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平地方典籍中与朱熹和李侗有关且与九峰胜迹有关的相应记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16
颗粒名称: 一、南平地方典籍中与朱熹和李侗有关且与九峰胜迹有关的相应记载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5
页码: 198-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地方典籍中与朱熹和李侗有关且与九峰胜迹有关的相应记载,我们可以得到朱熹和李侗在九峰山、磐陀石、盘砣石、延平书院、天趣园及育德泉的有关信息竟然是彼此矛盾、表达错乱。
关键词: 书院 李侗 朱熹 延平

内容

1、磐陀石在城南,方广丈余,四山环峙,清泉涌出,佳木阴森,境绝幽雅。宋李愿中、朱晦翁二先生,常游息其上,有天趣园,即延平书院。(同上,卷三《山川志第四》)
  2、天趣园县东南,杜溪里上。有盘陀石,方广丈余,四山环峙,清泉涌出。佳木荫森,境绝幽雅。宋李侗、朱熹二先生,尝游息其上。明李东阳有诗。(同上,卷四《名胜志第六》)
  3、杜溪里统图二,县西南六十里。(同上,卷四《城市志第五》)
  4、闻猿洞城南九峰山石,相传有方士袁深尝炼丹其中,二白猿往来而狎,风晨月夕,时闻清啸。(同上,卷三《山川志第四》)
  5、南平的古八景之一“猿洞秋风”,在九峰山第一峰的腹地,有一窟闻猿洞,“方广丈余,清泉涌出,树木阴森,景物幽雅”,“两猿往来相狎,时常清啸”,故名。洞旁有盘砣石,宋代理学家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等名儒曾相继在此研学憩息,品尝石旁清泉。其泉“四时不枯,甘甜异常”,名曰“育德泉”。下方(今动物园临铁路处),原有宋嘉定三年(1209)(此应为嘉定二年,笔者注)陈宓所创的“延平书院”,宋端平元年(1234)理宗皇帝(赵昀)为其题写匾额。(《南平市志》卷二十三《旅游·第一章·风景名胜》)
  6、宋时,境内有延平书院建于九峰。书院附近(今九峰山育德亭至动物园间)建有天趣园。池下置有菊花涧。古代山下有一水碓。园中还有一些道教建筑,书院学子及朱熹曾游嬉其中。(同上,卷六《城乡建设·第二章·市政建设》)
  7、游酢和杨时载道而归,将理学精髓传授于南平东坑乡的罗从彦。罗从彦之徒李侗精心求索,教无遗类,在南平九峰山创办延平书院,四方求学者纷至沓来。李侗逝世后,其弟子朱熹守墓3年,弟子林世基则痛悼先师而筑屋樟洋,为良师守墓终生。(同上,卷四十七《风俗宗教·第三章·道德风尚》)有关此项记载.《南平地区志》在其《卷四十六·风俗·第四章·民性民风》中全段引述时,只字未改。但《南平市志·卷四十·教育·第一章·旧式教育》在同样记载这一史迹时,却做了自相矛盾的说明,称:南宋,理学重心南移,南平的书院因之兴盛。书院由私人讲学,官员赞助,官府划取义学田租兴办,也有士绅捐建。宋嘉定二年(1209),郡守陈宓以延平为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贤讲学处,在九峰山麓仿白鹿洞规式创建延平书院。
  8、宋时,延平书院附近建有天趣园,池下置有菊花涧,山下有一水碓,园中还有一些道教建筑,书院学子及朱熹曾游嬉其中。(《南平地区志》卷二十六《城乡建设·第一章·城市建设》)
  通过上述地方文献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得到朱熹和李侗在九峰山、磐陀石、盘砣石、延平书院、天趣园及育德泉的有关信息竟然是彼此矛盾、表达错乱的,比如:
  1、《南平县志》称:磐陀石在城南,是李侗和朱熹常去的地方,其边上的天趣园,即延平书院。而天趣园在县东南杜溪里,杜溪里又距县西南六十里。也就是说:延平书院即天趣园,距城南六十里,其边上的磐陀石,是李侗和朱熹常去的地方。
  2、《南平市志》、《南平地区志》称:李侗精心求索,教无遗类,在南平九峰山创办了延平书院,致四方求学者纷至沓来。也就是说:延平书院在九峰山,创建者是李侗。然而《南平市志》同时又说,在九峰山动物园临铁路处的“延平书院”为陈宓公元1209年所创,这就让人很难弄清:延平书院到底是李侗初创还是陈宓初创?“九峰山延平书院”和距城南六十里处的“杜溪里延平书院(又称天趣园)”究竟是一个书院还是两个书院?
  3、《南平市志》、《南平地区志》称:延平书院附近建有天趣园,书院学子及朱熹曾游嬉其中。也就是说,作为延平书院学子之一的朱熹曾在天趣园游乐嬉戏,天趣园在杜溪里(今延平区东坑乡),杜溪里又在李侗家乡(崇仁里,今延平区炉下镇)的不远处,那么,李侗在自己家乡附近建一个“延平书院”应该是有可能的。否则的话,早在公元1200年就已经去世的朱熹怎么可能在公元1209年才建成的延平书院附近游嬉呢?然而《南平市志》又言之凿凿地确定:延平书院建于九峰山,天趣园就在今天九峰山育德亭至动物园之间,这就真的有点令人不知所措了!
  4、《南平市志》称:城南九峰山第一峰的腹地有闻猿洞,洞旁有盘陀石。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等名儒都曾相继在此研学憩息,其石旁还有一股清泉,名曰“育德泉”。也就是说:城南九峰山的盘陀石在闻猿洞和育德泉边上,它与城南杜溪里的磐陀石应该是两处不同的地方。九峰山的盘陀石,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都曾研学过,而杜溪里的磐陀石,只有李侗和朱熹二人在此切磋。
  那么,这些彼此错乱而又相互矛盾的信息原本所要表达的事实究竟如何呢?笔者查阅了成书更早、更具权威性的《八闽通志》后发现,该书在记录这些与朱熹和李侗有关的珍贵信息时,其实是这样表述的:
  1、盘陀石在府城东南杜溪里。一石坦夷,方广丈余,四山环峙,清泉涌出其旁,嘉禾阴森,景绝幽雅,宋李侗、朱熹二先生尝游息其上。(《八闽通志》卷之九《地理·延平府·南平县》)
  2、杜溪里距府城四十里。寿山里距府城二十五里。(上三里各统图二。以上五里,俱府城南)(同上,卷之十六《地理·延平府》)
  3、育德泉在延平书院横翠楼之右。其泉寒冽,宋罗从彦、李侗、朱熹三先生讲道于此,饮此泉,取蒙象卦之语名之。(上二泉俱府城南)(同上,卷之九《地理·延平府·南平县》)
  4、延平书院在府城南九峰山之麓。宋嘉定二年,郡守陈宓仿白鹿洞式建书院于南山下,以祀李侗,并为郡人讲学之所因学者称侗为延平先生,故名。宓礼聘九江蔡念成为堂长,延李燔定学规,捐俸市田,以赡生徒。时真德秀来预讲,四方名士咸会。其后郡守傅康重建祠堂于礼殿之侧,又籍废寺田以益之初,书院成,宓请乞赐额,当轴者格不下。端平元年,郡守黄垺复请,乃勅赐“延平书院”额。(同上,卷之四十五《学校·延平府》)
  仔细分析这些文字,笔者发现从中可以得到朱熹、李侗与九峰山、磐陀石、盘陀石、天趣园、延平书院及育德泉有关的信息,在与地方文献相比时,竟然有着完全截然不同的结论。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利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