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朱晦翁与陆放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在建阳》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49
颗粒名称:
朱晦翁与陆放翁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145-148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朱熹与陆游的深厚友谊的建立。
关键词:
朱熹
陆游
思想
内容
自号晦翁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能与之齐名的仅有二、三人。正如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评价说:“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现代台湾研究朱子学著名学者钱穆说:“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今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朱熹一生广交朋友,培养的学生数以千计,然而在与之交往最深的朋友中,除了肝胆相照的辛弃疾外,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算是一个。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古代诗人创作数量最丰富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雄浑豪迈,激昂慷慨。他的爱国主义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朱熹与陆游的深厚友谊是在他们二人长期的共同的抱负和爱国主义思想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十分相似的政治上不得志和遭受封建朝廷奸佞排挤的际遇,使他们产生了思想的共鸣。谈及他们之间的交往应追溯到南宋孝宗淳熙初年。当时,朱熹被朝廷闲置在武夷山任冲佑观主管。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重被朝廷贬官到建安(今建瓯市)任福建茶盐公事。听说朱熹在建阳考亭和武夷山一带闲居。为此,陆游时常慕名前往拜访朱熹。由于双方相同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们相见恨晚,无所不谈。陆游在对怀念自己当年在抗金战场逐鹿中原,血溅战袍之情景时感叹道:
陆沉金锁少年狂
几过秋风古战场
禁里都念闽乔远
万人鼓吹入平凉。
刺虎腾身万目前
白袍溅血尚依然
圣朝未用征辽将
虚老龙门一少年。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陆游又被罢官,回到浙江老家,此时,朱熹被右丞相王淮推荐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当时,正值浙东发生灾荒。朱熹通过各种渠道征集赈粜米粮,救济灾民,得罪了一些士大夫,陆游闻悉后,特地赠诗一首,声援朱熹,支持赈灾。《寄朱元晦提举》诗文曰:
市聚萧条极,村墟冻馁稠。
劝分无积粟,告籴未通疏。
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
征科放宽否,尚及麦禾秋。 庆元三年十二月,朝廷在奸臣把持下,把矛头指向朱熹,实行“伪学”、“伪党”之禁,这就是有名的“庆元党禁”。遭受株连、打击的共有五十九人。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纷纷与朱熹断绝关系,但陆游始终如一地与朱熹保持密切的关系,诗书往返不断。这一年冬天,朱熹寄纸被给陆游御寒,陆游作《谢朱元晦寄纸被》二首答谢
诗:
木枕藜床席见经,卧看飘雪入窗棂。
布衾纸被元相似,只欠高人为作铭。
纸被围身度雪天,白天狐腋软于锦。
放翁用处君知否,绝胜蒲团夜坐禅。 在这二首诗中,不仅表明了陆游答谢心情,还希望朱熹为他的书斋作铭。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五月,朱熹的高足方士繇病死,陆游在为他作的墓志铭中写道:“……闻侍讲朱公元晦倡道学于建安,往从之,朱公之徒百千人,……因徙家从之崇安五夫籍溪之上,所以熏陶器质,涵养德业,磨袭浸渍,以至于广大高明者。”我们不难看出,陆游在墓铭中公然对朱熹的道家思想作了很高的评价。后来,被罢官闲居在家的陆游听说朱熹在武夷山兴修的“武夷精舍”竣工,特地寄赠贺诗来。其中一首云:
先生结庐绿岩边,读《易》县知屡绝编,
不用采芝警世俗,恐人谤道是神仙。 同样,朱熹也十分同情政治上不得志的陆游。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五月,朝廷准备起用陆游入朝任史官,但又遭到反道家当权者的忌〓阻挠而闲置,朱熹闻悉后,十分愤懑。同时对陆游感叹中原沦陷,士大夫苟安江左表示“窃亦深有感焉。”朱熹的弟子严士敦赴剡中为官,临行前,朱熹要他去拜望陆游,特赠诗云:
平日生涯一短篷,只今回首画图中。
平章个里无穷事,要见三山老放翁。 朱熹不仅赞赏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对他的诗歌推崇备至。他认为只有陆游独具诗人风格,“放翁老笔愈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朱熹与陆游不仅在政治上志同道合,亦在文学上相互沟通,朱熹认为人只有充养正气,文才有健骨。陆游也认为“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因此,后人洪亮吉曾说:“南宋之文,朱仲晦大家也;南宋之诗,陆务观大家也。”如果再加上南宋词坛霸主辛弃疾,堪称文学三星并耀于天地之间。 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三月,朱熹病逝于建阳考亭,此时,陆游已年届七十六高龄。在当时交通不便条件下,陆游虽不能跋涉千里前来凭吊,但他给朱熹的祭文中,都充分表现了他对朱熹的深切思念和极高的评价。祭文曰:
“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髦,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期来享。”
知识出处
《朱熹在建阳》
出版者:政协福建省建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记述的是搜集整理朱熹与建阳有关文献、资料,对朱熹在建阳的行踪、事迹、遗址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现代名人对朱熹的评价,朱子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加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
陆游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