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行政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66
颗粒名称: (二)现代行政设置
分类号: K928.2
页数: 6
页码: 112-117
摘要: 1990年,从民国开始历经多次行政变更的南平市,其全境行政区划调整为5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辖230个村委会、73个居委会。
关键词: 政治区划 行政区划 延平

内容

1990年,从民国开始历经多次行政变更的南平市(县级,今延平区),其全境行政区划调整为5个镇、1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辖230个村委会、73个居委会①,具体为:
  (1)来舟镇,在南平市境西部富屯溪两岸,距市区19公里,东南与西芹镇交界,东北与茂地乡毗邻,西南与王台镇为邻,南面与沙县接壤。原名麻州、莱舟.以蒿草丛生和船只停靠地而得名。清时属南平县芹哨乡梅东里,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王台乡(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第六区(王台区)王台乡。1958年成立莱州镇,属王台工委。1962年改名莱州办事处。1966年4月改称莱州镇,镇政府驻来舟村。1980年7月28日,因与山东莱州同名,改名至今。辖王富、东山、蚊湖、游地、宋坍5个村委会,新建、建设2个居委会。
  (2)东坑乡,在市区中心周围。东南与夏道镇相接,西南与西芹镇为邻,东北与南山、大横镇交界,西北与茂地、大洋乡接壤,距市中心区2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属崇福里、罗源里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崇福里一部分(今东坑乡辖区),有塔下、新庙、洋丹、十里安等;属罗源里一部分(今东坑乡辖区),有罗源、东坑、大坪、上地、横坑、葛坪、陆坑、考坑等;属剑津里一部分(今东坑乡辖区),有上洋、溪源、西浴、上村、下村、南庄、尤坑等。民国二十三年属一区,辖开平、中和2镇和进贤、圣安2乡的一部分。民国三十年为圣安、进贤乡的一部分。民国三十六年为超骧镇和西芹镇的辖区一部分。辖东坑、后谷、上地、玉地、罗源、岭炳洋、八仙、红星、塔下、安丰、黄墩、上洋等12个村委会。
  (3)大横乡,在市境北部,东北与建瓯县交界,东南与南山镇接壤,西连大洋乡,西南与东坑乡相连,距市区15.4公里。以建溪横贯全境,故名。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汾常里、瀛州里、演仙上里、演仙下里一部分。民国二十三年至1957年属第八区。1958年成立东风人民公社,次年改大横公社。1961年与东坑工委合并,称大横公社。1963年与东坑工委分立,称大横公社。1984年改大横乡。辖大横、小仁洲、大仁洲、延安、大笏、埂埕、茶墩、湖尾、葫芦丘、群仙、常坑、溪洋、山源、高桐和上楼15个村委会。
  (4)大凤乡,在市境东部、闽江东北面。北与建瓯县交界,东与洋后、赤门二乡为邻,南与太平乡、夏道镇相连,西与大横乡、东坑乡毗邻,距市区15.2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属普安、迁乔、乔保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明代旧制。民国二十三年属第四区,称大凤镇和南山乡,民国三十年属第一区。民国三十五年称凤山镇,1949年属第二区。1954年属第二区,称大凤镇。1958年成立飞跃(大凤)人民公社。1961年设大凤、江边2个公社。1963年江边、大凤公社合并,1984年改大凤乡。辖南山、凤池、大坝、东门、江边、芹山、折竹、吉溪、村尾、际丰、后埔、后溪、坑桥、前坑、龙湾、江布、店口、前村、桐坑、明洋和岩溪21个村委会。
