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所聞 112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语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968
颗粒名称: 甲寅所聞 112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一三九-一四一
摘要: 本文为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録卷第五李閔祖録的甲寅所聞语录 112。
关键词: 朱熹 语录 李閔祖録

内容

問鬼神死生之理。[一四〇]先生曰:「天道流行,發育萬物,[一四一]人得之以有生。[一四二]氣之清者爲氣,如覺運動,陽之爲也。[一四三]氣之濁者爲質。[一四四]形體,[一四五]陰之爲也。[一四六]氣曰魂,體曰魄。高誘淮南子注曰:『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以其主乎形氣,故曰神。[一四七]人所以生,精氣聚也。人只有許多氣,須有箇盡時;[一四八]盡則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而死矣。人將死時,熱氣上出,所謂魂升也;下體漸冷,所謂魄降也。此所以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也。夫聚散者,氣也。若理,則只泊在氣上,初不是凝結自爲一物,但人分上合當恁地處便是理,[一四九]不可以聚散言也。然人死氣雖終歸於散,[一五〇]亦未便散盡,[一五一]故祭祀有感格之理。先祖世次遠者,[一五二]氣之有無不可知。然奉祭祀者既是他子孫,畢竟只是一氣,[一五三]所以有感通之理。然已散者不復聚。釋氏却謂人死爲鬼,鬼復爲人。如此,則天地間常只是許多人來來去去,[一五四]更不由他造化生生,[一五五]必無是理也。至如伯有爲厲,伊川云别是一般道理。蓋其人氣米盡而强死,[一五六]自是能爲厲。因言有人在淮上早行,見無數人恍恍惚惚,旁午充斥,蓋是昔日戰場殺死者之鬼。彼皆銜冤抱恨,固宜未散。[一五七]如子産爲伯有立後,[一五八]使有所歸,遂不爲厲,亦可謂知鬼神之情狀者矣。[一五九]」又問:[一六〇]「伊川言:『鬼神者,造化之迹。』此類非歟?[一六一]曰:「皆是也。若論正理,則如樹上忽然生花,空中忽然有雷電風雨,此乃造化之迹,人所常見,故不之怪,忽聞鬼叫,則以爲怪,不知此亦造化之迹,[一六二]但不是正理,故爲怪異。如家語言:『山之恠曰夔魍魎,水之恠曰龍罔象,土之恠曰羵羊。[一六三]』皆是氣之雜糅乖亂所生,[一六四]亦非理之所無也,[一六五]必以爲無則不可。[一六六]如冬寒夏熱,此理之正也。有時忽然夏寒冬熱,豈可謂無是理哉![一六七]但既非理之常,便謂之怪。孔子所以不語,非學者所當先也。[一六八]按:别本「發育萬物」之下注云:「有理然後有氣,雖是一時都有,畢竟以理爲主』十八字。「恍恍惚惚」之下有「若有若無」四字。「豈诃謂無是理哉」之下注云「因舉南軒先生不信鬼神而言」十二字。[一六九]

