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義剛録 31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2506
颗粒名称: 黄義剛録 31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四一七-四一九
摘要: 本文为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録卷第二十七的黄義剛録语录 31。
关键词: 朱熹 语录 黄義剛録

内容

陳安卿論下學上達。[一〇〇]先生曰:「聖賢教人,多説下學,[一〇一]少説上達。[一〇二]如公説下學工夫要多也好,[一〇三]但只理會下學,又局促了。須事事理會過,將來也要知箇貫通處。不理會下學,[一〇四]只理會上達,[一〇五]即都無事可做,恐孤單枯燥。[一〇六]程先生曰:『但是自然,更無玩索。』既是自然,便都無可理會了。譬如耕田,須是種下種子,[一〇七]便去耘耡灌溉,然後到那熟處。而今只管想像那熟處,[一〇八]却不曾下得種子,如何會熟?如『一以貫之』,是聖人論到極處了。而今人只去想像那一,[一〇九]不去理會那貫;譬如討一條錢索在此,都無錢可穿。[一一〇]安卿因曰:[一一一]「爲學工夫,大概在身則有箇心,心之體爲性,心之用爲情;外則目視耳聽,手持足履,在事則自事親事長以至於待人接物,洒掃應對,飲食寢處,件件都是合做底。[一一二]先生曰:「講論時是恁地講論,[一一三]做工夫時須是著實去做。大凡道理聖人都説盡了。[一一四]論語中有許多,詩書中有許多,須是一一與理會過方得。程先生謂『或讀書講明道義,或論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否』,[一一五]如何而爲孝,如何而爲忠,以至天地之所以□□□□□□會,[一一六]不只是箇一便都了。[一一七]胡叔器因問:[一一八]「下學莫只是就切近處求否?[一一九]先生曰:「也不須恁地揀,事到面前,便與他理會。[一二〇]且如讀書;讀第一章,便與他理會第一章;[一二一]讀第二章,[一二二]便與他理會第二章。[一二三]今日撞著這事,[一二四]便與他理會這事;[一二五]明日撞著那事,[一二六]便與他理會那事。[一二七]萬事只是一理,不成只揀他大底要底理會,[一一八]其他都不管。譬如海水,一灣一曲,一洲一渚,無非海水。不成道大底是海水,小底不是。程先生曰:『窮理者,非謂必盡窮天下之理,又非謂止窮得一理便到,但積累多後,自當脱然有悟處。』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萬物之理,理會得多,自當豁然有箇覺處。』今人務博者,却要盡窮天下之理;務約者又謂反身而誠,則天下之物無不在我,此皆不是。且如一百件事,理會得五六十件了,這三四十件雖未理會,也大概可曉了。某在漳州有訟田者,契數十本,自崇寧起來,事甚難考。其人將正契藏了,更不可理會。某但索四畔衆契比驗,四至昭然。及驗前後所斷,情偽更不能逃者。」又説:「常有一官人斷争田事,[一二九]被其掇了案,[一三〇]其官人却來那穿欵處考出。
  窮理亦只是如此。」[一三一]

