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音 辽咏人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在建阳》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020
颗粒名称: 山水清音 辽咏人间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18-2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山水清音辽咏人间的事。
关键词: 朱熹 芹溪 建阳

内容

朱熹曾在《建阳云谷书院记》一文中说:“予常自念自今以往,十年之外,嫁娶亦当粗毕,即断家事,灭景此山,是时山之林薄当益深茂,水石当益幽胜,馆宇当益完美,耕山、钓水、养性、读书、弹琴、鼓缶以咏先王之风,亦足以乐而死矣。”晚年卜居建阳,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夙愿。朱熹在建阳期间,先后到过今之城关、莒口、麻沙、界首、徐市、崇雒、书坊、茶布、回潭一带,足迹遍及十一个乡里,写下山水诗歌近百首。
  在这些诗歌里,他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山光水影绮丽多彩,寄托了他的恋恋深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芹溪九曲棹歌》。
  “三三六六疑道语,棹歌首唱自朱熹。”朱熹作的《武夷九曲棹歌》脍炙人口,名传遐迩,而《芹溪九曲棹歌》恐怕就很少人知道。芹溪在建阳县东北洛田里,即今崇雒、将口境内,山回路转,流水荡漾,两岸风光引人入胜,《芹溪九曲棹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另有一番风味,可以与《武夷九曲棹歌》相媲美。诗中写道:
  一曲移舟采涧芹,市声只隔一江云。沙头唤渡人归晚,回首庐峰月一轮。
  二曲溪边万木林,山环竹石四时清。渔歌棹入斜阳里,隔岸时闻一两声。
  三曲舟行龙尾滩,推蓬把酒见南山。回头点检仙踪迹,万顷白云时自闲。
  四曲烟云锁小楼,寺临乔木古溪头。僧归林下柴门静,麋鹿衔花自在游。
  五曲峰峦列翠屏,白云深处隐仙亭。子期一去无消息,惟有乔松万古青。
  六曲溪环处士家,鼓楼岩下树槎枒。潭空龙去名常在,时见平汀涌白沙。
  七曲灵祠瞰水滨。聚鱼石上跃金鳞。林凹路入桃源近,时有渔郎来问津。
  八曲砚峰倚碧虚,泉流瀑布世间无。凭谁染就丹青笔,写出芹溪九曲图。
  九曲悠悠景最幽,〓岩石峡束寒流。源深自是舟难到,更有龙潭在上头。
  朱熹爬山涉水来往于山村野水之间,他领略了攀登的艰险、行路的辛苦,“峻极逾百蹬,萦纡欲千盘”,“疲劳既云极,饥渴不能云”。同时他也品尝了大自然赐予的无限的乐趣,“惊喜非昔覩,披寻得新观”,“寄语后来子,勿辞行路难。”(《九月六日早发潭溪,夜登云谷,翌日赋此》)。
  有时,他也躬耕陇亩,体会农家的劳作和民风的淳朴。他在《云谷劳农》诗中写道:“四体久不勤,筋力坐驽缓。何事两山阿,离离豆苗满。多谢植杖翁,居焉见长短!”
  然而,有更多的时候感受到了精神上的寂寞的和忧愁。“暂辞忽旷岁,再往恨牵俗。周悲昨游侣,或已在鬼录。”(《将游云谷约同行者》)“借此云窗眠,静夜心独苦。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百丈咏》)。
  南宋时期,王室偏安东南,金人不断挥戈南下,民族矛盾日益深重。在朝为官时,朱熹也是一名与金人议和的反对派,他说:“金人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明矣,”“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主张“断以义理之公,闭关绝约,任贤使能,立纲纪,励风俗。数年之后,国富兵强,视吾力之强弱,观彼衅之浅深,徐起而图之。”他的这些建议每每受到主和派的阻挠,不为皇帝所重视实行,他多次辞官不做,以示抗议。他退居建阳后,并未置身世外,仍然不时挂念着国家大事,他在《崇安刘勉之墓表文》中说:“……是时国家南渡,几十年谋复中原以摅宿愤,未有一定之计。”又在《送籍溪先生秘阁供职》一诗中写道:“祖饯衣冠满道周,此行谁与话端由,心知不作功名计,只为苍生未敢休!”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宋史》载:朱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少依父友刘子羽,寓建之崇安,后徙建阳之考亭。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仕途政界,不甚得意;生计困窘,道行弥高。在晚年,他又遭到政敌的弹劾,被斥为“伪学”,更使他愤世嫉俗,唯道是从。他在《水调歌头、沧洲歌》中写道: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收身千乘,卿相归把钓鱼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政治上的失意,使朱熹想超然尘外,放逐乎山水之间,但又不甘寂寞,招收门徒聚众讲学,“著书俟来哲,补过希前修。”朱熹的建阳山水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这种矛盾而又复杂的精神状态。

知识出处

朱熹在建阳

《朱熹在建阳》

出版者:政协福建省建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记述的是搜集整理朱熹与建阳有关文献、资料,对朱熹在建阳的行踪、事迹、遗址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同时也介绍了现代名人对朱熹的评价,朱子学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