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对陈宓创建延平书院的再认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10
颗粒名称:
对陈宓创建延平书院的再认识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8
页码:
184-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陈宓创建延平书院的再认识随着此后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增多,发现此说有误,主要是在创建时间上不够准确,故有此“再认识”。
关键词:
书院
陈宓
延平
朱熹
内容
几年前,我曾写过《延平书院——宋代福建第一所官办书院》一文,开篇就说“南宋嘉定二年(1209),延平知府陈宓在南平城南九峰山麓仿白鹿洞书院模式建造的延平书院,是两宋时期福建最早的官办书院。”随着此后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增多,发现此说有误,主要是在创建时间上不够准确,故有此“再认识”。
陈宓(?-1230),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人,乾道间丞相陈俊卿第四子。淳熙十年(1183)十月,朱熹因赴泉州吊友人傅自得之丧,归途曾馆次于陈氏仰止堂,陈宓因与其兄守、定于此时同学于朱熹。由于这时陈宓年龄很小,大概只是六、七岁的小孩,等他懂事时,朱熹已去世,所以他后来又从学于黄榦;嘉定间陈宓知南康军,与诸生讲学白鹿洞书院,又改知南剑知州。就在任上,倡建延平书院。他率先捐献了两个月的俸禄作为启动资金,“继节浮费,以落成之”。(《申请延平书院赐额札》,《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六,续修四库全书本)
对这所书院的始建时间,嘉靖《延平府志》卷十二《学校志》记载说:“延平书院,在府城南九峰山之麓。中有祠,祀李文靖公。左右翼以廊庑,前而有门。嘉定二年郡守陈宓以延平为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贤讲道之乡,因仿白鹿洞规式建书院为奉祠讲学之地。院有礼殿,以祀先圣先师,有祠堂,以祀四贤,又及周、张、二程,廖德明、黄榦诸贤。……其后郡守傅康、陈韡又有建置。端平间,敕延平书院额,有阁有堂,斋有濯缨、闻圆、光风霁月亭,有风月桥,后圯坏。郡守董洪修复。元末毁于寇。国朝知府俞廷芳始建堂专祀李侗……”在这段话中,“嘉定二年”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据同一嘉靖《延平府志·官师志》的记载,嘉定间的十七年中(1208-1224)任南剑知州的有十一位,陈宓排名第九,以此推算,陈宓的前八任的任期就必须全部集中在嘉定元年这一年之中,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据《宋史·陈宓传》,“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寻迁军器监簿。九年,转对言……归。在告日,擢太府丞,不拜,出知南康军。……改知南剑州。”这里出现了“嘉定七年”和“九年”两个纪年。很明显,陈宓知南剑州应在嘉定九年知南康军之后。
三是据现存各种《白鹿洞书院志》的记载。明周伟《白鹿洞书院志》卷三载:“陈宓,字师复,莆田人,丞相俊卿之子。少为文公门人。嘉定间知南康军,有政声。公暇即造白鹿洞,与诸生讲学。今洞中石刻多其余迹。”(《白鹿洞书院志》五种,中华书局1995年11月版,第506页)而据同一志书载,书院中有嘉定十一年(1218)陈宓所题“流芳桥记”摩崖石刻。流芳桥,又名濯缨桥。明李梦阳《白鹿洞书院新志》卷五《文志二》载:“流芳桥志:新安朱侯在郡,建桥白鹿之东南陬,面直五老,溪流绀洁,未之名。同游江西张琚、罗思、姚鹿卿、闽张绍、燕潘柄,郡人李燔、胡泳、缪惟一,会讲洞学毕,相与歌文公之赋,特名之‘流芳’,既揭楣间,因纪岸左。嘉定戊寅四月丙午,莆阳陈宓书。”(同上,第75页)同卷又载,嘉定十二年(1219)陈宓的手书石刻:“自洁亭志:朱文公尝书此以名洞之溪,今逸其迹。嘉定己卯(1219),莆田陈宓谨书。”(同上,第76页)
根据以上史料,可以推出陈宓知南剑州应在嘉定十二年之后的某一年,具体应是哪一年呢?这在南平志书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今南平市郊的石佛山中有一方陈宓游记石刻,约两百多字,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石刻全文如下:“仆到郡几半载,捄(救)遇不给。闻延平山水之胜者,距城十五里,曰石佛之山。日与郡人罗自口知贵州、三山潘谦之、杨士训、赵季仁、乡人王子贤同遊。……遂书于壁。嘉定壬午,莆田陈宓、知事懋功立。”壬午为嘉定十五年(1222),虽然此石刻署年而不署月,但从他的诗《延平六月祈雨感应赓林堂长韵》来看,此六月祈雨应是他在石刻中所说的“捄遇不给”所采取的救灾“措施”之一。由六月加上“几半载”,由此推断陈宓赴南剑任是在嘉定十四年六月左右。而在救灾之时,是无暇顾及书院建设的,故延平书院的创建,应在陈宓到任之后的第二年,即嘉定十五年(1222),而不是嘉靖《延平府志》卷十二《学校志》中所说的嘉定二年(1209)。
嘉定十四年(1221),陈宓从南康改任南剑知州,到任伊始,就召集属下的各县长官,宣布他的施政纲领,就是以民为本,爱民如子。这表现在他的《初到延平会四邑宰》(《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本)的三首七言绝句中:
经岁旱荒仍疾疠,字子职业合何如?
