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侗人生哲学的主要内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174
颗粒名称: 二、李侗人生哲学的主要内涵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5
页码: 85-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人生哲学的主要内涵其中包含理想人格、修身之道、学问之道等。
关键词: 李侗 哲学 内涵

内容

(一)理想人格
  李侗崇尚儒学,以尊圣贤之言为己任,因此他追求的是圣人的理想人格。传统儒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内圣是修己之学,外王是经世致用。李侗虽也“忧时论事,感激动人”,但更侧重的却是内圣的修己之学,追求圣人的理想人格。他在教授朱熹时,“只教看圣贤语言”,让朱熹从经书中求得理解,受到圣贤语言的启发而求义理。李侗非常关注修己之学,自觉的运用自己的修身之道,通过“静坐”、“日用工夫”等修养方法,将成圣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坐标。李侗也强调圣人是可以通过正确的为学达到的,他说:“某窃以谓圣人之道中庸,立言常以中人为说,必十年乃一进者;若使困而知学,积十年之久,日孳孳而不倦者,是亦可以变化气质而必一进也”。(同上,卷二)李侗认为通过学习勉力都可以成为圣人,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涵养来变化气质,达到圣人的理想人格。
  (二)修身之道
  传统儒家学派非常注重个人修养,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重视个人的修养之道。李侗尊崇儒家道统,推崇圣贤之言,毕生也是追求内圣之学,崇尚提高个人修养。
  1、静坐修心,体认天理
  李侗一生都主张并身体力行“静坐”,在静坐中做到收摄己心,体认未发之中。他认为:“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未发时作何气象,此意不唯于进学有力,亦是养心之要。”(同上)李侗把静坐作为个体修身的养心之道,认为静坐可以使心安定踏实,把一切纷乱扫去,从而思索义理,体认天理,修身成人。“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同上,卷一)“所谓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既出,心下愈明静矣。”(同上,卷三)因此,李侗不管在自身修养还是教导朱子的过程中都身体力行的主张静坐,在静坐中体验未发,体认天理。但他的静坐又不是心中虚无一物,而是要“静中有个主宰存养处”(同上),是“时时处处主于天理、存养天理”。(刘京菊《承洛启闽道南学派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
  2、日用工夫,融会人生
  李侗非常强调对生活的理会,在静中体认天理,须在日用人生上融会。他说“大率有疑处,须静坐体究,人伦必明,天理必察,于日用处着力,可见端绪。”(《李延平集》卷一)可见,李侗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的修养方法也是需要在日用处下工夫,要在生活中见出分晓,在生活中落实这个体认工夫。“于日用处,一意下工夫,若于此渐熟,则体用合矣。此道理全在日用处熟,若静处有而动处无,即非矣。”(同上)李侗主张“理与心合一”,即把“理”所体现的内容见诸于日用,做到体用结合。儒家精神的落实在生活,生活当然有他的依据,这个依据按照洛学的思想就是天理。(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1页)李侗认为要在人生中将“天理”赋予人身的道德加以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排除一切与“天理”不符合的东西,在人生融会中体认“未发气象”。因此,李侗曾以“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里却去静处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李延平集》卷三)教授朱熹,这也说明了李侗强调静坐修心与日用工夫相结合的修养之道,以静坐内省和外在日用来促使自己体认天理,追求内圣。
  (三)学问之道
  1、反身而诚,洒落融释
  李侗虽不著书作文,但在答问中却体现了自己的学问之道。他认为“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吾所未至,皆可免而进矣。”(同上,卷四)“昔尝得之师友绪余,以谓学问有未惬适处,只求诸心。若反身而诚,清通和乐之象见,即是自得处。更望勉力,以此而已。”(同上,卷二)李侗认为学问乃是为己之学,应该重视反身而诚,因为圣贤之言都应成为自身的德行,在人生中消融,通过反求诸心,达到学问的“清通和乐”,即自得之处。李侗在论学者弊病时,说:“今学者之病,所患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只是苟免显然尤悔而已,似此恐皆不足道也。”(同上)他认为学者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做到洒落,达到渐渐融释,因此纵有力持守,“意不诚矣”,也只是“显然尤悔”而已。“某尝以谓遇事若能无毫发固滞,便是洒落。即此心廓然大公,无彼己之偏倚,庶几于道理一贯。若见事不彻,中心未免微有偏倚,即涉固滞,皆不可也。”(同上)朱熹对李侗的融释有也夸赞之词,他说:“旧见李先生说理会文字,须令一件融释了后,方便理会一件。融释二字,下得极好。”(同上,卷三)“今若一件未能融释,而又欲理会一件,则第二件又不了,推之万事,事事不了,何益?”(同上)因此,李侗对学问要达到自得,应该反身而诚。要达到心中“洒落”之功,须融释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的一件一件的事情上,通过对每一件事情的透彻理会,经过事情的慢慢积累,心中自然能够明了洒落。
  2、深潜缜密,学无止境
  李侗认为治学应当严谨,不能只记表面之言,不能只拘泥于一种理解,而应该根据内容去理解,区分不同的情况。李侗在讲《春秋》时说:“《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观山水,徒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同上,卷四)朱熹对李侗的治学概括说:“讲学切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若概以理一,而不察其分殊,此学者所以流于疑是乱真之说而不自知也。其开端示人,大要类此。(同上)因此,李侗在学问上不拘一法,讲学应该“深潜缜密”,思想不僵化,提倡思维活跃,能够辨察不同情况。同时他又主张做学问应该踏踏实实,不得有半点的浮夸。朱熹在初学时,有些空言无实,李侗就教育他说:“不要如此广说,须穷其言也切前头如何,要得一进步处。”(同上,卷三)李侗认为学问一步是一步,不能空其言,这也充分体现了他治学的严谨。李侗认为学问跟生活一样,不能丝毫满足,否者就会陷入“困顿”境地。他说:“在此粗安,弟终不乐于此,若以为随遇而安之,即于此兢赡,便不是此微处,皆学者之大病,大凡只于微处充扩之,方见碍者大尔。”(同上,卷二)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余素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