  (5)洋后乡,在市境东部偏北,武步溪上游。东与古田县接壤、南与巨口、赤门乡相连,西靠大凤乡,北与建瓯市迪口乡交界,距市区33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属遵教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明代旧制。民国二十三年属第四区遵教乡。民国二十五年属第三区,称遵教乡。民国三十五年属遵福乡。1949年属第二区遵福乡。1950年称洋后乡。1958年属飞跃(大凤)人民公社,称洋后管理区。1961年成立洋后公社,1984年改乡。辖洋后、南新、王墘后坪、中洋、大演、良坑、大禄、坑门等9个村委会。
  (6)樟湖镇,在市境东南部闽江上游两岸。东与古田县相连、东南靠闽清县,西南与尤溪县交界,西北与太平乡毗邻,北与巨口乡接壤,距市中心区419公里。因闽江分流内外江,内江成湖,原名漳湖坂。清光绪三十年(1904)设邮政柜时邮戳误为“樟”字,沿用至今。宋时属剑浦县垂裕乡长安里。元时属南平县垂裕乡,分长安北里、长安南里及积善乡乔保里一部分。明清仍之。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三区,辖新溪、坂南2乡,划原长安北里、长安南里和乔保里一部分设樟湖镇。民国三十年属第三区,称新溪乡和樟湖镇,坂南乡划归尤溪县。民国三十五年新溪乡并入樟湖镇。1949年属第三区。1956年称樟湖区。1958年属红旗(樟湖)人民公社。1984年改镇,镇政府驻大王埔。辖坂头、麟经、上坂、中和、中坂、下坂、龙池、溪口、新岭、武步、香山、西塘、高洲和剧头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7)巨口乡,在市境东部,武步溪中下游。东与古田县交界,南与樟湖镇为邻,西南与太平乡接壤,北与洋后乡毗邻,西北与赤门乡相连,距市区38.5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属余庆东里、余庆西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余东里、余西里。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三区余庆乡。民国三十年属第三区余东西乡。民国三十二年称余庆乡。1949年属第二区,称余庆乡。1950年属第三区,称慕坑、巨口、上埔3乡。1956年属樟湖区,称慕坑、田溪、上埔3乡。1958年属红旗(樟湖)人民公社。1961年分设慕坑、上埔2个公社。1963年撤慕坑、上埔公社,设巨口公社。1984年改乡。辖巨口、员挡洲、半岭、上埔、村头、田溪、横坑、九龙、慕坑、岭根、谷园等11个村委会。
  (8)夏道镇,在市境中部偏南,东北与南山镇接壤,西北与东坑乡为邻,西南与西芹镇相连,东南与炉下乡毗邻,距市中心区12公里。昔以山得名龟道,后改下道。明洪武元年(1368)属云盖里和寿山里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云盖里一部分和寿山里15个图(村)。民国二十三年属第六区。民国三十年属第一区。民国三十二年,设闽浙赣游击队夏道小渡船联络站。民国三十二年,以“夏于义为大”,更名夏道。民国三十八年初,闽浙赣游击队在长垄子整编,成立中国人民闽浙赣人民游击队,迎接南平解放。1950—1957年属第四区。1958年成立东方红公社,次年改夏道公社。1984年设镇。辖夏道、徐洋、洋坑、小鸠、鸠上、洋头、罗坑、吴丹、文田、水井窠、田地、溪头、小坪、篁路、安济、山后、澄源、大洲、黄坑和桥头20个村委会和夏道居委会。
  (9)炉下乡,在市境中部偏南,闽江北岸,距市区20公里。南与尤溪县交界,东与太平乡相连,西北与夏道镇为邻,西南与塔前乡毗邻。明洪武元年(1368)属杜溪里、崇仁里、寿山里各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明代旧制。民国二十三年属第六区,称炉溪乡,民国三十二年属炉湄乡。1949年属第四区,1950年改炉下乡。1958年属东方红人民公社。1961年由夏道析出,设炉下公社。1984年改乡,辖炉下、田头、官庄、龙村、蛇村、斜溪、洋洧、瓦口和下岚等9个村委会。