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
郡县本来同一体,何须催赋属州家?
如今已许从民便,升斗须防颗粒加。
是邦凋瘵古来无,只为从前有羡馀。
第一切须除此弊,庶几民力少能舒。
四邑,指的是南剑州属下的将乐、顺昌、尤溪、沙县四县。邑宰,即知县。这三首诗,第一首是说由于连年旱灾,加上疾病流行,作为地方长官,应如何抚字百姓呢?首先要从减轻赋税开始,先把去年的欠负都减免了,再说如何减除今年的新赋。第二首强调“从民便”,不得滥收多收钱粮;第三首讲革除积弊,以舒民力。这三首诗读来感觉全是大白话,谈不上有何艺术性,但却颇具性格,尤其是第一首“去年欠负都蠲了,好把新租议减除!”明白如话,斩钉截铁,显示了陈宓作为州长官,在处理事关民众利益的政务时的魄力和果敢作风。
为了减轻旱荒的影响,陈宓曾率僚属赴延平溪源庵祈雨。他有《往溪源祈雨赓李司法鉴韵》二首,其二云:
一春雨脉发清泉,何以平畴旱欲燃?
太守自惭无善铃,政齐朝夕谩祈天
《延平六月祈雨感应赓林堂长韵》:
唤起神龙百里来,中肠一夜九萦回。
天心自为民心动,多谢诸贤举贺杯。
对陈宓在南剑州的治绩,弘治《八闽通志》卷三十八《秩官志·名宦》有如下揭示:“时大旱疫,蠲逋赋十数万,且驰新输三之一,躬率僚吏持钱粟药饵,户给之。仿白鹿洞规制创延平书院,延明儒主教事,置田以赡生徒,其他善政尤多。”
陈宓共当了六年的延平知府,何以知之?有诗为证。他的《掬水锡壶》诗说:
昔在延平府,泉声日夜闻。
六年归故里,一缕忆晴云。
陈宓于嘉定十五年(1222,朱熹逝世22年之后)在九峰山模仿白鹿洞书院的规制,创建了延平书院。据陈宓自述,书院建有“礼殿,旁祀杨时师生遗像,以慰往来士君子之思。分立四斋,以聚生员。薄储廪给,以侍读书修身,不屑课试之士。”(同上)并仿照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以教诸生。在书院中祀奉延平四贤并上溯到周、张、二程,下延至朱熹的学生廖德明、黄榦等。延聘朱熹考亭书院门人蔡念成为山长,李燔定学规,并购置学田,以赡生徒。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志书记载延平书院与延平四贤有关,说延平四贤曾经在延平书院留下足迹,此说与史实不尽相符。因为陈宓创建书院时,四贤均已去世,就连四贤中年代最晚的朱熹也已去世22年之久。但延平书院的确又与延平四贤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创建者陈宓就是四贤的嫡传,此书院之建,就是为弘扬他们的理学思想而建,体现了杨、罗、李、朱道南一脉的传承,故书院又有“道南书院”之称。二是与李侗关系尤为密切。因为由此上溯50多年前,李侗曾经在九峰山创立过剑溪草堂,传播理学。因此延平书院之“延平”,乃纪念和弘扬“李延平”理学的书院,而非仅仅是地处“延平”的书院。她与九峰山的理学文化存在深厚的渊源,陈宓创建延平书院,就是为了使儒家道统在延平延续。
书院建成之后,陈宓写下了《延平书院落成柬诸友》二首:
当日二程门下士,独分此道过来南。
百年世事相传处,书院天生着剑镡。
群峰九叠势来雄,直作吾儒五亩宫。
隔断市计才一水,读书如坐万山中。
——《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六
前首是说游酢、杨时程门立雪,理学南传,在陈宓之前已有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数代百年的传承,在南剑创建书院是“天生”自然的事。后一首描绘了延平书院的地理位置与延平城区一水之隔,处于九峰山的怀抱之中,周围又有群山环抱的景致。
在《次李弘斋韵送任宰一龙》诗中,他说:“近日延平创小斋,四方佳友为朋来。虽为书上究余味,更要心中绝尘埃。健德千年期不已,高标万变讵能推?直须义利途中辨,宁使饥肠屡隐雷。”诗中表明了陈宓办学的宗旨,是要以朱熹的正心术,坚持存理灭欲的义利观,以端正世风。
