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十年 诱掖谆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88
颗粒名称: 从游十年 诱掖谆至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3
页码: 28-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详述了儒家“仁”字的真谛,阐发了二程性理之学。他还给朱熹讲解《孟子》尽性、养气的内容,传授所谓存养、持守的方法
关键词: 宋代 李侗 朱熹

内容

绍兴戊寅春(1158),朱熹第二次到南平拜见李侗,向先生提了《春秋》、《论语》有关章句中十八个问题。朱子年轻时,举凡诸子百家释老之书,无所不读,但是缺乏自己的立论根本。“文公学靡常师,出入于经传,泛滥于释老。自受学于李先生,洞明要道,顿悟异学之非。专精致诚,剖微穷深,昼夜不懈,至忘寝食,而道统之传,始有所归矣。”(《答问》补)朱熹自己回忆初学阶段的情形说:“熹赴同安任,时年二十四五矣,始见李先生,曾与他说禅。李先生只说不是,却倒疑李先生理会此未得,再三质问。李先生为人简重,却不甚会说,只教看圣贤言语。熹意中道:禅亦自在,且将圣人书来读。日复一日,觉得圣贤言语渐渐有味,回看释氏之说,渐渐破绽罅漏百出。”(《答问》)李先生在晚年山居寂寞的境况中得到朱熹这样的高弟,感到无限的快慰。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元晦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鲜有。晚得此人,商量所疑,甚慰。”又说:“此人极颖悟,力行可畏。讲学极造其微处,某因追求有所省,渠所论难处,皆是操戈入室,俱从原头体认来,所以好说话。某昔于罗先生得入处,后无朋友,几放倒了,得渠如此,极有益。”
  李先生对朱熹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在给朱熹讲解《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句时,勉励元晦循序渐进,每十年都要有一个大发展,并说:“圣人非不可及也。不知更有此意否?”第二次见面后,李先生给朱熹回了七次信,殷殷希望朱熹再来南平,但又担心他侍候老人脱不开身。庚辰七月信中说:“某兀坐于此,朝夕无事,若可以一来,甚佳。致千万意。……”
  绍兴庚辰冬(1160),朱子第三次到南平,在李先生寓所旁边的西林院住了数月:此间,李先生讲述了《易经》的太极论,论述了“天理”的客观性和普迎性,阐明“理一分殊”的道理,要求朱熹“返博归约”,抓住问题根本,从平实处去用力。先生还教诲朱熹学《易》,须做到“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处。”朱熹“闻之悚然,始知前日空言无实,全不济事。自此读书益加详细二”
  绍兴壬午春(1162),朱子在建阳迎接了李侗,后又与之偕归南平,在西林院住了将近一个月。西林院位于南平故城之东南,是五代后梁时建成的一座寺庙,原叫寺,后改称院。禅院内朝南方向建一高阁,名日“达观轩”:朱熹每次来谒李延平,都要借宿僧房,因而同西林院住持长老一一可师和尚交谊颇深。功课之余,朱熹曾应可师的请求,乘兴挥毫,在西林院壁和达观轩上留下题壁诗数首,抒写自己的情怀。城南九峰山麓也留有朱熹同李先生的足迹和诗句。如九峰山“育德泉”、“盘陀石”,据《南平县志》记载,这些都是朱熹读书及同李先生讨论学问的地方。山上还有“白猿洞”,民间流传着“朱熹与白猿”的故事等等。
  这一段时间,李侗详述了儒家“仁”字的真谛,阐发了二程性理之学。他还给朱熹讲解《孟子》尽性、养气的内容,传授所谓存养、持守的方法。李先生的“静中气象”,乃是一种从静思中去探究问题的本源,并激发人的内在的智慧和尽性的方法。他强调对问题的理解要求自然贯通,做到“胸中洒落通透,毫无窒碍,方才使得。”对先生所传的“体认”、“洒落”,朱熹有他自己的理群。他引用他人的话说:“李先生之言主于体认,程先生之言专在涵养,其大要,实相表里。”又说:“大抵此个地位,乃是见识分明,涵养纯熟之效,从真实积累功用中来,不是一旦牵强著力做得‘洒落’两字。”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本文记述了李侗是二程理学的三传弟子,对于朱熹哲学的成熟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他和他的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各地师友。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蔚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