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所聞 39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3408
颗粒名称: 甲寅所聞 39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八六六-八六七
摘要: 本文为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卷第三十廖謙錄的甲寅所聞语录 39。
关键词: 朱熹 语录 廖謙錄

内容

「生知之聖,不待學而自至。若非生知,須要學問。學問之先,[一八七]止是致知。所知果至,[一八八]自然透徹,不患不進。」謙請云:「知得,須要踐履。」先生云:[一八九]「不真知得,如何踐履得!若是真知,自住不得。不可似他門只把來說過了。[一九〇]」謙又問:[一九一]「今之言學者滿天下,家誦中庸、大學、語、孟之書,人習中庸、大學、語、孟之說。究觀其實,不惟應事接物與所學不相似;[一九二]而其為人舉足動步,全不類學者所爲。或做作些小氣象,或事治一等議論,[一九三]專一欺人。此豈其學使然歟?抑踐履不至歟?抑所學之非歟?」先生云:「此何足以言學?某與人說學問,止是說得大概,要人自去下工。譬如寶藏一般,[一九四]其中至寶之物,何所不有?某止能指與人說,此處有寶。若不下工夫自去討,終是不濟事。今人爲學,多是爲名,不肯切己。某甚不滿於長沙士友。胡季随特地來一見,却只要相閃,不知何故。南軒許多久與諸公商量,[一九五]到得如今只如此,[一九六]是不切己之過。」[一九七]

附注

[一八七]生知之聖……學問學問之 成化本同,徽州本無。 [一八八]至 徽州本、成化本同,王本作「致」。 [一八九]先生云 徽州本爲[先生曰」,成化本作「曰」。本條同。 [一九〇]他門 徽州本、成化本同,王本爲[他們」。 [一九一]謙 徽州本曳成化本無。 [一九二]惟 成化本同,明池錄作「准」,徽州本作「推」,二本皆誤。 [一九三]事 徽州本同,成化本作[專」。 議論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誠論」,誤。 [一九四]寶藏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費藏」,誤。 [一九五]許多 徽州本同,成化本作[許」。 [一九六]得 徽州本同,成化本無。 [一九七]徽州本將池錄上一條與此條合爲一條,删去上一條末「師友只是發明得。人若不自向前,師友如何着得力」與此條首「生知之聖,不待學而自至。若非生知,須要學問。學問之」,歸人卷十一學五讀書法下。徽州本兩條銜接處文意似不相貫,據宋池錄,二條首尾皆在「師友只是發明得」至「須要學問學聞之」為第五行第四字至第八行第一字。疑黄士毅編排時失誤所致,或寫本抄寫時脫文。

知识出处

朱子语录

《朱子语录》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为底本,汇校众本。此书特点在于首次整理出版在体例上有别于“语类”体的“语录”体,为学界研究朱子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