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所宜言 反复教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89
颗粒名称: 问所宜言 反复教诏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30-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反复教诏朱熹,李侗还给朱熹指出,上朝后应当“首论《大学》之道,次言今日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三论古圣王制敌之道。”(《宋名臣言行录·外传》)朱熹遵嘱进京应对,皇帝封以武学博士之职,辞不就而归。
关键词: 宋代 李侗 朱熹

内容

李侗少年时十分豪勇,能够在夜里乘醉驰马数里而归。后来,由于长年隐居,养成了行步委蛇缓慢,说话轻声慢语的习惯。然而他忧世之心并未减弱,每当“伤时忧国论事”则能“感激动人”。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孝宗帝即位,下诏请朱熹陈述政见。朱熹草拟封事,“首论圣学,次论金虏于我不共戴天之仇”,事先寄给李先生批阅。李先生阅后,对封事中疑问不妥的字句均“用贴纸贴出”,并复信说:“封事熟读数过,立意甚佳,今日所以不振,立志不定,事功不成,正坐此以和议为名尔。书中论之甚善。……要之,断然不可和!自整顿纲纪,以大义断之,以示天下向背,立为国是可尔。……吾侪虽在山野,忧世之心但无所伸尔,亦可早发去为佳。”封事寄上去,并未得到孝宗皇帝的重视。同年八月九日,先生致信朱熹,感叹世风不正,望他忍耐,以待时机,说:“当今之时,苟有修饬之士,须大段涵养、韬晦始得。”
  隆兴元年,李先生于五月、六月、七月给朱熹写了四封信。六月的信中认为,讲和误国的权奸就是该骂。即使有失上下之分,但也不过是末流,今日之事须从原本处理会,“不共戴天正今日第一义。”
  这一年,李先生七十一岁,老病穷愁加于一身。他的两个儿子名叫信甫、友直均进士出身,分别在建安郡和江两铅山任职,都请他去奉养。于是这年夏天,李侗动身先到建安后到铅山,路过崇安,同朱熹见面,从铅山返旧时已是秋凉季节,又同朱熹会面,并畅游了武夷山。这时,孝宗帝下诏要召见朱熹,朱熹利用这两次会面机会,重点请教李侗,应当怎样回答皇帝提的问题比较合宜。这段史迹在《四贤年表))中有记载,而朱熹作的悼文也作了具体记述:“……安车暑行,过我衡门。返旆相遭,秋凉已分。熹于此时,适有命诏。问所宜言,反复教诏。最后有言:‘吾子勉之!凡兹众理,子所自知,奉以周旋,幸不失坠。。’”李先生还给朱熹指出,上朝后应当“首论《大学》之道,次言今日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三论古圣王制敌之道。”(《宋名臣言行录·外传》)朱熹遵嘱进京应对,皇帝封以武学博士之职,辞不就而归。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本文记述了李侗是二程理学的三传弟子,对于朱熹哲学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他和他的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各地师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蔚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