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宋·罗良佐《罗氏宗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926
颗粒名称: 7.宋·罗良佐《罗氏宗谱》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2
页码: 15-16
摘要: 有关罗从彦的地籍归属问题,珍藏于南平市延平区篁路村由罗从彦的五世孙罗良佐初修于南宋淳祐九年九月的《罗氏宗谱》,是最能说明罗从彦地籍的一份珍贵资料。
关键词: 罗从彦 宋代 地籍

内容

珍藏于南平市延平区篁路村的《罗氏宗谱》,由罗从彦的五世孙罗良佐(1207—1278)初修于南宋淳祐九年(1249)九月,罗从彦的十世孙罗逢源②重修于明宣德七年(1432),罗从彦的十八世孙罗邦璋续修于明天启二年(1622),其后多次增补,最后重修于公元1984年,是最能说明罗从彦地籍的一份珍贵资料。其《宗谱凡例》开宗明义写到:
  文质公谥诰,谨按制书所颁,今复謄正于谱,亦昭尊君耀祖之义。户帖,洪武三年颁于八世祖卓二公,迄今子孙相守,计二百余年犹存,亦征尊上敬祖之一端,兹复壮写,乃陈其宗器以彰原籍耳。……凡有嗣者,当时经其在日立异姓者,乃螟蛉,为养老祭扫计,但宗谱必分辨亲疏,是以不敢混书,特附录于后。所以不泯先人之泽云耳。
  此中明确提到的、由明户部于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二十六日颁给罗从彦第八世孙罗卓二收执的,并由其子孙相守二百余年的《卓二公户帖》,也是罗从彦作为延平人的强有力证据:“一户,罗卓二,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罗源里二图三甲,民籍。”
  宗谱记载,罗从彦的祖辈三代罗文弼、罗世南、罗神继都是“隐身不仕”的淡泊之人,他们死后,都与各自的配偶合葬在了篁路、罗源、儒罗(具体地点详见本书第122页)等地,是地地道道的南剑州剑浦县人。但是由于缺乏族谱传承而导致“生娶卒葬”的记载都不是太详细,因此到了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罗从彦的五世孙罗良佐时,罗良佐便因“不泯先人之泽”而“至晚年,询及故老,遍阅年谱及言行录数卷,即编成宗谱,大有伦次”。①对此,应邀为这次宗谱修撰作序的剑浦本邑南山人(今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吴一鸣②,就在淳祐九年(1249)九月重九日的序文中明确说到:
  延者豫章罗文质公裔孙良佐君,以修家乘请序于余。……文质公八世祖徙闽剑浦,……历数传,生公曾祖文弼,弼公生公祖世南,南公生公父神继。其生娶卒葬纪而不详。……乃以宋儒文质公为元祖,继而谱之。……厥祖(即烈祖.有功之祖)文质,诞膺篁里,毓秀镡津(即今延平,古称镡州)。
  文中仅寥寥几句“延者豫章罗文质”“以宋儒文质公为元祖”“厥祖文质,诞膺篁里,毓秀镡津”,就已将罗从彦是何处人氏、罗从彦的五世孙罗良佐为什么要兴修族谱以及罗良佐为什么要将罗从彦奉为本支元祖的情况书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对后世因为“地籍”之争而有意无意罔顾事实的人来说,恐怕已经不要再做太多详细说明了——对于一个只是为“不泯先人之泽”而诚心诚意要兴修族谱的罗氏后人来说,他会一开始就将自己的祖宗认错、将自己的地籍认错、将自己的言行抹黑而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吗?更何况.在从北宋到南宋、在从罗从彦去世到罗良佐要兴修族谱的短短百余年间,有关罗从彦的地籍归属问题,根本就是个伪话题而已。

附注

②延平区篁路村《罗氏宗谱》所收(明)符节《宣德七年季秋序罗子逢源重修宗谱》有“兹者罗君逢源与予有甥舅之雅”、“遂检先世遗牒重加葺定,恭阅文质公年谱及镡庵公(即卓二公)户帖,考而详之,以迄先君汝恭公凡九世”之语,因此确认罗逢源应为罗从彦的第十世孙。 ①延平区篁路村《罗氏宗谱·第五世祖良佐公行实》。 ②吴一鸣,字伯大,号定斋.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人。(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五十二·选举·延平府》(下),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215页:绍定五年壬辰(1232)徐元杰榜(进士),吴一鸣。

知识出处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出版者:河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北宋理学大师、道南学派第二传人罗从彦的生平事迹、学派研究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及罗从彦的故里的建筑、名俗和历史文化发展与现代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罗从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