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化李侗文化,从李氏宗亲起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61
颗粒名称: 三、物化李侗文化,从李氏宗亲起步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306-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历史名人的物化,不只局限在故乡。李侗的后裔众多,分布地区广,延平故里的李侗文化物化起步理当先行,工作做好,可以示范各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让更多人共同参与李侗文化。
关键词: 物化 李侗 文化

内容

物化李侗文化,从李氏宗亲起步,绝非说李侗文化只属李氏文化:李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物化李侗文化,绝非只是李氏宗亲之事。
  物化李侗文化,从李氏宗亲起步,是当前从实际出发的良策和举措。光宗耀祖,是国人的传统思想,李氏后裔、宗亲在物化上发挥的带头作用,能够大大提升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宗亲以干得助,进而加快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历史名人物化的进程。
  物化,应当忠实于原貌。由于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十年“文革”,历史名人的文物和文化遭到大洗劫,残存的一些也多流散在民间。历史文物越来越少,抢救李侗文化遗产,时不我待。
  物化,需要资金为后盾。百废待兴,跳跃发展,政府需要投入的项目太多,而作为经济欠发达的闽北山区,与沿海前沿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对历史文化物化的大量投入,目前地方政府力不从心。何况,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或氛围。改革开放后,许多李氏精英四方拼博,其中不少宗亲成为成功人士,他们热爱家乡,在故里投资的同时,捐资支持文化事业。李氏研究会应从宗亲入手,筹集资金打基础,持续以干得助,再多渠道争取上级政府补助或吸引投资者开发李侗文化。
  物化李侗文化,最重要的是复建“延平书院”。南宋嘉定间,南剑州知州陈宓在九峰山李侗“讲道地”创办的延平书院,是福建最早的官办书院,并得到清康熙帝御匾。笔者认为,复建“延平书院”的最佳选址是在原址(原址延平福利院已在计划迁址)。因为闽江起点城市延平,正在打造山水园林城市,而作为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延平,也需要建设更有文化底蕴的文化中心。随着剑州大桥的通车,此地既可复建“延平书院”,成为以李侗文化研究和展示为重心、集“延平四贤”为一体的南平理学名邦胜地,还可精心规划,精品打造成为文化延平的大观园,补延平“文化中心”之缺。对复建“延平书院”所需资金,可发动李氏、朱氏商会精英、贤达和爱心人士率先筹资、捐献.有利于政府尽早对在原址复建进行规划、项目立项、划拨用地、财政投入等。假如难以在原址复建,新址也可在九峰山临近的“李侗路”或江南新城(如靠夏道江中岛屿),也要尽早摆上用地规划。
  李侗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历史名人的物化,不只局限在故乡。李侗的后裔众多,分布地区广,延平故里的李侗文化物化起步理当先行,工作做好,可以示范各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让更多人共同参与李侗文化。
  (张水源: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旅游局局长)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