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讲学地——九峰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73
颗粒名称: 五、讲学地——九峰山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节记录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讲学地——九峰山的概况,还承载了罗从彦、李侗、朱熹、真德秀等名士大儒相继在此研学论道的碌碌风采,既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典故传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闽中理学发展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罗从彦 宋代 九峰山

内容

九峰山位于延平城西溪(又名沙溪)右岸,与玉屏山隔江相望,有九座山峰自西北向东南重叠展开,宛如九朵盛开的莲花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曾被明南平知县陆嵩作诗盛赞为:“朵朵芙蓉矗太空,碧天如洗月华浓。望中佳致堪图画,未数匡庐五老峰。”①
  唐代以来,这座小有名气的九叠山峦开始相继建有寺院、书院、草堂、亭阁、祠堂,不仅以“九峰月朗”“猿洞秋风”等著名景观构建了“延平古八景”的风光名片,而且还承载了罗从彦、李侗、朱熹、真德秀等名士大儒相继在此研学论道的碌碌风采,既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典故传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闽中理学发展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资料记载,九峰山中与罗从彦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处胜迹,就是位于现在九峰山动物园后山中段山腰上的“育德泉”,其泉“四时不枯,甘甜异常”,在地方典籍中的记载为:“育德泉,在延平书院横翠楼之右。其泉寒冽,宋罗从彦、李侗、朱熹三先生讲道于此,饮此泉,取蒙象卦之语名之(上二泉俱府城南)。”②“育德泉,城南九峰山麓,宋罗、李、朱三先生讲道于此,常饮此泉,取蒙卦象词名之。”①
  虽然,时至今日人们早已对“取蒙象卦之语”命名“育德泉”的肇始动因无从细考,但就土生土长、热爱故土、苦苦求索“道学正传”的延平本地人而言,选择以蒙卦的卦象来命名该泉,似乎是最实至名归的。因为,山水蒙,艮为山,坎为泉。山下出泉,泉水始流出山,则必将渐汇成江河,正如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蒙稚渐启;而山下有险,可能导致泉水停滞不前,所以蒙昧不明。故将此泉命名为“育德泉”,正好说明道学南传的最初阶段,渴求义理的学儒之人大都要求主方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童,以自己的良好素质让客方受惠——“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这种希望通过拳拳育德之心来培养学生纯正无邪的高贵品质,才是真正的治蒙之道。相信正是为感念这种“育德”的精神与寓意,罗从彦才会时常带领学生在此讲学论道、借景抒怀。而后,他的得意门生李侗和再传弟子朱熹也很好地继承了先师的这种不懈遗志,“讲道于此,常饮此泉”。

附注

①(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八·艺文志》,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982页。 ②(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九·地理·延平府》(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172页。 ①(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三·山川志第四》,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119页。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罗从彦
相关人物
李侗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真德秀
相关人物
延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