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延平教学的主要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165
颗粒名称: 二、延平教学的主要特征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5
页码: 54-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延平教学的主要特征分为学方法“循序渐进”,实践工夫“事上体认”,终极境界“洒落气象”。
关键词: 延平 教学 特征

内容

朱子师事延平之后其为学迥然与前不同。因此,本文将延平教学的主要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为学方法“循序渐进”
  检视史料,朱子受延平的影响中最明显,并且最要紧的为学方法,乃“循序渐进”。关于朱子师事延平之前为学工夫,朱子曾自言:
  上达处不可著工夫,一更无依泊处。日用动静语默,无非下学,圣人岂曾离此来?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向来李丈说铁笼罩却之病,恐未免也。(《答许顺之》第三书,《文集》卷三九)
  文公先生尝谓师夏曰:“余之始学,亦务为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于小。于延平之言,则以为何为多事若是,天下之理一而已。心疑而不服,同安官余,以延平之言,反复思之,始知其不我欺矣。(赵师夏《延平答问跋》)
  可见朱子自述师事延平之前,其为学难免“鹘仑吞枣”、“铁笼罩却”、“侗宏阔”之病。及至《语类》,朱子自举鲜明的例子:
  李先生说一步是一步。如说“仁者其言也讱”,某当时为之语云,“圣人如天覆万物”云云。李曰:“不要如是广说。须穷‘其言也切’前头如何,要得一进步处。”(《语类》卷一〇三,2603页,杨方,41岁)
  某旧时看文字,一向看去,一看数卷,全不曾得子细,于义理之文亦然,极为病。今日看《中庸》,只看一段子。(同上,卷一〇四,2611页,包扬,64-66岁)
  某初为学,全无见成规模,这边也去理会寻讨,那边也去理会寻讨。向时诸前辈每人各是一般说话。后来见李先生,李先生较说得有下落,说得较缜密。若看如今,自是有见成下工夫处。看来须是先理会个安著处。(同上,2617页,叶贺孙,62岁以后)
  此表明,延平主张的是“一步是一步”的“循序渐进”之为学,而极力反对凭空推断的“广说”即“侗宏阔”之言。特别是,朱子拜见延平之前“一向看去,一看数卷”,“这边也去理会寻讨,那边也去理会寻讨”的“全无见成规模”之为学,及师事之后逐渐转换为着见下落、缜密之处。此可见延平教学乃先培养“存心”的根源安著处,在此基础上有条有理地推寻。此“循序渐进”乃延平主张主静工夫与格致工夫之所在。
  此说明,朱子虽自少时从胡、刘三先生受为己之学,而及见延平之后才真正进入洛学之思想体系,并在其为学方法上亦逐渐建树系统的体系。
  (二)实践工夫“事上体认”
  延平在为学方法上主张“循序渐进”,而其实践工夫则积极主张“就事上作工夫”。其绍兴二十三年癸酉之会即言:“汝恁地悬空理会得许多,而面前事却又理会不得!道亦无玄妙,只在日用间著实做工夫处理会,便自见得。”至于《答问》,延平常以“唯于日用处便下工夫”等语提醒朱子。其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
  元晦于此更思看如何?唯于日用处便下工夫,或就事上便下工夫,庶几渐可合为己物。不然,只是说也。(误记为辛已八月七日书)
  近日涵养,必见应事脱然处否?须就事兼体用下工夫,久久纯熟,渐可见浑然气象矣。勉之勉之!(癸未五月二十三日书)
  可见延平反对悬空理会的单纯理论阐发,注重就日用处事上便下工夫,要体认己与事合一之境。此与其平素主张以思索为本的“分殊上体认”一致。以此延平特别反对“绝念”与“离事”的禅学。其曾言:“吾辈今日所以差池道理不进者,只为多有坐此境界中尔。禅学者则不然,渠亦有此病,却只要绝念不采,以是为息灭。殊非吾儒就事上,各有条理也。”(《答问》癸未六月十四日书)
  (三)终极境界“洒落气象”
  延平特别强调体认气象工夫,此亦其教学思想中一个主要特征。在《答问》中“气象’,一词出现共二十七次之多。其中前章所举戊寅十一月十三日书,即可见延平引导朱子于涵养时所主张“体认气象”的代表见解:
  大凡人理义之心何尝无,唯持守之即在尔。若于旦昼间,不至梏亡,则夜气存矣。夜气存,则平旦之气未与物接之时,湛然虚明,气象自可见。此孟子发此夜气之说,于学者极有力。若欲涵养,须于此持守可尔。……又所谓:“但敬而不明于理,则敬特出于勉强,而无洒落自得之功,意不诚矣。”洒落自得气象,其地位甚高。恐前数说,方是言学者下工处,不如此则失之矣。由此持守之久,渐渐融释,使之不见有制之于外,持敬之心,理与心为一,庶几洒落尔。
  观此,延平主张涵养乃是先欲见“未与物接之时,湛然虚明气象”,而其涵养最高境界是“洒落自得气象”。其用功之方乃涵养持久,渐渐融释,至“理与心为一”之境。此显示延平使学者无论在“涵养”抑或“思索”上,均寻求“洒落”之境界。可见“洒落气象”乃延平强调为学之终极境界。
  对其“洒落气象”,延平曾自解曰:“某尝以谓:遇事若能无毫发固滞,便是洒落,即此心廊然大公,无彼己之偏倚,庶几于道理一贯。若见事不彻,中心未免微有偏倚,即涉固滞,皆不可也。”(《答问》庚辰五月八日书)因此,延平闻朱子“洒落”进步处则特称赏道:“承谕,近日学履甚适,向所耽恋不洒落处,今已渐融释,此便是道理进之效。甚善甚善!”(辛巳五月二十六日书)
  究其渊源,二程曾言:“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上,《二程集》16页)明道亦曰:“《诗》可以兴。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同上,卷第三,《二程集》59页)可见自理学鼻祖濂溪就重视体认气象的学问。至于明道提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之说,更突出地表现出使学者体认气象的取向。因此,延平特欣赏黄庭坚所言“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此一句。由此观之,延平所提倡气象工夫乃继承濂溪、明道,而特在实践工夫上著力。
  对延平“洒落”之教,日后朱子认为有所“偏在”之嫌,主张“洒落而行,固好”,而“未到洒落处,亦须按本行之”。(《语类》卷一〇三,2603页,杨方,41岁)另一方面,其论学者“洒落”工夫之弊,又指出后学失去延平拈出“洒落”之义。其曰:“‘洒落’两字,本是黄太史语,后来延平先生拈出,亦是且要学者识个深造自得底气象,以自考其所得之浅深。不谓不一再传,而其弊乃至于此。此古之圣贤所以只教人于下学处用力,至于此等则未之尝言也。(本注:颜、曾以上都无此等语,子思、孟子以下乃颇有之,亦有所不得已也。)”(《答胡季随》第十四书,《文集》卷五三)
  总之,考延平与朱子授受之为学宗旨及其教学特征,其追求的学问境界乃“内外合一”之境,而其为学不仅在道体上体认,且要求在实用处著力。
  (刘承相:韩国人,历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著作有《朱子早年思想的历程》,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版)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承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