附注

[一〇〇]陳安卿論下學上達徽州本、成化本爲「晚再入卧內,淳禀曰:『適閒蒙先生痛切之誨,退而思之,大要「下學而上達」。「下學而(而,徽州本作「與」)上達」,固相對是兩事,然下學却當大段多著工夫。』」 [一〇一]下學 徽州本、成化本爲「下學事」。 [一〇二]上達 徽州本、成化本爲「上達事」。 [一〇三]如公説下學工夫要多也好 成化本爲「説下學工夫要多也好」,徽州本無。 [一〇四]不 徽州本、成化本爲「不去」,王本爲「不要」。 [一〇五]只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只去」。 [一〇六]恐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只恐」。 [一〇七]種下 徽州本、城化本同,庄本爲「種下了」。 [一〇八]只管 徽州本、成化本作「只」。 [一〇九]今人 徽州本、成化本作「今」。 [一一〇]穿 成化本同,徽州本此下注「去聲」。 [一一一]安卿因日 徽州本爲「淳又問」,成化本爲「又問」。 [一一二]底 徽州本、成化本爲「工夫處」,此下有「聖賢千言萬語,便只是其中細碎條目」。 [一一三]恁地 徽州本、成化本作「如此」。 [一一四]大凡 徽州本作「凡」,成化本無。 [一一五]應接事物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應事接物」。 [一一六]以至天地之所以□□□□□□會徽州本、成化本爲「以至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都逐一理會」,底本殘六字,似爲「以至天地之所以高厚,都逐一理會」。 [一一七]不只是箇一便都了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不是只一个都了」。 [一一八]因問 成化本同,徽州本作「問」。 [一一九]莫只是就切近處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只是切近處」。 [一二〇]他 成化本同,徽州本無。 [一二一]他 成化本同,徽州本無。 [一二二]二 成化本同,徽州本作「一」,誤。 [一二三]他 成化本同,徽州本無。 [一二四]這事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事來」。 [一二五]他 成化本同,徽州本無。 [一二六]那事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那事來」。 [一二七]與他 徽州本作「與」成化本、王本無。 [一二八]不成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不是」。 他 徽州本、成化本無。大底成化本同,徽州本爲「那大底」。 [一二九]常 成化本同,王本作「嘗」。 [一三〇]其 成化本同,王本作「某」。 [一三一]池録此條成化本歸入卷一百〇七訓門人五訓淳,條末注「義剛同」,實則有所不同。 徽州本此條分爲三條: 晚再入卧內,淳禀曰:「適聞蒙先生痛切之誨,退而思之,大要『下學而上達』。下學與上達,固相對是兩事,然下學却當大段多著工夫。」先生曰:「聖賢教人,多説下學事,少説上達事,但只理會下學,又局促了。須事事理會過,將來也要知箇貫通處。不去理會下學,只去理會上達,即都無事可做,只恐孤單枯燥。程先生曰:『但是自然,更無玩索。』既是自然,便都無可理會了。譬如耕田,須是種下種子,便去耘鋤灌溉,然後到那熟處。而今只想象那熟處,却不曾下得種子,如何會熟?如『一以貫之』,是聖人論到極處了。而今只去想象那一,不去理會那貫;譬如討一條錢索在此,都無錢可穿去聲。」淳又問:「爲學工夫,大概在身則有箇心,心之體爲性,心之用爲情;外則目視耳聽,手持足履,在事則自事親事長以至於待人接物,洒埽應對,飲食寢處,件件都是合做工夫處。聖賢千言萬語,便只是其中細碎條目。」先生曰:「講論時是如此講論,做工夫時須是著實去做。凡道理聖人都說盡了。論語中有許多,詩、書中有許多,須是一一與理會過方得。程先生謂『或讀書講明道義,或論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應事接物而處其當否』,如何而爲孝,如何而爲忠,以至天地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都逐一理會,不是只一箇都了。」以上二條歸入卷一百一十五朱子十二訓門人三訓淳。胡叔器問:「下學只是切近處求否?」曰:「也不須恁地揀,事到面前,便與理會。且如讀書:讀第一章,便與理會第一章;讀第二章,便與理會第二章。今日撞著事來,便與理會這事;明日撞著那事來,便與理會那事。萬事只是一理,不是只揀那大底要底理會,其他都不管。此條徽州本歸入卷四十四論語二十六憲問篇莫我知也夫章,未注記録者,與成化本訓淳內容相同,應爲陳淳所録。徽州本無「譬如海水……窮理亦只是如此」一節。 底本此條以徽州本、成化本陳淳録文校。

知识出处

朱子语录

《朱子语录》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为底本,汇校众本。此书特点在于首次整理出版在体例上有别于“语类”体的“语录”体,为学界研究朱子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