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本”图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在建阳》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46
颗粒名称: “建本”图书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5
页码: 126-13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推出片名:“建本”图书的事。
关键词: 画面 字幕 图书

内容

字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印刷书籍的国家,隋末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自北宋起,建阳麻沙、崇化两地雕版印刷业兴旺发达,书肆林立,居民多以刻书为业,为保存和传播我国古文化立下丰功伟绩。
   推出片名:“建本”图书画面:建阳城区。宝塔山。二溪汇合,三桥飞架。 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南麓,有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名叫建阳。这里曾是我国三大出版中心之一,“版本图书”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远不至”于是历史给这座古城留下“图书之府”的美誉。画面:“蔡氏九儒书”雕版。“建本”图书。
   建阳雕版印刷源于唐,盛于宋,一直延续到清末才逐渐衰落,前后有九百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历史上建阳印书作坊集中在麻沙和崇化两地,两地书肆主人常在坊刻本上标署:“建溪”、“建阳”、“建宁”等以代替麻沙、崇化地名。标署上述地名的坊刻本,史称麻沙本,又称“建本”。
   麻沙本图书在我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史学家朱维干先
  生在他所编著的《福建史稿》中用诗人一般的语言深情地呼唤: “麻沙!麻沙!在深邃的溪山里头,在闽北的白云深处,你似乎过于隐蔽,一般人不知道什么叫做麻沙版。然而对于祖国文化,的确有你的贡献啊!”画面:建邵公路。麻阳溪。麻沙镇大街小巷。出建阳城一路西行,公路傍水蜿蜒,行45公里就到了麻沙。江西估客建阳来,不载兰花与药材。妆点溪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贩书归。 这是清代学者查慎行旅次建阳留下的诗句。书市的繁荣推动了刻书业的发展,当年麻沙、崇化“书市比屋皆鬻书籍;客商贩者往来如织,每月一、六集”,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肆堂号就有100余个,主要有余氏“勤有堂”、余文台“双峰堂”、余象斗“三台馆”、熊大木“忠正堂”、刘氏“慎独斋”、叶氏“广勤堂”、杨氏“归仁斋”、詹氏“进德书堂”等等。崇化书坊又有“潭西书林”、“书林”等称呼。画面:手工操作印刷过程。书样。 一本书的出版,要经过毛笔缮写、校对、雕刻、印刷、装订等许多步骤。雕版印刷的大致方法是:工匠把抄好的书页反贴于同样大小的木板之上,用刀刻去无墨迹的地方,使字迹凸现出来,这就是雕版。印时将墨刷在雕版上,然后将白纸敷上,用刷子轻轻地横、竖刷几道,揭下来就是一张印好的书页。
   画面:嘉靖《建阳县志》记载文字特写。积墨池。书坊小学学生唱儿歌。 是时书林人口超过三万,居民多“以刀为锄,以版为田”。刻书作坊多达百余家,每家每户的童叟丁妇,均能操作。各作坊印书的墨水沿波南流,汇集在云衢桥北的河滩地,长年累月,积成一池,池水墨黑。如今这座幸存的积墨池即是当年雕版印刷兴盛一时的见证。
   在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数百年前的书坊同文书院上梁文流传至今:
   儿郎伟,抛梁东,
   书籍高丽日本通;
   ......
   儿郎伟,抛梁北,
   万里车书通上国,
   ...... 画面:书林门。书坊古街巷 忆昔赵宋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卷书。麻沙雕版印刷堪与京都临安印刷业争雄。“建本”图书行销四方,书市繁荣,“文人学士趋之若鹜,客商贩者往来如织”,可谓兴旺之极。
   屹立在建阳书坊的书林门,默默向世人诉说当年书林盛况。画面:省图书馆古籍部藏书。 麻沙、崇化雕版印刷宋代兴盛发达,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阳地理位置交通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从政治上说,北宋王朝提倡文治,重视图书的刊刻和收集,坊间刻书迅速发展。 画面:山间古道。麻沙水南村边森林。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越,是两地坊刻崛起的内在原因和基本条件。建阳北扼江浙,南屏八闽,为古代中原入闽必经之地,素有“闽北走廊”、“闽地咽喉”之称。由于自然地理的因素,历朝战乱较少波及建阳,有“潭阳自古好避兵”之说,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给书坊的兴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正如朱熹说:“天旋地转,闽浙反居天下之中。”历史赋予潭阳大地发展的机会。 画面:考亭梨树林。枣树。翠竹林。建溪,溪口小船。
