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宋元时期延平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61
颗粒名称: (三)宋元时期延平建置沿革
分类号: K291.57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元时期延平的建置沿革归属概况。
关键词: 地理 延平 建置

内容

宋初建制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分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中央朝廷为了使福建的“剑州”有别于四川的“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就在福建“剑州”前加上一个“南”字,称“南剑州”,“南剑州”之名一直沿用到宋亡为之,共领有五个县,分别是:剑浦(延平)、将乐、尤溪、沙县、顺昌,治所在剑浦(称延平郡治),隶福建路。
  对于这个“剑浦”和“延平”在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关系,清代专攻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的沿革地理学家顾祖禹曾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中,以明代的行政设置为例,明确解释说:“延平城,即今郡治。后汉末,置南平县。晋改延平,后废。五代时,王延政置龙津县,为镡州治,寻又析置延平县。南唐取镡州,改州治延平,寻还治剑浦,而以延平县省入。”①这也就是说,五代时的镡州州治即为延平改名而来的龙津县(今南平市延平区),后又析置延平县为其附郭②,二县并在同一地界(今南平市延平区)。南唐开运三年(946),镡州改称“剑州”,其州治龙津县先是改回原名“延平”,而后又改称“剑浦”,并析置延平县为其附郭,二者形成的顺序关系就是:先以“龙津县为州治”,“延平县为附郭”;不久后又变成以“剑浦县为州治”,“延平县为附郭”。由此可见,五代至宋初,“延平”和“剑浦”说的基本就是同一个地方,二者的关系犹如今天的“南平市区”和“延平市区”一样,其在用作地点说明时几乎可以完全混称。对此,目前依然能够看到的历史明证就是——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夏,南剑州州学复建工程如期告竣后,由显谟阁待制张致远(南剑州沙县人)撰文的《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原文名《旧州学碑记》,勒石时改成此名),开篇就明确说到:
  延平郡治,当七闽之冲。而旧学跨西山,特踞形胜。九龙、双旌、演仙、文笔诸峰,皆秀拔摩云,环顾如列屏障。建、剑二水,会而南注。风雨晦瞑,神物吼跃。潭静天开,想紫光犹隐隐牛斗间。异时伟人辈出,其冠巍科、跻膴仕,术业足以师世。循良忠烈,足以动宸极,而厌绅笏者相望也。③
  这里所说的“延平郡治”,即南剑州的州治延平,其与所在地剑浦县间表现为典型的附郭关系。这也就清楚说明了为什么生为剑浦县人氏的罗从彦可以自称为“延平臣”,而同为剑浦人氏的李侗又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延平先生”的客观所在。
  元朝时,一级政区称为“行省”,统领路;路为二级政区,统领府、州、县。但也有府、州不隶属于路而直属于省的,称直隶府、州。福建曾有建宁分省、泉州分省、兴化分省和延平分省的划分。至元十三年(1276),南剑州改为南剑路,属福建行省,其地域范围和下辖属县与宋代相比基本不变。
  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复属福建行省,仍旧领有五县,即:南平(大德六年,由“剑浦县”复改名而来)、将乐、尤溪、沙县、顺昌,路治为南平。

附注

①http://www.guoxue123.com/biji/qing/dsfjy/115.htm(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福建方舆纪要叙·延平府》 ②附郭,我国行政区划用语,指县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设置于同一城池内的状态。如:唐代长安为国都,设京兆府治理长安附近的二十多县,京兆府治所设于长安,长安城内以朱雀大街为界,以东设长安县,以西设万年县。长安县、万年县、京兆府,三个政府机构的治所均设于长安城内,此状态即称为“附郭”。 ③(宋)张致远《旧州学碑记》,(民国)吴拭、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四·艺文志第廿一》,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748页。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