  (10)西芹镇,在市境西南部,富屯溪、沙溪两岸。东与夏道镇相邻,东南与塔前乡交界,西南与沙县为邻,北部与茂地乡接壤,距市区10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该乡统长沙上、下里,开平里和梅东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袭明代旧制。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五区,称西芹镇。民国三十五年属第一区。1949年属第五区。1956年称西芹区。1958年成立火车头人民公社。1959年称西芹公社。1961年分设西芹、南洲、峰坪、坑底4个公社。1963年峰坪、南洲、坑底合并为西芹公社。1984年为镇建制。镇政府驻西芹村,古名三芹,因靠市区西部,南部有大芹溪贯全境,故名。辖西芹、兴华、洪溪、长建、坑布、跃村、南洲、塘下、泗坑、墘兜、珠地、峰坪、西岩、田挡、吉洋、留墩、高坪、浆甲、坑底和中坪20个村委会和西芹、坂后2个居委会。
  (11)塔前乡,在市境南部,大芹溪上源。南与尤溪县交界,东与炉下乡为邻,东北与夏道镇接壤,西北与西芹镇相连,西南与沙县毗邻,距市区22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属大源内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大内里。民国十八年属第五区。民国二十九年属第一区,称白塔乡与菖上乡。民国三十二年称菖白乡。1949年属第五区。1952年属第十区,1956年属夏道区和西芹区。1958年属火车头(西芹)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土堡公社。1984年改土堡乡。1989年更名塔前乡。辖塔前、石城、石伏、虎山、菖上、坑柄、际上、西洋、赤坑、大坑、棚下、沙舟坑、陇岭和大坪14个村民委员会。
  (12)王台乡,在市境西部,富屯溪西面。东濒富屯溪,西与沙县接壤,西北与顺昌县交界。北接峡阳镇,东与茂地、来舟毗邻,东南与西芹镇接壤。时置王台站,明改驿,清设铺。清顺治十四年(1657)分属太平里、资福里、安福里、梅东里、天竺里各一部分。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七区,民国二十五年属第二区,民国三十二年属南平县,称王台镇。民国三十五年称台溪镇。1950—1958年属第六区;1958年成立绿色金库人民公社,次年改王台公社。1984年改乡,辖王台、姜口、井窠、溪后、新坑、元圩、山尾、蕉坑、罗坍、下洋坑、吴坍、埂头、埂尾、九坍、高埠、坋垱、上溪口、后洋源和际洲19个村委会。
  (13)茂地乡,在市境西北部,富屯溪东。东与东坑乡接壤,南与西芹、来舟镇为邻,西隔富屯溪与王台镇相望,北与大洋乡毗邻,距市区12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属梅岐西、梅岐南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属梅西里,梅南里。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年分设茂地、宝珠2乡,民国三十二年称宝茂乡。1949年属第六区。1950年分设茂地、宝珠2乡;1952年属第十一区,1958年属绿色金库人民公社。1961年设茂地公社。1984年改称茂地乡。辖茂地、汶浆、筠竹、谢地、宝珠、依朝、北山、照口、仲溪和小楠坪10个村民委员会。
  (14)峡阳镇,在市境北部,富屯溪两岸。西北与顺昌县交界,东与大洋乡接壤,东南与茂地乡为邻,西南与王台镇毗邻,距市区中心23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辖安福、建兴、吉田、塘源、梅岐西、梅岐南、梅岐北、新兴和峡阳9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称芹哨乡,辖安福、建兴、吉田、塘源、新兴、梅北、峡阳7里。清乾隆十三年(1748)设分县,置县丞。乾隆十五年改峡阳县佐署。民国元年(1912)属第三区,民国十八年属第七区,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二区,称峡阳镇。民国三十二年撤区称峡阳镇。1949年改第七区,仍称峡阳镇。1958年改红专人民公社。1961年分设杜溪、江汜公社。1963年合并称峡阳公社。1984年改镇,辖德胜、鳌洲、中心、新兴、进步、前进和将军7个街委会及杜溪、小梅、陈坍、麦源、安窠、大翁坑、洛源、浪石、大埂、江汜、洋安、梅照、葛大和蔡源14个村民委员会。