   建阳为闽省重要林区,麻沙、崇化一带梨、枣木特别多。从当时来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麻沙一带还盛产竹纸,纸质柔韧。离麻沙不远的北洛里(今建阳崇雒)生产一种称为“建阳扣”的书籍纸,宋元麻沙本,皆用此纸印刷。书坊主人每年都向纸坊发放定钱,以保证印书用纸。 再从书籍流通路线来说,崇化书坊有溪流汇入麻阳溪,两坊书籍走水路均可经建溪入闽江而达福州。陆路交通有三条古道,一是沿邵武、光泽经江西通中原;另一条是出崇(崇安)阳(建阳)分水关经河口至苏杭;再一条是出浦城仙霞岭而北上。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四方书贾前来贩书提供了方便。 画面:南闽阙里坊。考亭书院坊。登高山朱子阁。 刻书业的繁荣与当时建阳读书风气浓厚有着密切联系。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于此创建了学术史上引人瞩目的考亭学派。建阳因之被誉为“南闽阙里。”朱熹及其门人在建阳创办了14所书院。“明星在天灯影烂,满城书声起夜半”,良好的文化氛围使邑中刻书业更加兴旺发达。同时朱熹和他的门人为书坊主人提供了大量书稿,使书肆主人有书可刻。朱熹的《四书集注》、《近思录》、《周易本义》、《小学书》等十多种著作是在邑中书坊刻梓问世的。学者熊禾以:“文公之文,如日丽天,书坊之书,犹水行地。”称赞当时刻书业繁荣与朱熹道德文章两者之间的关系。 画面:“建本”图书特写。插图特写。专家介绍“建本”图书特点。 “建本”图书走俏四方与其刻印质量上乘有关。书中加刻插图,是“建本”图书的特点,以达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效果。刻字书体介于颜柳之间,笔画横轻竖重,严谨有度,结构方正,与宋体字相近,这些都深受读者欢迎。行家评价“建本”图书“字朗质坚,莹然可宝”。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作诗云: 麻沙枣木新雕文,传刻疏瘦不失真; 纸如雪茧出玉盘,字如秋雁点秋云。这几句诗,可算世人对“建本”图书评价的概括。画面:省图古籍部。建阳图书馆古籍书、家谱。
   “建本”图书为保存和传播我国古文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
  绩。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刊印了大量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刻于
  宋庆元中的“建本”《汉书》,是现存《汉书》保存历史文献最多的一
  个版本。
   麻沙、崇化书坊除刊印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外,还刊印许多
  受广大平民百姓喜欢的通俗书籍。居家生活用书有《天下难字》、
  《居家必用》、《百家巧联》、《小儿方诀》、》妇人良方》等。通俗科技
  读物有《农桑提要》、《田家历》、《马经》、《牛经》、《鲁班经》等。军事
  类书有《武经七书》、《孙子武兵法》等。还刻有科场考试类书、唐诗
  宋词注释、评话小说、日用尺牍等俗文杂书,真可谓包罗万象。仅
  “建本”小说杂书多达千种,居全国出版业之首位。刊刻如此大量
  的图书,使我国许多古代优秀文化遗产赖以保存。
   画面:现代胶版印刷。电脑激光照版等。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古老的雕版印刷早已被活字印刷
  所取代,如今又被电脑激光照排,胶版印刷所取代。然而没有历史
  就没有现在,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凝结着中华民族聪明和智慧,早
  年流传美、英、法、日本等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建本”图书,如今已成
  为稀世珍宝,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辉煌。

知识出处

朱熹在建阳

《朱熹在建阳》

出版者:政协福建省建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记述的是搜集整理朱熹与建阳有关文献、资料,对朱熹在建阳的行踪、事迹、遗址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现代名人对朱熹的评价,朱子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建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