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延平四贤”均是大儒,他们生活在两宋时代的福建南剑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102
颗粒名称: 二 “延平四贤”均是大儒,他们生活在两宋时代的福建南剑州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5
页码: 50-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延平四贤”都是大儒,宋代儒士为恢复孔孟儒学之本来面貌,并加以发展,因而兴起理学。胡瑗、孙复、石介“宋初三先生”是理学先驱;周敦颐、张载、邵雍是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建立洛学,使理学体系初步形成。
关键词: “延平四贤” 大儒 福建

内容

北宋人孙复在《宋元学案·泰山学案》中的《辱儒》中说:
  “汉魏而下,则又甚焉,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彼以死生祸福虚无报应为事……于是其教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
  明人何乔新在《道南祠记》中也说:
  “孔孟既殁,吾疲乏之不传久矣,士之为学,其卑者溺于训诂,而不知性命道德之微;其高者淫于佛老,而感其元虚空寂之说,岂复知有所谓道学哉。”
  宋代儒士为恢复孔孟儒学之本来面貌,并加以发展,因而兴起理学。胡瑗、孙复、石介“宋初三先生”是理学先驱;周敦颐、张载、邵雍是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建立洛学,使理学体系初步形成。宋嘉祐七年(1064年),福建也有陈襄、陈烈、周希孟、郑穆“海滨四先生”推崇孔孟,大倡儒学,兴办学校,教育学生,为闽中理学之先,但他们的学术水平无法与北方相比,他们的理学思想未能在福建发展起来。因此闽中儒上纷纷赴中原拜师受业,以期获得理学真传。建阳人游醇、游酢.将乐人杨时,沙县人陈渊、陈瓘,福清人王蘋等赴河南从二程受业。游酢、杨时为程门四大弟子中的两个,在他们学得二程洛学旨趣而南归时,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寄以传道东南的希望。游酢被称为“理学元宗”,杨时被推为“程门正宗”。他们归南后,都进行了传道。游酢在自己家乡建豸山草堂、在武夷山建水云寮,读书讲学、著书立说、培养生徒,创建州理学之始,成为“道南首”、“道南儒宗”。“延平四贤”中的杨时倾一生精力讲学著述,授业者众,据说有弟子一千多人,其中著名者有刘勉之、胡宏、陈渊等,但只有罗从彦得杨时心传:杨时称赞他:“惟从彦可与言道。”朱熹说:
  “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素,一人而已。”
  罗从彦生平笃志好学,推研义理:“必欲到圣人止宿处”罗从彦著作有《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语孟师说》、《中庸说》等,“力避邪说,羽翼六经”罗从彦及门弟子也不少,最得意者则是李侗。李侗从罗从彦处得《春秋》、《中庸》、《论语》、《孟子》之说,而于天下之理融会贯通,各有条序;其学“超然独得于心性隐微之间,而非语言文字之末”,“于四子之道,发明其义甚多。”李侗将二程洛学之道传给朱熹。朱熹还从游酢、黄中、胡安国、胡宪、刘勉之、刘子翚及其父朱松那里吸取理学思想,并对周、张、二程之说和其余诸家之说,加以研究评论,对宋以前的儒学传统也给以整理和总结,最终集诸儒之大成,把天理论、性论、道德论、格物致知论、持敬说等,都熔铸到传统儒学思想之中,使北宋以来的儒家学说臻于完整和系统化,建立起一个广大精微的理学思想体系,并使之更富有思辨性,更具有理论色彩,成为统治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杨文靖公三传而得朱子,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然善读朱子之书者,正当遍求诸家,以收去短集长之益”。(《宋元学案》)
  朱熹建立的理学,即闽学,这是因为朱熹的学术活动主要在福建一带进行的。闽学与北宋的濂、洛、关之学并称,濂、洛、关、闽四大学派思想在宋代理学界影响甚大。朱熹经常与江西陆九渊的“心学”、浙江陈亮的“功利”之学进行辩论。“学派的划分与地域有一定的关系,福建地区是朱子学的根据地。”(张岱年:《福建朱子学序言》)闽学在福建的诞生,使福建的文化得到繁荣兴盛。
  “龟山先生北学于中国,载道南归时,唯豫章罗先生独得其心传之秘,以授延平李先生,再传而得考亭朱夫子。三先生皆延平人,而考亭亦生于属邑之南溪。一郡四贤,卓然为洙泗濂洛之世嫡。渊源浩博,波及四方,邹鲁以还,未多见也。”(《重修豫章先生罗源祠记》,《南平县志》卷13,民国版)“七闽僻在南服,自薛令之以进士举,士知科目之荣矣。自欧阳詹以文学显,士知文章之重矣。至于道学之说,则慨乎未闻。及河南二程夫子得孔孟不传之学于遗经,其学则行于中州,未及南国。(龟山)先生以绝俗之资,生于此邦,闻程夫子之道,北之河洛而学焉,穷探力索,务及其趣。及辞归,程子送之曰:‘吾道南矣’。故一传而得豫章,再传而得延平,三传而得紫阳朱夫子,集诸儒之大成,绍孔孟之绝绪,其道益光。而西山蔡氏,勉斋黄氏,九峰蔡氏,北溪陈氏相继而兴,闽之道学遂与邹鲁同风,其波及四方者,皆本于闽。”(《道南祠记》,《南平县志》卷13,民国版)“宋自濂溪诸君子出,东接其传于邹鲁,而南及濒海之闽,而后中原文献,十九在闽。”(《重建朱文公祠记》,《南平县志》卷14,民国版)
  福建成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
  从杨、罗、李到朱熹创闽学,福建不仅本地学术文化迅速繁荣,而且一度成了全国文化的中心,程朱理学的根据地。宋元时期,从“海滨四先生”起,福建著名理学家的学案就有古灵、龟山、武夷、豫章、晦翁、勉斋等20余个,占《宋元学案》全书所列的86个学案的近1/4;而由它们引发衍生出来的学案竟达52个之多,占全部学案的60%左右,其覆盖面超过大半个中国。当时学术,南自福建,北到河朔,东起苏浙,西迄四川,几乎都是闽学先贤及其门人后学的天下,宋元两代福建理学家共154人。当时,确是“中原文献,十九在闽”、“朱子门人半天下。”清人蒋垣说:
  “杨时归闽,受业者众,东南推其得程氏正宗,遂为八闽理学之始。门人胡宏、罗从彦尤著宏传之张栻,从彦传之李侗,侗传之朱熹。朱门受业为多,最知名者黄干、李燔、张洽、陈淳、李方子、黄显、蔡沈、辅广。”(《八闽理学渊流》)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本文记述了李侗是二程理学的三传弟子,对于朱熹哲学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他和他的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各地师友。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利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