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庭论诗礼 应问从谁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32
颗粒名称: 过庭论诗礼 应问从谁学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231-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青年时代还是中原动荡频仍、内忧外患的年代,由于朝政腐败和民族矛盾突出,社会弊端重重的现实,使他疑惑不解,很是郁闷。
关键词: 学问 李侗 诗礼

内容

李侗青年时代还是中原动荡频仍、内忧外患的年代,由于朝政腐败和民族矛盾突出,社会弊端重重的现实,使他疑惑不解,很是郁闷。李侗24岁时听说同邑人罗从彦是杨时门生并学得二程“不传之学”,即上门拜其为师。罗从彦将自己导师杨时首倡的“以主静为宗”的修养论和“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言意象之表”意涵悉数传授给李侗。开头因李侗受佛学影响.一度曾认为“圣学未有见处”。经罗从彦指点或批评,李侗终于体会到老师学问的博大精深,后来向学更为自觉。据《宋史》载:“从彦好静坐,侗退入室中,亦静坐”。“从之累年,受《春秋》、《中庸》、《语》、《孟》之说”。罗从彦赞许李侗“向道甚锐”、“趋向大抵近正”。李侗诗《舍上辞归罗豫章先生》吟的就是这段师生情缘。
  学首求师久剑潭,岂缘枯朽预儒涵。
  致知事业同归理,克己工夫判立谈。
  未借老商颜笑一,已偕韩氏俗重三。
  过庭若问论诗礼,应问从谁学指南。
  另一首题为《藏春峡》的七律诗,后人以为李侗只是吟咏藏春峡山水之胜,其实,只要细细品味诗的内容也能从句里行间读出李侗晚年缅怀老师的感激之情。
  咏归堂里静怡神,更步芳亭识趣新。
  爱竹心虚初长笋,观梅香散渐含仁。
  云将膏雨过桐岭,水泛桃花出剑津。
  生意峡中藏得否,自家收拾满腔春。
  藏春峡位于玉屏山麓,面水向城区,是玉屏山脉的一处清幽凹谷,人称延平第二把“金交椅”,地形特佳,被“审律先生”吴仪看中,大约于北宋元丰年间购得此地,作为与其堂弟吴熙在此隐居、讲学、做学问之用,因有咏归台、老圃亭、暗香亭、虚心亭等园林小品景观,从此“藏春峡”人气见旺。吴仪、吴熙被后人称为“双璧”,通晓儒家经典,学问渊博。杨时、陈瓘对他们的学问和道德人品十分敬重,多次举荐,均被吴仪,吴熙婉辞。据记载,与双璧成为至交好友的有杨时、陈瓘、黄裳、王汝舟等人。罗从彦是吴仪早期学生,罗41岁时经吴仪指点才去向杨时学习。李侗是罗从彦的学生,也是吴仪的再传弟子,而且还是吴仪的侄儿吴觏的女婿。由于师生和姻戚的关系,李侗所咏之《藏春峡》意蕴不仅仅只有景观,怀念和感激恩师的心情多于览胜闲吟。“静怡神”的“静”应是吴仪之静,罗从彦之静,当然更是李侗之静,他想起追随老师的日子,学到许多学问,既新鲜又有趣。当年老师有门生众多如峡中秀竹,均得到关爱,象雨后春笋般破土冒尖萌发生机,有的已经满树繁花并将结出果实。“过桐岭”、“出剑津”可以读成吴仪、吴熙、杨时、罗从彦的声望远播,门生(包括李侗自己的学生)也是“代有才人出”,在闽北之外做人做学问施展自己的才华。虽然峡中风光不在,“生意”犹如春天的多姿多彩,可以收藏,但收拾不完。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程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吴仪
相关人物
罗从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