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痛别神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90
颗粒名称: 言犹在耳 痛别神伤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3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建阳开办沧洲精舍时,他把李侗和历代名儒列于从祀孔子的地位。此举,开创了升祀之典。以后各代统治者都模仿朱熹的做法,把升祀于孔庙作为对学者的最高褒奖。
关键词: 宋代 李侗 朱熹

内容

该年十月,李侗从武夷山回南平后即应福唐太守汪应辰的邀请,前往福州讲学。不料因旅途劳顿,加上年迈体弱,旧疾发作而卒子馆舍。讣闻,朱熹于隆兴二年正月赶回南平伏哭先生灵柩之前。朱熹请汪应辰太守写了李先生墓志,自己写了《李先生行状》和长篇悼文。下葬时,他又来参加会葬。他的悲痛心情可见悼文的末段:“归装朝严,讣音夕至。失声长号,泪落悬泉。何意斯言,永诀终天。……伏哭柩前,奉奠以贽。”李先生的墓在南平炉下乡瓦口村,至今尚存。
  同年,朱熹来南平会葬时,写成《困学恐闻》一书,并有《挽李先生诗三首》:
  (一)
  河洛传心后,毫厘复易差。
  淫辞方眩俗,夫子独名家二
  本末初无二,存存自不邪。
  谁知经济业,零落旧烟霞。
  (二)
  闻道无余事,穷居不计年。
  簟瓢浑谩兴,风月自悠然。
  洒落濂溪句,从容洛社篇。
  平生行乐地,今日但新芊。
  (三)
  岐路方南北,师门数仞高。
  一言资善诱,十载笑徒劳。
  扳堑今来此,怀经痛所道。
  有疑无与析,挥泪首频搔。
  绍熙五年十二月,朱熹在建阳开办沧洲精舍时,他把李侗和历代名儒列于从祀孔子的地位。此举,开创了升祀之典。以后各代统治者都模仿朱熹的做法,把升祀于孔庙作为对学者的最高褒奖。明代周木评介说:“侗之学,其传历有所自,而熹之师亦非侗一人,沧洲之祀独推于侗而不及他者,是必有深意也。”
  (选自《朱熹与闽学渊源》,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0年9月版)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本文记述了李侗是二程理学的三传弟子,对于朱熹哲学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他和他的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各地师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蔚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