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李侗文化,从了解朱熹开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59
颗粒名称: 一、认识李侗文化,从了解朱熹开始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304-3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认识李侗的捷径,须从了解朱熹开始,借朱熹之“势”,究其理学渊源,更好地打造李侗文化。
关键词: 李侗文化 理学渊源 朱熹

内容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孔子和朱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座丰碑,而“闽学四贤”、“延平四贤”的继起,福建不仅成为程朱理学的大本营和根据地,学术文化日趋繁荣,极大地影响了福建的文明程度,促进了福建民智的开发和社会风尚的提升,而且一度成为全国文化的重心: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尽精微,综罗百代”的理学思想体系,自宋至清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居独尊地位。并对东亚乃至世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后孔子主义”。
  “逃禅归儒”是朱熹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人物的重要转折点。朱熹先前师从的武夷三先生都信奉禅学,年轻的朱熹满身佛老之气,而成就朱熹历史性转变的导师是理学宗师李侗。朱熹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24岁时,在延平拜师李侗后,除了通过写信求学,又在绍兴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三十年、三十二年先后面见李桐,聆听教诲,有时面授长达数月。朱熹师从李侗十年,在广读圣贤书中完成了“逃禅归儒”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思想认识的飞跃。由此观之,李侗是“开紫阳之道脉,传先圣之正绪”的恩师。
  李侗与朱熹,是一对流芳千古的师生,延平山水,映照了师生相伴的身影,已发现的朱熹咏延平诗就有十多首。李侗“静默澄心”的为学功夫,影响了朱熹的一生。李侗诲人不倦,在朱熹受宋孝宗之召“所宜言”时,详加指点。李侗病故后,朱熹赶回延平参加会葬,伏哭柩前,作《李先生行状》和长篇悼文,并请太守写墓志。朱熹还把自己向恩师求教的语录编成《延平答问》,将李侗和历代名儒列于从祀孔子的地位。朱熹尊师李侗,是继杨时、游酢“程门立雪”之后的又一佳话。朱熹因求学延平李侗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巨人,李侗也因培养出旷世高徒朱熹而扬名千秋。
  也许是受李侗一生“不著书、不作文”的影响,也许是因“延平”地名在二十世纪几乎消失之故,当代人多知朱熹而不知李侗。笔者以为,认识李侗的捷径,须从了解朱熹开始,借朱熹之“势”,究其理学渊源,更好地打造李侗文化。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