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释疑解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27
颗粒名称: 四、释疑解难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指导朱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朱熹进学的道路上费了不少心力,李侗和朱熹教与学之间的频繁互动,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是老师所必须具备的,否则不就成了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的伪君子了吗!
关键词: 教育 研讨 儒学

内容

帮助求学者抓住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是教育者的重心工作。朱熹在师从李侗学习儒学过程中,曾带着学习上的问题分别于1153年、1158年、1160年、1162年多次面见李侗,短则一个月,长则几个月,向先生请教。朱熹第二次到南平拜见李侗时,向先生提出《春秋》、《论语》有关章句中18个问题。第三次到南平,在李先生寓所旁边的西林院住了几个月,李侗重点辅导了《易经》和“理一分殊”论。1162年秋,朱熹在崇安面见老师,并一同畅游武夷山,边领略武夷风光边研讨儒学。前后四次见面,李侗指导朱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朱熹进学的道路上费了不少心力。
  除了当面请教老师外,朱熹还多次用写信方式向老师提出请求解答的难题,李侗前后回信几十篇,由朱熹汇编的《延平答问》收入了其信文摘要二十四篇,六十四条,还收入面见时的对答语录百条以上,共二万六千余言,内容涉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春秋》等。
  李侗和朱熹教与学之间的频繁互动,从教育方面有如下启示:1、学生学习很自觉,老师辅导很耐心,这是学习成功的关键,特别是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这么多疑难问题,不厌其烦,不推诿不拖欠,耐心解答和引导,其精神难能可贵。2、李侗对朱熹穷根究底的提问没有呵斥,没有贬损,也没有彰显老师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而是以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的谦虚语言回应。如:“承示问,皆圣贤之至言,某何足以知之?而吾元晦好学之笃如此,又安敢默默也?”“未知元晦以为如何?有疑更容他日得见剧论。语言既拙,又无文采,似发脱不出也,元晦可意会,稍详之,看理道通否?”“某兀坐于此,朝夕无事,若可以一来,甚佳。……致千万意。”(《李侗文化研究》27—29页)这与其说是函授问答,不如说是启发讨论,也可以说是交流学习心得,反映出师生平等的内涵和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正确关系。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倡导的教育理念。3、师生互相尊重,不等于学问上苟合。朱熹孙婿赵师夏在《跋延平答问》中叹道:“世之学者,其尊信文公之道者,……而不知师弟子之间,离合从违之际,其难也如此。呜呼!此善为千古计也,岂容有一毫曲徇苟合,相为容悦之意哉?”(同上28页)师生间可以探讨,可以辩论,但学问不能苟合,也不能用来取悦对方。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是老师所必须具备的,否则不就成了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的伪君子了吗!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云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