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平历史上的罗从彦祠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95
颗粒名称: 一、延平历史上的罗从彦祠祀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181-184
摘要: 历经了艰难的文化苦旅,罗从彦终于将二程传至杨时的理学体系全盘接收并发扬光大,下传至李侗,再由李侗传至朱熹,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师承四代的闽学一派,对中国的思想发展和文化创造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故此,在罗从彦去世并扬名后,但凡罗从彦所生活过、居留过、讲学过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与罗从彦有关的专祠、特祠或合祠。本节着重记述了延平历史上的罗从彦祠祀的分布情况及兴建情况。
关键词: 罗从彦 宋代 祠祀 延平

内容

历经了艰难的文化苦旅,罗从彦终于将二程传至杨时的理学体系全盘接收并发扬光大,下传至李侗,再由李侗传至朱熹.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师承四代的闽学一派,对中国的思想发展和文化创造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故此,在罗从彦去世并扬名后,但凡罗从彦所生活过、居留过、讲学过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与罗从彦有关的专祠、特祠或合祠.如:
  三先生(杨时、罗从彦、李侗)于南、沙、将乐,旧各有专祠。近又于郡城北隅合而祠之,勿庸致力矣。①
  遍式道林,则知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各有专祠,龙山道南,文质杜溪、霞洲,阙里庙貌并新。②
  但这些专祠或合祠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还是以罗从彦的出生地延平为最多,其典型者有:
  先贤祠,在府学内。宋端平中(1234—1236),建以祀乡先生杨时、陈瓘、陈渊、罗从彦、李侗、廖德明,漕使马纯,郡守曹修古、王汝舟……林公俊。今废。
  四贤堂.在府学大成殿后,初在东庑之东。宋绍兴(1131—1161)中建。祀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先生,匾曰“道南师友之堂”,元,江浙儒学提举邓文原书额。
  道南祠,在府城北隅龙山。祀宋儒杨时,以罗从彦、李侗配。国朝成化元年(1465),有上疏请以时从祀孔子庙庭者,翰林院议从乡郡立祠致祭,制可之,赐今额,知府郑时建。
  豫章罗文质公祠,在府城东南杜溪里。祀宋儒罗从彦。元至正(1341—1370)中,其五世孙天泽请建祠堂于沙县,此亦其故居也。故复建祠。国朝景泰中,其十世孙富重建。①
  九龙山,在长安北里。九峰蜿蜒如龙。又有石如狮子状,号狮子岩。左有石,壁立峭耸,号禅岩。下有书院,祀宋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先生,废址就存。②
  罗豫章祠,在罗源里南山,明弘治间(1503—1505)建,嘉靖知府范来贤修,有记。万历二十八年,知府陆志孝修。四十年,督学冯公蜓,给十八世孙罗文林衣巾,后圮。康熙四十五年,监生罗圻彬重建。五十七年,督学李钟峨,捐金五十两重修,而以寓贤艾南英木主附祀。乾隆十三年,知县苏渭生,捐银十两,付奉祀生罗万选修葺。有范来贤罗源祠记,沈涵碑记。③
  除此之外,兴建在延平的各家教育机构,既有将罗从彦单独奉祀的,也有将罗从彦和杨时、李侗、朱熹一起合祀的,如:
  四贤书院,旧为府学先师庙。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府范来贤改建,以祀杨、罗、李、朱四先生。④
  道南书院,郡城北,龙山之麓,旧有道南书院,后废。……康熙五十八年(1719),知府任宗延,始建道南书院于紫云冈之旧府学基。中为讲堂,上为文昌楼,左为四贤堂,外为官厅,斋舍共二十八间,岁久就圮。⑤
  剑津为朱子讲学往来处,其西溪沿流而上曰峡阳,巨镇也。……道光二十六年(1846),杨君应斗宰是乡,修废举坠,……乃与诸士绅议立书院,……于是营基购址,庀材鸠工。中建讲堂,刊奉朱子白鹿洞教条。复构后堂,以祀四贤。⑥
  南平县学,在县治东郡城隍庙之左。宋绍熙间(1190—1194)始建于县治东。……(洪武)十六(1383)年,县丞罗南山、教谕彭秉德广其西偏,创明伦堂,翼以两斋,馔堂廨舍俱备。以旧讲堂为先贤祠,祀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先生。
  延平书院.在府城南九峰山之麓。宋嘉定二年(1210),郡守陈宓仿白鹿洞式建书院于南山下,以祀李侗,并为郡人讲学之所。因学者称侗为延平先生,故名。……(端平)二年(1235)秋,淫雨为沴,水突山颓,礼殿祠堂俱坏,……又建堂,祀周颐、张载、程颐、程颢、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廖德明、黄榦十贤。
  九龙书院,在府城东南长安北里,始建岁月失识。有礼殿,塑宣圣四配十哲像。有祠堂祀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先生,相传其地盖四先生旧讲道之所也。国朝宣德(1426—1435)中,殿堂倾圮,圣贤像迁祀南平县学,门额故址犹存。①
  然而相比延平来说,沙县的罗从彦祠祀不仅在数量上要比延平少,而且能够进入的典籍也只有《八闽通志》《延平府志》:
  罗仲素祠,在洞天岩西麓。元至元(1335—1340)中建。祀宋儒罗从彦。国朝洪武中修。②
  豫章书院,在县西洞天岩之西麓。元至正元年(1341),宋儒罗从彦五世族孙天泽创建以奉祀事,因学者称之曰豫章先生,故名。国朝洪武三十年,县丞刘文仲重建。正统十三年毁于寇。③
  豫章书院,在县洞天岩之西麓。元至正初(1341),宋儒罗从彦五世族孙天泽创建,以奉祀事。明洪武间重建。正统间寇毁。景泰间重建。有司岁以春秋祀之。④
  时至今日,各家资料所搜集到的沙县罗从彦祠祀,也大致都与《八闽通志》《延平府志》中所记载的相差无几:
  罗从彦祠堂,在城西马坑,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现存框架。①
  沙县罗从彦贤祠,位于沙县城关,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据明永乐元年(1403)知沙县事倪峻撰《豫章先生祠堂记》说:“先生讳从彦,字仲素,古剑州人,后居沙阳。……宋淳祐七年(1247)诏赐谥曰:‘文质。’……元至正辛已年(1341),五世孙天泽请建祠堂,许之。卜地于邑洞天岩西麓立祠以奉先生之祀。……元季兵戈扰攘,居民流漓,栋宇变为瓦砾。”后有刘文仲、邓宗文来佐是邑,各捐俸资,又劝僚属及邑之儒士鸠金数千缗,经洪武丁丑(1397),落成于戊寅(1398)。该祠于1986年8月又一次重修。②
  豫章先生祠:……一在沙县洞天岩西麓。五世孙天泽请邑司建。元季兵燹,六世孙维贤请于邑司重建正堂三楹,正统十三年(1445)燹;景泰间,以又重建。……一在南平旧邑。正德丁丑(1517),郡守姜文魁建;戊寅(1518),九江廖纪迁城隍庙中肖像,馀地立学舍,继二守武陵万廷彩,因前楹为会讲堂,而门无周垣,以次兴举。又郡地太和欧阳铎、节推陈韶润,藻一在延平学,与杨龟山、李延平、朱晦翁为四贤祠。……一在沙县义恩祠,祀八世祖熙载。③

