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何处是萧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在建阳》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25
颗粒名称: 乱山何处是萧屯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44-46
摘要: 本文记述包括萧屯依山傍水,环境清幽。萧屯,青山绿水环绕其间,风景秀丽。萧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关键词: 萧屯 朱熹 宋代

内容

萧屯,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村子。现在的建阳人大多不知萧屯在何处了。经考证,这个村子就是位于建阳西郊的破石村。别看“破石”这个村名不雅,说来这里还有一段掌故。
  萧屯依山傍水,环境清幽。西溪(今麻阳溪)在村旁流淌不息。萧屯的形状象一艘大船,村头矗立一棵古樟,恰似一杆撑船,定位的竹篙。萧屯,象一艘待发的航船,停泊在宁静的港湾。传说石溪村有一富翁,为了让儿子上学,在通往考亭的方向修了一条白色的石砌小路,在西溪流经油洲处筑了一座桥,桥墩也是用白色石块砌成,形状似斧头。油洲桥筑成后这座桥墩正对着船形的萧屯,犹如一把利斧劈向大船。村民说“利斧对木船”于村不利,于是改“萧屯”为“璞石”,寓“坚硬的璞石不怕斧劈”之意。璞石,既坚硬又美丽。从此,萧屯有了一个美玉般的村名后来大概是“璞”“破”二字谐音之故,久而久之,就把这个村子叫成“破石”了。
  萧屯是和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思师和岳父刘勉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刘勉之,字致中,号白水,又号草堂,原籍崇安五夫里白水村。
  刘勉之自幼刻苦好学,日诵数千言,过目不忘。成年后以乡举入太学,当时奸臣蔡京当道,禁止读书人挟带元祐党人书,刘勉之与胡宪得伊洛程氏书,待深夜同舍生熟睡之后,点燃蜡烛,暗自抄写默读。因厌恶科举,不久刘勉之离开太学。返里途中,刘勉之在南都拜见刘安世,刘安世“尤奇其才”。抵家后,刘勉之就在鹅峰下结草堂,与胡宪、刘子翚讲学山林,切磋世事。战乱后,刘勉之在白水的房屋、草堂破败不堪,于是便迁到建阳近郊之萧屯。刘勉之在萧屯结草堂,读书其中,力耕稼以自给,贤士大夫莫不景仰之。中书舍人吕本中曾以诗问讯,有“老大多才,十年端坐”之句。
  绍兴年间,赵鼎为相,吕本中上书力荐刘勉之。临行,刘子翚作《招剑》诗:“宝剑来,奉君王;抚四夷,定八荒。时乎时,毋深藏。”对刘勉之的出山寄以重望。但是,刘勉之到京城后,赵鼎已罢相,秦桧正专国柄。秦桧力主和议,不让刘勉之见皇帝。刘勉之深知才不为世用,于是以病辞归,杜门高卧十余年,道德修养更高,学问造诣更深。故相赵鼎出镇南州道,途经建阳,“纡辔入谒,坐语移日,弥加叹重”。
  刘勉之与朱熹父朱松友善,朱松临终,托以后事,并嘱其子师事勉之。当时朱熹年仅14岁,刘勉之不失友人重托,“慨然为经理其家事,而教诲熹如子侄,又以女妻之”。在朱熹成才的道路上,刘勉之是循循善诱的良师,又是关怀备至的长辈。
  萧屯,青山绿水环绕其间,风景秀丽。村头的千年古樟据说是刘勉之手植,其主干树围近10米,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西溪水碧波荡漾。长流不竭。西溪两岸,山野叠翠,绿涛满眼。当年刘子翚从崇安五夫到建阳萧屯探望刘勉之,被萧屯美丽的风光吸引,他在《萧屯访致中》诗云:
  晓色阴晴久未分,乱山何处是萧屯?
  荒荒日转渔樵路,霭霭烟生桑柘村。
  胜地逢春聊驻马,主人好客为开樽。
  平生梦想归田乐,正喜吾侪得践言。
  萧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里出产的西瓜,香甜可口,是瓜中之珍品。炎暑季节,刘勉之用躬耕之瓜馈赠亲友;每有山林高士来访,又用以招待友人。刘子翚品尝了刘勉之的西瓜,大为赞赏,他一唱三叹,赋《谢惠瓜诗》六首。其中有云:
  万言不直一杯水,才似谪仙良可嗟。
  顾我小诗偏发市,年年博得萧屯瓜。
  蔗浆溜溜香浮玉,苏米沉沉色弄金。
  那似甘瓜破口渴,一盘霜雪互清襟。
  现在的萧屯(破石村),村民多为萧姓。村西头有一遗址,村民称之为“刘家巷”,现仅存断壁残垣,相传是刘氏后裔故居地。
  刘勉之享年59岁,死后葬于萧屯草堂西北七里之学士源。
  (本文作者系市教育局局长)

知识出处

朱熹在建阳

《朱熹在建阳》

出版者:政协福建省建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记述的是搜集整理朱熹与建阳有关文献、资料,对朱熹在建阳的行踪、事迹、遗址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现代名人对朱熹的评价,朱子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怀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
刘勉之
相关人物
朱松
相关人物
刘子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