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戊申五夫所聞 89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2180
颗粒名称:
戊申五夫所聞 89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二一五-二一六
摘要:
本文为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卷第六李方子錄的戊申五夫所聞语录 89。
关键词:
朱熹
语录
李方子錄
内容
至之間:[一七六]「『率性之謂道』,或問中言『馬首之可絡,[一七七]牛鼻之可穿』,都是説以看物底。[一七八]若論飛潛動植,各正其性,與人不相干涉者,何莫非道?恐如此看方足。[一七九]」先生曰:「物物固皆是道。如螻蟻之微,甚時胎,甚時卵,亦是道。但立言甚難,須是説得實。如龜山説『堯舜之道』,只夏葛冬裘、飢食渴飲處便是。如此,則全身浸在曉舜之道裏,又何必言『豈若吾身親見之』?[一八〇]」」黄丈云:「若如此説,則人心、道心皆是道去。」先生曰:「相次『目之於色,[一八一]耳之於聲,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佚,性也』底,却認做道;『仁之於父子,義之於君臣,禮之於賓主,智之於賢者,有性焉』底,却不認得。[一八二]如『文武之道未墜,[一八三]在人』,李光祖云:[一八四]『日用之間,昭然在是。』如此,則只是説古今公共底,[一八五]何必指文武?孔子蓋是言周家典章文物未至淪没,非是指十分常住者而言也。[一八六]」久之,復曰:「至之却亦看得一箇大體。」[一八七]
附注
[一七六]至之間 徽州本無,成化本爲「至之問」,作「問」是。 [一七七]中 徽州本同,成化本作「只」。 馬首之可絡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焉旨之可終」。徽州本形近而訛。 [一七八]説以看物 徽州本爲「説從以人看物」,成化本爲「説以人看物」。 [一七九]足 徽州本、成化本同,王本作「是」。 [一八〇]見之 徽州本、成化本爲「見之哉」。 [一八一]次 徽州本、成化本作「似」。 [一八二]不認得 徽州本、成化本爲「認不得」。 [一八三]墜 徽州本、成化本爲「墜於地」。 [一八四]云 徽州本、成化本爲「乃曰」。 [一八五]公共 成化本同,徽州本作「公」。 [一八六]非是指十分常住者而言也徽州本爲「非是指前聖人之道古今共底言也」,成化本爲「非是指十方常住者而言也」。 [一八七]徽州本、成化本正文未採用李方子録文,卷六十二中庸一綱領有楊至録文,其後注岀李方子 録文,條末又注「蓋卿同」: 問「『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皆是人物之所同得。天命之性,人受其全,則其心具乎仁義禮智之全體;物受其偏,則随其品類各可(可,徽州本、王本作「有」)得焉,而不能通貫乎全體。『率性之謂道』,若自人而言之,則循其仁義禮智之性而言之,固莫非道;自物而言之,飛潛動植之類各正其性,則亦各循其性於天地之間,莫非道也。如中庸或問所説『馬首之可絡,牛鼻之可穿』等數句,恐説未盡。所舉或問,非今本。(所舉或問非今本,徽州本無)蓋物之自循其性,多有與人初無干涉。多有人所不識之物,無不各循其性於天地之間,此莫非道也。如或問中所説,恐包未盡。」曰:「説話難。若(若,徽州本作「者」)説得闊,則人將來又只認『目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佚』等做性;却不認『仁之於父子,義之於君臣,禮之於賓主,智之於賢者,聖人之於天道』底是性。」因言:「解經立言,須要得實。如前輩説『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而,徽州本作「以」)樂堯舜之道』,是飢食渴飲,夏葛冬裘,爲樂曉舜之道。若如此説,則全身已浸在堯舜之道中,何用更説『豈若(若,徽州本作「如」)吾身親見之哉』?如前輩説『文武之道未墜於地』,以爲文武之道常昭然在日用之間,一似常有一物昭然在目前,不會攧下去一般,此皆是説得不實。所以(以,徽州本作「謂」)「未墜於地』者,只言周衰之時,文武之典章,人尚傳誦得在,未至淪没。」先生既而又曰:「某曉得公説底。蓋馬首可絡,牛鼻可穿,皆是就人看物處説。聖人『修道(道,徽州本殘)之謂教』皆就這樣處。如適間所説,却也見得一箇大體。」至。方子録云:「至之問(至之問,徽州本無):『「率性之謂道」,或問只(只,徽州本作「中」)言「馬首之可絡(馬首之可絡,徽州本爲「焉旨之可終」),牛鼻之可穿」,都是説(徽州本此處有「從」)以人看物底。若論飛潛動植,各正其性,與人不相干涉者,何莫非道?恐如此看方足(足,王本作「是」)。」先生曰:『物物固皆是道。如螻蟻之微,甚時胎,甚時卵,亦是道。但立言甚難,須是説得實。如龜山説「堯舜之道」,只夏葛冬裘、飢食渴飲處便是。如此,則全身浸在廃瞬之道裏,又何必言「豈若吾身親見之哉」?』黄丈云:『若如此説,則人心、道心皆是道去。」先生曰:『相似「目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於臭,四肢之於安佚,性也」底,却認做道;「仁之於父子,義之於君臣,禮之於賓主,智之於賢者,有性焉」底,却認不得。如「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李光祖乃曰:「日用之間,昭然在是。」如此,則只是説古今公共(共,徽州本無)底,何必指文武?孔子蓋是言周家典章文物未至淪没,非是指十方常住者而(十方常住者而,徽州本爲 「前聖人之道古今共底」)言也。』久之,復曰:『至之却亦看得一箇大體。』」蓋卿(徽州本此處有「録」)同。
知识出处
《朱子语录》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为底本,汇校众本。此书特点在于首次整理出版在体例上有别于“语类”体的“语录”体,为学界研究朱子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