  (15)大洋乡,在市境北部偏西,北与建瓯、顺昌县交界,东接大横乡,南与东坑乡为邻,西南与茂地乡相连。因村处洋坋上,周围森林像海洋,故名大洋坋,后简称大洋。明、清属新兴里,称大洋坋。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二区,称大洋乡。民国三十五年属大溪乡。1949年属第七区。1952年属第十一区。1956年属峡阳区。1958年属红专人民公社,1961年从峡阳公社析出成立大洋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辖大洋、上际、际头、岩头、聪坑、盖头、百际和三楼8个村委会。
  (16)太平乡,在市境东南部,闽江东西两岸。南与尤溪县西滨乡交界,北与大凤、赤门乡接壤,东与巨口、樟湖镇相连,西与炉下乡毗邻,距市区25.3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属金砂、泰平、长安北里各一部分。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用旧制。民国二十三年属第三区,民国三十年,设太平、新溪2乡。民国三十五年新溪乡并入樟湖镇,称太平乡。1950年属第九区。1956年称太平区。1958年成立红星人民公社,次年改太平公社。1961年太平公社分为太平、杨曾2公社。1963年撤销杨曾公社,复并入太平公社。1984年改称太平乡,辖太平、刘家、南溪、杉岭、西后、西山、杨厝、曾厝、儒罗、葫芦山、岳溪、际洋、九潭和九风14个村委会。
  (17)赤门乡,在市境东南部29公里、岳溪河上游。东北与洋后乡接壤,东南与巨口乡为邻,西北与大凤乡交界,西南与太平乡毗邻。明洪武元年(1368)属保福里。清顺治十四年(1657)沿袭明代旧制。民国二十三年属第四区保福乡,民国30年属第三区保福乡,民国35年属遵福乡,1949年属第二区赤门乡,1954年属第九区,1956年属太平区;1958年属红星(太平)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赤门公社。1984年改赤门乡,辖赤门、东墙、苦竹洋、前坪、三挡、仁岩、尤山和西马8个村委会。
  此外,市区内的6个街道办事处及其所辖居委会分别为:
  水南街道:水南铁路、横排、后厂、林钢、尤坑、后谷、沙门、篁路口、茅坪、后甲、合坑、院口、鲤鱼洲、岭下桥、合作共15个居委会。
  四鹤街道:延福、紫芝、府前路、进贤、昼锦、杨真堂西、新建、官沙田、长沙、西溪、杨真堂东、西门桥共12个居委会。
  紫云街道:中华、黄金山、华光、鼓楼、胜利、前进、三元、流芳、三官堂、文体、剑津共11个居委会。
  梅山街道:中山、中和、东山、文宣、自强、金山塔、超骧共7个居委会。
  水东街道:金鸡山、马站、东溪、玉屏山、水东街、黄丛岭、大官、塔下、大洲共9个居委会。
  黄墩街道:东教、官厅后、菜园里、五里亭、黄林、大丰、大沟、马林、大作、常坑口共10个委会。
  五年之后,南平市(县级,今延平区)的行政区划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数次变更:
  1995年,原南平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县级,今延平区)改为延平区,共辖6个街道、13个镇、3个乡,即: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南山镇、洋后镇、塔前镇、王台镇、茂地镇、太平镇、炉下镇、巨口乡、大洋乡、赤门乡。
  2002年9月,根据闽政文〔2002〕262号文件精神,福建省人民政府撤销茂地镇、大洋乡,设立茫荡镇。延平区共辖6个街道、13个镇、2个乡,即: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大横镇、南山镇、洋后镇、塔前镇、王台镇、茫荡镇、太平镇、炉下镇、巨口乡、赤门乡。
  2003年,黄墩街道办事处析出安丰村,划归茫荡镇管辖,同时,又将茫荡镇政府驻地由茂地村迁移到安丰村。自此后,延平区的行政区划一直延续至今,暂未有改变。

附注

①为便于古今区划的地名对照,本部分文字资料主要选自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平市志·卷二地名》相关内容,具体数字则取自《1990年南平市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表》相关内容。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