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時舉録 30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2257
颗粒名称: 潘時舉録 30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二六八
摘要: 本文为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録卷第十二的潘時舉録语录 30。
关键词: 朱熹 语录 潘時舉録

内容

文振問「顔淵、季路侍」一章。先生曰:「子路是不以外物累其心,方剥得外面一重麗皮子去。顏淵却又高一等,便是又剥得一重細底皮去,然猶在軀殼子裏。[一二二]若聖人,則超然與天地同體矣!」[一二三]

附注

[一二二]然成化本同,徽州本無。 [一二三]徽州本此條歸入卷二十九論語十一公冶長下顔淵季路侍章。成化本此條未採用潘時舉録文爲正文,卷二十九論語十一公冶長下顔淵季路侍章有鄭南升録文,條末注潘時舉録文: 問:「觀子路、顔子、孔子之志皆是與物共者也。纔與物共便是仁,然有小大之别:子路,求仁者也;顔子,不違仁者也;孔子,安仁者也。求仁者是有志於此理,故其氣象高遠,可以入道,然猶自車馬輕裘上做功(功,王本作「工」)夫。顏子則就性分上做功(功,王本作「工」)夫,能不私其己,可謂仁矣。然未免於有志(志,王本作「意」),只是不違仁氣象。若孔子,則不言而行,不爲而成,渾然天理流行而不見其迹,此安仁者也。」曰:「説得也穩。大凡人有己則有私。子路『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其志可謂高遠,然猶未離這軀殼裏。顏子不伐其善,不張大其功,則高於子路。然『願無伐善,無施勞』,便是猶有此心,但願無之而已,是一半出於軀殼裏。孔子則離了軀殼,不知那箇是己,那箇是物。凡學,學此而已。」。南升。時舉録云:「文振問此章。先生曰:『子路是不以外物累其心,方剥得外西(西,王本作「面」,是)一重麄皮子去。顔淵却又高一等,便是又剥得一重細底皮去,猶在軀殼子裏。若聖人,則超然與天地同體矣!』」

知识出处

朱子语录

《朱子语录》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为底本,汇校众本。此书特点在于首次整理出版在体例上有别于“语类”体的“语录”体,为学界研究朱子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