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泛传播、吸收中原文化,闽文化进入发展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100
颗粒名称: (三)广泛传播、吸收中原文化,闽文化进入发展时期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魏晋至唐五代,中原人民大量入闽,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并在闽越地广泛传播,闽越人民充分吸收中原文化,闽文化蓬勃向前发展。
关键词: 宋代 中原文化 生产工具

内容

西汉孝昭始元二年(前85年),汉在福州置冶县,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完全纳入封建统一的体制之中。这一时期,特别是魏晋至唐五代,中原人民大量入闽,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并在闽越地广泛传播,闽越人民充分吸收中原文化,闽文化蓬勃向前发展。早期中原汉人入闽,从秦汉就开始。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汉人入闽更多
  “西晋永嘉末年,中原丧乱,士大夫多携家避难入闽”。(《礼俗志》、《建瓯县志》卷19,民国版)
  中州八大姓也纷纷入闽。东晋侯景之乱,北方汉人又一次大规模入闽。入闽中原汉人在闽地广泛传播中原先进文化,闽越人充分吸收中原文化。如:为避永嘉之乱而寓居建安的危京,在建州官16年,辟庠讲学,传播中原文化;南朝陈时,隐居武夷山的顾野王,在崇安著书讲学,传播中州文化;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者范缜在晋安任太守,传播中原文化和无神论思想;南朝刘宋时,著名诗人江淹任吴兴(今浦城)县令,著记诗文传播中原文化;南朝梁,著名廉吏到溉任建安内史,著文集20卷,播撒中原文化。在他们的传播下,闽越人吮吸着新鲜的中原文化,不断促使自己的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使薄者厚,而野者文”、“民之秀者押于文,家有诗书,户有法律”(祝穆:《方舆胜览》),中州古汉语在闽地上也深深扎下根。汉族文化开始渐成为福建的主体文化。隋唐五代,北方汉人入闽仍源源不断。入闽方式主要有:随军武装入闽,避乱南迁入闽,仕宦入闽。入闽汉人在闽地继续传播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福建经济文化的迅速开发。如:唐德宗建中初年,常兖罢相贬为福建观察使,到任后大兴学校,亲自讲学,倡导儒学,使闽中“风移教行”、士子“竟劝于学”,晋江欧阳詹在他培育下“操笔属词,秀而多思,文词振耀乡里”,后赴京考试,与韩愈同登金榜,成为继薛令之之后的闽省第二位进士。唐朝时,福建举进士者,据《闽大记》载,达57人;唐中宗神龙以来,闽人知名于世者,据黄璞《闽川名士传》载,也有54人。唐末避黄巢之乱入闽的熊秘,居建阳莒口,创办熬峰书院,推崇儒学文化。唐末王审知入闽,设招贤馆,礼贤下士,广纳贤才,中原名士翁承赞、韩偓、黄滔、王琰、李洵、徐寅等皆来相投。王审知还兴办学校,以教闽中之秀者;还组织大批文人广搜书籍,加以整理,使许多佚书得到收集和保存;鼓励著述;兴办刻版印刷业。在他的倡导下,福建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有私塾。中原汉文化在福建得到大普及,并成为福建的主体文化。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本文记述了李侗是二程理学的三传弟子,对于朱熹哲学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他和他的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各地师友。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利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