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道南祠与“道南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98
颗粒名称:
(二)道南祠与“道南书院”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195-198
摘要:
本节主要记载了明成化年间(1466—1469)兴建在延平城北龙山山巅(今南平市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上的一处著名祠祀道南祠的兴建始末及收载了部分历史上关于道南祠的著名诗作,并记载了道南书院名字的来由及道南书院的整体建筑情况。
关键词:
罗从彦
宋代
南平
祠祀
内容
延平府地界最早见诸记载的道南祠,是明成化年间(1466—1469)兴建在延平城北龙山山巅(今南平市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上的一处著名祠祀,其主祀者为道南鼻祖杨时,并配祀其正传弟子罗从彦、李侗。
对延平府之所以要动工兴建道南祠的主要原因,时任福建按察副使的江西广昌人何乔新①有专文记载:
皇帝绍膺景命(指授予帝王之位的天命)之初,萧山耆俊,相率请以宋龙图阁直学士龟山杨先生,从祀孔子庙,诏儒臣佥议(共同商议,多用于群臣百官)可否以闻。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南阳李公,暨翰林词臣具陈,先生师友渊源,与其言行之?,请命有司于先生故郡立祠,春秋致祭,以表圣朝崇儒重道之意,以慰后学景模仰范之心,制曰“可”,且赐祠额曰“道南”。而以豫章罗先生,延平李先生配享。礼部下延平府,建祠奉祀如式。今福建按察司副使,丰城游大升时以佥事董学政,躬相地于郡治东北,龙山之上,而督所司营之。知郡事淮西郑君宗良以祠役为己任,工未讫,以忧去郡。西蜀冯牧孟勤继之,以次就功。经始于成化二年(1466)十有二月,以五年(1469)秋八月落成。未几,孟勤徙知邵武,今知郡事盛颙时望以是祠之建,有关风教,不可无记。请于游君,属予书之。②
这个最先建在杨时故郡(延平府府治)的道南祠修成后,该郡郡守便坚持率领诸生在每年的春、秋仲月上庚日进行盛大祭祀,以表朝廷崇儒重道之意和慰问后学景模仰范之心。至此过了将近三十年,即弘治八年(1495),杨时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被获准从祀孔庙。
嘉靖元年(1522),福建佥事吴昂③以城北龙山地势僻远、不便祭谒为由,建议在府西城外再建一座道南祠,而旧祠依旧保留。
延平郡治的道南祠建成后,历经了多朝风雨,其主要补修记录为:
万历三十九年(1611),知府倪朝宾修。清康熙十九年(1680),协镇杨履道建;三十七年(1698),知府范光阳复建前厅。四十五年(1706),御赐杨时祠额“程氏正宗”、罗从彦“奥学清节”、李侗曰“静中气象”。五十七年(1718)学院李钟峨捐银八百两,知府任宗延捐银四百两,重建道南、文公二祠。……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龙山野烧,延及华表飨堂田碑俱毁,仅存大门及寝室。十一月,巡道杨仲兴、知府傅尔泰、知县卫克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二月初四日毁,次年巡道徐兆丰、知府刘传福、知县张元鼎重建。祭典每岁春、秋仲月致祭,原支地丁银八两,后四两,杨姓裔生轮收。巡按朱,捐祭田另祭。①
鉴于道南祠的重要地位,历史上吟咏道南祠的诗作数量众多,《南平县志》收入的比较著名的名人诗作有:
祀道南祠值晴有感②
明 彭城
凌晨举时祀,庙貌喜尊崇。宿雾连天白,晴云出海红。
万山开俎豆,二水协丝桐。宋世鸣吾道,镡南见四公。
道南祠③
明 苏章
黍稷馨香拜广廷,古今公论付诸经。若非载道来伊洛,安得传心到考亭。
经世可堪逢叔季,济生宁止用参芩。北山绝顶悬祠庙,遗像堂堂肃典型。
偕陈佥宪谒道南祠④
明 庞泮
道南祠下挹清秋,山自巑岏水自流。此日望风还列拜,当年立雪与谁游。
圣朝有典崇千祀,庙貌何人被七旒。直欲跻攀穷目力,考亭只此白云陬。
其实,就在延平前任知府积极修建道南祠的同时,一个“早习程、朱之书,以明经登进士第,历官郎署,来知延平府事”的江西鄱阳人苏侯章,就有感于“今天下,家藏朱子之书,人习朱子之学。夫孰不知渊源来自紫阳,而聚徒讲校于考亭云谷之间,以发挥程学,上溯孔孟之传。抑亦或有不知剑浦之滨,九峰之麓,乃朱学所从来之要会者矣。苟非当路君子有以表章之,夫孰知其然哉。……闽中所产士,以朱子为第一流人物。而闽士所建立者,以重明道学为第一等事功。延平为郡,虽僻而小,然其所关系甚重而大如此,非但有光于闽八郡也。”①决定要为弘扬程、朱理学,凸显延平地方文化优势而兴办书院。弘治五年(1492)春,他在与同僚们商议后,认为“三先生于南、沙、将乐,旧各有专祠。近又于郡城北隅合而祠之,勿庸致力矣。今吾侪新构公宇,以为朝命重臣驻节之所,甫尔告成,而未有名称,盖揭道南二字,以为书院之榜,以示八闽士民,与夫四方宦游士夫,凡使节往来,及以事经行者,俾知兹郡为道学重兴,渊源所自之地,不亦韪欤”②。于是,这座筹建于府治之东(具体地址不详)的书院便以“道南”二字命名,称作“道南书院”。
“道南书院”于弘治壬子(1492)春动工后,至当年八月便得以落成,整体建筑宽十一丈,长十七丈。前为三门,后为厅事,中为讲堂,最后为燕息之所。前后各六楹,并翼以西厢连通,环以周垣,是一处“以厚报祀,而大显扬”的重要文化场所。该书院在历经了明清两朝的岁月侵蚀后,渐渐变得破败坍塌,难以继处。于是,到了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延平知府任宗延又在紫云台(今南平市第一中学所在地)府儒学旧基上重建道南书院,中为讲堂,上为文昌楼,左为四贤堂,外为官厅,斋舍共二十八间。它经过雍正、乾隆的多年经营,一时之间士类向风,人材蔚起。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三月,这座屹立在紫云台上的大名鼎鼎的道南书院应时代需要被改为了中学堂。
附注
①何乔新(1427—1502),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中期文学家、诗人。刑部尚书。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后为刑部主事、广东司郎中。因秉公执法,拒绝都指挥袁彬所托讼事,名气日增。成化四年(1468),出任福建按察副使,后迁河南按察使、湖广右布政使,皆有政绩。孝宗弘治元年(1488)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何乔新辞官归里,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2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②(民国)吴拭、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三》,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680—681页。 ③吴昂(1470—?)字德翼,号南溪,明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授宜城知县,廉洁自持,教民耕织。后历任云南按察司佥事、淮徐兵备副使、福建左参政、福建右布政使等职。 ①(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一》,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595页。 ②(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八·五律》,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920页。 ③(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八·七律》,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957页。 ④(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八·七律》,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957页。 ①(明)邱浚《道南书院记》,(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三》,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658页。 ②(明)邱浚《道南书院记》,(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三》,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659页。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