附注

①(明)邱浚《道南书院记》,(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三》,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659页。 ②(明)何维柏《重修李延平书院记》,(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三》,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667页。 ①(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六十·祠庙·延平府》(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401页。 ②(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九·地理·延平府》(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169170页。 ③(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一》,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596页。 ④(清)孔自洙等修、吴殿龄等编纂,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延平府志·卷之五·学校志·书院》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5页。 ⑤(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八·学校志第十二》,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451页。 ⑥(清)彭蕴章《峡阳屏山书院记》,(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三》,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699页。 ①(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四十五·学校·延平府》(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27—28页。 ②(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六十·祠庙·延平府》(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403页。 ③(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四十五·学校·延平府·》(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29页。 ④(清)孔自洙等修、吴殿龄等编纂,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延平府志·卷之五·学校志·书院》,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7页。 ①李启宇主编《沙县志·第二十八篇文化·第七章文物·三、古建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4月。 ②http://www.yzlzwh.com/html/2013/yzsj_0613/935.html罗珠文化网:林荣发《三明罗氏源流概况·第四节文物·一、祠庙》。 ③http://www.luoshi.net/newsl/shownews.asp?NewsID=1694罗氏通谱网:《罗氏祠庙》.录自罗水保、罗奎宗提供《罗氏文献》藏本。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罗从彦
相关人物
延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