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侗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173
颗粒名称: 一、李侗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83-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理一分殊、人性之道等。
关键词: 李侗 哲学 理论

内容

“任何一种自觉的人生观,都是一定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人生问题上的应用。”(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4页)李侗人生哲学是以“理一分殊”的宇宙观和“性即未发之中”的人性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一)理一分殊
  李侗认为,“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也”。(《宋元学案·豫章学案》)可见,李侗是主张把“理一”和“分殊”兼举,把“理一分殊”用来区分儒家和异端之学,这也使得“理一分殊”成为李侗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李侗重视“理一”,认为“太极”是最高的“理”,天地万物,只此一理。他说:“太极动而生阳。至理之源,只是动静阖辟。至于终万物,始万物,亦只是此理一贯也。”(《李延平集》卷二)在李侗看来,天地万物,本乎一源,莫不具此“理”。他把太极和理联系起来,把理客体化,作为宇宙的本原。他是用理来分析周敦颐的太极生化万物,“由太极而阴阳,由阴阳而五行,而万物而人”。(李祝舜《李侗及其哲学思想初探》,《中州学刊》1987年第3期,第54页)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本原,通过阴阳二气及其交感生化万物的宇宙模式,天地万物包括人都是太极这个至理之源所产生,都是它的表现,但是李侗又认为统一于“理”的万物是有区别的,在气化过程又因各自禀气不同而存在差异,即所谓的“分殊”。“天地中所生物,本源则一。虽禽兽草木生理,亦无顷刻停息间断者。但人得其秀而最灵,五常中和之气所聚,禽兽得其偏而己,此所以异也。”(《李延平集》卷二)李侗通过理本气化万物,理贯穿万物始终且“无顷刻停息间断”,理是最高的宇宙本原,但由于万物生化存在差异,由此论证了“理一”和“分殊”的客观存在,也因此陷入客观唯心主义。
  李侗注重“理一”和“分殊”并举,尤其认为在“理一”前提下更重视对“分殊”的论述。他说:“然要见一视同仁气象却不难。须是理会分殊,虽毫发不可失,方是儒者气象。”(同上)“理不患不一,所难者分殊也”。(《宋元学案·豫章学案》)李侗认为对“理一”的把握并不难,难的是对“分殊”的把握,只有在“理一”的基础上把握“分殊”才是儒者气象:李侗强调“分殊”,认为“分殊”才能区分儒学与异端之学,也才能真正人与万物因为所受禀气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李侗人生哲学由此宇宙观出发,非常强调“知理”,以致在教育朱子中也引用杨时所说的“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之意,盖全在知字上用著力也”。(《李延平集》卷二)因此,这种思想在人生哲学上的反应就要求其追求内圣之学,在“知”上下工夫理会“仁”,在人性上,也是反应“人与天理一也”,但因禀气不同,强调修身之学,重视反身而诚。
  (二)人性之道
  李侗的人性之道是他的宇宙观落实在人性上的体现,人性同天理,都是先天具有的。李侗认为性即未发之中,性即理,性惟不可见。他认为“人之一体,便是天理无所不具备”(同上),人和天都是同一个理,在天地万物具于理一,理具于人心为性,人性体现着全部的天理。他说:“天下之理,无异道也;天下之人,无异性也。性惟不可见,孟子始以善形之。惟能自性而观,则其致可求,苟自善而观,则理一而见二。”(同上,卷三)李侗认为性不可见,只能“自性而观”,但他又认为喜怒哀乐都是人性的表现,他上承师门,注重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他说:“先生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未发时做何气象。”(同上,卷二)从喜怒哀乐等基本的人性表现中去看待人性,于未发之中的表现说明人性。朱熹说:“李先生教人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同上,卷三)因此,在李侗看来,喜怒哀乐未发气象也就是体认天理了,在自然中节中去应对处世。虽然李侗认为是性不可见,但认为性的善、真、静却是可以通过求之于“恶、伪、动”未始之先。他说:“动静真伪善恶,皆对而言之,是世之所谓动静真伪善恶,非性之所谓动静真伪善恶也。惟求静于未始有动之先,而性之静可见矣;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同上)李侗认为善、真、静为先天具有,虽不可见,但却可反身内求,通过求“动、伪、恶”之先,可见“善、真、静”之性。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余素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