有意思的是,朱熹当年重建白鹿洞书院,为了得到最高统治者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曾连续上札坚请宋孝宗御书赐额,陈宓则有意模仿其师所为,也上了《申请延平书院赐额札》。札文说:“窃谓事有关于斯文之统纪,风化之本原,守臣之所当上闻也。惟道统之传,远自羲黄,迄于孔孟,秦汉以来,不绝如线。至皇朝之盛治,有濂溪周敦颐,明道程颢,伊川程颐相继挺出,而孔孟之统以续,二程传之杨时,杨时传之罗从彦,罗从彦传之李侗,李侗传之朱文公熹。而其益盛。”作为朱子学的传人,陈宓在《申请延平书院赐额札》中揭示了杨、罗、李、朱的道统相传的师承关系。在这篇奏札中他还从四人的地域关系进一步揭示他们的道统之传。他说:“杨时、罗从彦实本郡将乐人(这里不准确,罗系沙县人);李侗,剑浦人;朱熹虽居邻郡,亦生于本郡尤溪之寓舍。伏自汉唐以来,几二千年而未有与道统之传者,今以斗大之州,不数十年之内,出而宗主斯文者有四,岂惟一邦之创见,实皇朝之盛美也。”因此,他希望“朝廷特赐敷奏,乞赐延平书院四字为额。”
延平书院,因杨时道南之传的关系,故又名道南书院。《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十有《李延平道南书院》七绝一首,描写的是诗人途次延平,访问延平书院的所见所闻与感想。诗云:“延平剑跃蛟龙窟,湆澹滩危滟滪堆。二事听来皆野語,道南书院重徘徊。”刘克庄《赵教授墓志铭》有“复斋陈公来守延平,作道南书院”(《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五.四部丛刊本)诸语,说的就是复斋陈宓创建的延平书院。
宋端平年间(1234-1236)延平书院获宋理宗赐额,成为福建第一所获此殊荣的书院。由是,延平书院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所皇家承认,并予以坚决支持的官办书院。很显然,陈宓所聘请的山长蔡念成,也就成了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委派的学官。正因如此,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官师志·名宦志》中就有了蔡氏的生平小传,云“蔡念成,九江人。嘉定初(这个“初”字不准确,理由与前述延平书院创建于“嘉定二年”之误相同),长延平书院。学博而精,行谊尤明粹.一时学者倚为斯文植杆。西山真德秀帅长沙,亦来预讲,冠履趋跄,弦诵洋洋闻朝夕。”
对陈宓的师从,《宋元学案》将他与其兄长陈守、陈定同置于《沧洲诸儒学案》中,在文中仅以“长从黄勉斋榦”一语带过,而在《勉斋学案》中.对其又只字未提,这就影响了今人对其为学的基本认识。黄榦《勉斋集》卷十三有《复陈师复》书八通,内容涉及论学与政事,附集中有陈宓记语录,《读<中庸>纲领》,下有小字注“分六段授陈师复”。陈宓的学业与政事,均为黄榦所赞许,认为“论当世志道之士,真西山、李贯之与先生(指陈宓)三人而已。”(《宋元学案·沧洲诸儒学案》)黄榦在《复陈师复监簿》书一中说:“忽闻执事志道之笃,立行之高,乃如此,喜跃不能自胜。想先师九原之下,亦当为之击节,喜吾道之有传也。”(《勉斋集》卷十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是对陈宓在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封事慷慨尽言,抨击时政:“大臣所用非亲即故,执政择易制之人,台谏用慎默之士,都司枢掾无非亲昵,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宋史·陈宓传》)之举的褒扬。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方彦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宓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