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李侗的“理一分殊”说对朱熹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95
颗粒名称: 第三,李侗的“理一分殊”说对朱熹的影响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44-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李侗的“理一分殊”朱熹的主要影响朱熹之学有来自李侗的影响,也有直承程颐,但就程氏学派而言,杨时一传而为罗从彦,罗从彦再传而为李侗,则朱子为杨时之三传。罗从彦、李侗亦因朱熹而知名:所以,全祖望在《宋元学案·豫章学案》中说:“豫章之在杨门,所学虽醇,而所得实浅,当在善人、有恒之间。一传为延平则遂矣,再传为晦翁则大矣……甚矣,弟子之有兴于师也!”
关键词: 宋代 李侗 朱熹

内容

李侗的“理一分殊”思想已在拙作《论李侗的‘理一分殊’思想》一文中作过论述,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只就李侗的“理一分殊”思想对朱熹影响这一问题作一阐述。首先,是李侗将“理一分殊”和体用相联系的思想,被朱熹接受;朱熹并在此基础上,用体用范畴对“理一分殊”作了更为广泛、更为精致的阐发。朱熹说:
  “所谓理一分殊也,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此两句乃是发用处该摄本体而言。”(《延平答问》)
  其次,朱熹既接受李侗的“理一分殊”思想;同时,也吸收李侗的“太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太极”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分析。朱熹说:
  “本祗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各具一太极尔(《朱子语类》卷94)
  朱熹认为,太极即是理,太极即是一理又是众理的综合,太极包含万物整体而万物又各具一太极。这就使李侗的“太极”说和“理一分殊”说到朱熹时得到了新发展。再次,朱熹深受李侗重“分殊”思想的影响,在强调“理”为万物之本的基础上,全力以求“理之用”。朱熹说: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
  其理之用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
  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
  也。”(《朱子语类》卷21)
  “一理之流行”就是“理之用”。又次,李侗用“理一分殊”说来论证亲亲、仁民、爱物的封建“差等秩序”和论证人们应当在道德上坚守三纲五常(理一),而三纲五常又体现在各个具体不同的伦常(分殊)上,强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以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被朱熹继承和发展。朱熹说:
  “天地之间,人物之众,其理本一,故推己可以及人;
  以其分殊,故立爱必从亲始。”(《孟子或问》卷1)
  又次,李侗的“理一分殊”思想,是从伦理意义上进行阐述的,因此是具有伦理性质的,但是由于他着眼于“知”字,强调了对分殊的认识,所以也就使他的“理一分殊”思想具有了“穷理”的认识论意义,这就开拓了朱熹的思维,成为朱熹格物致知说的重要的、直接的思想来源。
  总之,李侗的理学思想对朱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朱熹在《挽延平李先生三首》诗中就表达了对老师李侗教诲的思念,“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有疑无与折,浑泪首频搔。”当代知名学者钱穆说,朱子所获于李延平者有三大纲:
  “一曰须于日用人生上融会;一曰须看古圣经义;又一
  曰理一分殊,所难不在理一处,乃在分殊处。朱子循此三番教言,自加寻究,而不自限于默坐澄心之一项工夫上,则诚可谓妙得师门之传矣。”(《朱子新学案》)
  这一观点概括了李侗对朱熹的主要影响。李侗是朱熹的老师。朱熹自24岁初见李侗,31岁正式受学,其间曾四次见李侗。朱熹之学有来自李侗的影响,也有直承程颐,但就程氏学派而言,杨时一传而为罗从彦,罗从彦再传而为李侗,则朱子为杨时之三传。罗从彦、李侗亦因朱熹而知名:所以,全祖望在《宋元学案·豫章学案》中说:
  “豫章之在杨门,所学虽醇,而所得实浅,当在善人、有恒之间。一传为延平则遂矣,再传为晦翁则大矣……甚矣,弟子之有兴于师也!”
  (选自《道南首豸山》,翰林[香港]印务有限公司,2002年2月版)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本文记述了李侗是二程理学的三传弟子,对于朱熹哲学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他和他的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各地师友。

阅读

相关人物

程利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