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平地理形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57
颗粒名称: 一、延平地理形势
分类号: K291.57
页数: 2
页码: 97-98
摘要: 延平位于闽江流域的山海联结处,东连古田、闽清,南邻尤溪、沙县,西与顺昌交界,北接建瓯,全区土地总面积2659.66平方公里,共辖有6个街道、13个镇、2个乡,户籍人口49.7331万,常住城镇居民30.1370万。
关键词: 地理 延平 历史

内容

延平(即南平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延平区)位于闽江流域的山海联结处,东连古田、闽清,南邻尤溪、沙县,西与顺昌交界,北接建瓯,是福建省中北部的黄金分割区,有着“踞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扼八闽之咽喉”的地理优势和发展之便,全区土地总面积2659.66平方公里,共辖有6个街道、13个镇、2个乡,户籍人口49.7331万,常住城镇居民30.1370万(2010年11月统计数字)。境内峰峦环绕,丘陵蜿蜒,溪河密布:北部是武夷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南端,东北是鹫峰山脉西南坡,南部为玳瑁山脉北坡,西部是起伏的低山丘陵。面前的西向、东向还有闽江三大支流沙溪、建溪、富屯溪①穿流而过,于莽莽重山中划开一条沟通闽中内陆与福建沿海的天然孔道,成就了这里山川清丽、地势险要,物产充裕、民风淳补的独特风貌,正所谓“闽八郡,而分上下。兹郡实居上下之中,西与建境,其西之趋会府者,沿剑津而下。东与福境,其东之朝京国者,沂剑津而上。或往或来,何莫不由于斯。”②
  有史以来,这个充满繁华与便利色彩的闽北山城,早就借助汇流溪河、创开交通、沟连南北、交融文明的地理优势为先导,使自己成为重山隔阻、路途艰险的福建境内最为重要的一个水陆交通中转站,让遥望其历史背影的后人们,不仅可以在这“清明伟丽东南最”的形胜之处,看到她“千山拱照,二水交流;山环其崇,川合其清”①的鬼斧神凿,而且还可以循着汗牛充栋的书簿典籍,回想她更加令人引以为豪的文化气势。闽北东部沿建溪一线的崇安(今武夷山市)、浦城、建阳、建安(今建瓯市)、剑浦(今延平区)以及西部沿富屯溪、沙溪一线的顺昌、邵武、剑浦组成的两大文化中心带,正好一起交汇在“景中即城,城中即景;山中即城,城中即山”的延平地域,使这里不仅成为福建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政权进行领土扩张、文化传播的重要关口和著名走廊,而且还在西晋统一全国后,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政治局势、经济结构和社会习俗等因素,渐渐发展成为福建地方乃至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延津龙剑”“程门立雪”“独先天下兴州学”的千古佳话,铸就了“理学名邦”“交通要塞”“绿色金库”“商贾之都”的煊赫胜迹,形成了两宋之际闽中理学发展史上向上传承洛学、向下开创闽学的重要学术团队——“闽学四贤”(亦称“延平四贤”),而这其中,具有继往开来作用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有着“道南第二家”之称的本书主人公罗从彦。

附注

①现在概念认为闽江上游有三支,即:北源建溪(其支流为崇阳溪、南浦溪、松溪),中源富屯溪和正源沙溪。三大溪流蜿蜒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最后在延平相会,始称闽江。由建瓯方向流入延平的建溪,又名“东溪”;自沙溪口与沙县溪方向流入延平的沙溪,又名“西溪”。 ②(明)邱浚《道南书院记》,(民国)吴栻、蔡建贤《南平县志·卷十三·艺文志第廿一》,南平市志编委会1985年5月点校本,第659页。 ①(明)郑庆云、辛绍佐纂《嘉靖延平府志·地理志》之二,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原文为:“负山阻水为七闽襟喉,剑溪环其左,樵川带其右,山川清明伟丽为东南最。占溪山之雄,当水陆之会,枕寒泉倚青嶂,崇山峻岭为郛郭,惊湍激流为沟池。前临深壑后逼峻崖,千山拱秀二水交流,山环其崇川合其清。”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延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