心务实,愿意为传承文化精神作出奉献的积极分子团结到一起,共同完成宗族大事。同时,要抓紧筹办成立李氏委员会闽北分会,逐步完善举办李氏寻根、宗亲联谊活动的协调机制,组成一些办事机构,如组织联络、学术研究、合作发展等部门,细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的开展,力争把李氏联谊活动办好办出特色。
  (二)打造品牌,深化李侗理学文化研究。李氏研究会成立后,要对有关史料、文物、古迹进行挖掘整理,采集民间传说,理出李侗墓冢史料,并成立“闽北李氏文化研究学会”筹备领导小组,拟定关于成立“闽北李氏文化研究学会的实施方案(草案)”,进一步深化李侗理学文化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一交流平台,联络和凝聚更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华人,争取将李氏文化研究会办成对外开放、宣传、招商的窗口,吸引大批海内外宗亲回乡寻根谒祖,增进宗亲社团联谊,增进港澳台同胞及海外炎黄子孙对血缘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延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深入调研,挖掘李氏文化资源潜力。坚持研究带动联谊,科学研究延平李侗文化渊源,组织专家、学者对李侗祖居地进行深入研究、考察,积极组织《李氏入延族谱》等书籍的编写工作。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李侗墓园进行重新规划和整修,修建道路,栽植松柏和草坪,营造李侗遗迹、遗址庄严肃穆的氛围,为海外李氏宗亲的寻根谒祖活动提供场所。把李侗文化开发与旅游、观光、祭祖、招商引资融为一体,制定修复李侗墓、李侗祠、李侗纪念馆及延平书院等重点工程的规划。联络和凝聚更多的海外侨胞及有识之士,把李侗文化作为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的窗口,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四)增强互动,积极拓展海外联谊渠道。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海内外宗亲组织的联谊交流,增强他们对李侗文化的认同感。一是走出去,广交朋友。通过参加李氏宗亲联谊大会,广泛接触各地宗亲组织和各界人士,介绍延平区情、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区位优势等,并向他们送发宣传资料和招商引资项目,在对外联谊交流活动中扩大影响。二是请进来,加强联谊。要以李侗文化研究为依托,以开展宗亲联谊为重点,组织召开李氏宗亲座谈会,邀请海内外同胞来延寻根谒祖、观光考察、题诗作画、艺术创作等,盛赞理学先贤李侗高风亮节,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拉大文化产业链条。
  (李月光: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政府办综合科主任)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月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