附注

[一四〇]問鬼神死生之理 徽州本、成化本爲「問生死鬼神之理」。成化本此下注周明作録文:明作録云:「問:『鬼神生死,雖知得是一理,然未見得端的。』曰:「精氣爲物,遊魂爲變,便是生死底道理。』未達。曰:『精氣凝則爲人,散則爲鬼。』又問:『精氣凝時,此理便附在氣上否?』」 [一四一]發育萬物徽州本此下有注文:「有理而後有氣。雖是一時都有,必竟以理爲主。按:本别本注此。」成化本此下有「有理而後有氣。雖是一時都有,畢竟以理爲主」。 [一四二]人得之以有生 徽州本同,成化本此下注周明作録文: 明作録云:「然氣則有清濁。」 [一四三]如覺運動陽之爲也徽州本同,成化本無。 [一四四]氣之濁者爲質 徽州本同。成化本爲「濁者爲質」,且下注周明作録文: 明作録云:「清者屬陽,濁者屬陰。」 成化本此下又有正文「知覺運動,陽之爲也」。 [一四五]形體 徽州本同。成化本爲正文,且下注周明作録文:明作録作「骨肉皮毛」。 [一四六]陰之爲也 成化本同,爲正文。徽州本爲「陰之屬也」。 [一四七]以其主乎形氣故曰神徽州本、成化本爲「所謂神者,以其主乎形氣也」,且徽州本下注曰:李本無「也」字,有「故曰」二字。 [一四八]須有箇盡時 徽州本同,成化本此下注周明作録文:明作録云:「醫家所謂陰陽不升降是也。」 [一四九]合當恁地處 徽州本、成化本爲「所含當然者」,且徽州本下注曰:李無「然者」二字,作「恁地処」。 [一五〇]氣 徽州本、成化本無。 [一五一]亦 徽州本、成化本爲「然亦」。 [一五二]先祖 成化本同,徽州本爲「先祖雖」,且下注「李無『雖』字」。 [一五三]畢竟 徽州本、成化本爲「必竟」。 [一五四]間成化本同,徽州本爲「之間」。 [一五五]他 徽州本、成化本無。 [一五六]米 徽州本、成化本爲「未當」,是。 [一五七]「因言」至「未散」 徽州本、成化本無。徽州本下注曰: 李本此下有云:「因言有人在淮上早行,見无数人恍恍惚惚,旁午充斥。蓋是昔者戰場杀死之鬼,彼皆銜冤抱恨,固宜未散。」李本又注云:别本「惚惚」下者「若有若无」四字。 [一五八]如子産爲伯有 徽州本、成化本爲「子産爲之」,且徽州本下注曰:「李本無『之』字,有 『伯有』字。」 [一五九]鬼神之情狀者矣 徽州本、成化本爲「鬼神之情狀矣」,且徽州本此下有:人言古之戰場往往有鬼,彼皆强死,銜冤抱恨,固宜未散也。自「人言」以下至此李本却無。 [一六〇]又徽州本、成化本無。 [一六一]此類非歟 徽州本、成化本爲「此豈亦造化之迹乎」。 [一六二]皆是也……不知此亦造化之迹 徽州本爲「若論正理,則似樹上忽生出花葉,此便是造化之迹。又如雷霆風雨,皆是也。但人所常見,故不之怪。忽聞鬼嘯、鬼火之屬,則便以爲怪。李本『曰』下云:「皆是也,若論正理,則如樹上忽然生花,空中忽然有雷電風雨。此乃造化之迹,人所常見,故不之怪,忽聞鬼叫,則以爲怪。」不知此亦造化之迹」;成化本、压本爲「皆是也。若論正理,則似樹上忽生出花葉,此便是造化之迹。又加空中忽然有雷霆風雨,皆是也。但人所常見,故不之怪。忽聞鬼嘯、鬼火之屬,則便以爲怪。不知此亦造化之迹」。 [一六三]曰徽州本同,成化本無。 [一六四]雜糅乖亂 徽州本、成化本爲「雜揉乖戾」。 [一六五]亦成化本同,徽州本無。 [一六六]必以爲 徽州本爲「專爲」,且下注曰:「李作以『必』。」成化本作「專以爲」。 [一六七]無是理哉 徽州本爲「無此理哉」,成化本作「無此理」。 [一六八]非學者所當先也 徽州本、成化本爲「學者亦未須理會也」。 [一六九]按别本……十二字 徽州本、成化本無。徽州本條末未注記録者,注曰:因㪯似南軒先生不信鬼神而言。「斈者」以下八字李作「非斈者所當先也」。 成化本注記録者爲「閎祖」。注曰: 因舉似南軒不信鬼神而言。閎祖。 徽州本、成化本下又注出林賜所録: 賜録云(賜録云,徽州本爲「又按:林賜録一條与此微有詳略,今並附于下云」):「問:『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中是氣否?』(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中是理,理便是仁義禮智,曷嘗有形象來!凡無形者謂之理;若氣,則謂之生也。清者是氣,濁者是形。氣是魂,謂之精;血是魄,謂之質。所謂「精氣爲物」,須是此兩箇相交感,便能成物。「遊魂爲變」,則所謂氣至此已盡。魂升於天,魄降於地。陽者氣也,歸於天;陰者質也,魄也,降於地,謂之死也。知生則便知死,只是此理。夫子告子路,非拒(拒,徽州本作「是」)之,是先後節次如此(徽州本此處有「也」)。』因説,鬼神造化之迹,且如起風做雨,震雷花生,(徽州本此處有「有」)始便有終也。又問:『人死則魂魄升降,日漸散而(而,徽州本作「則」)不復聚矣。然人之祀祖先,却有所謂「來假來享」,此理如何?』(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若是誠心感格,彼之魂氣未(徽州本此處有「便」)盡散,豈不來享?』又問:『如周以后稷爲始祖,以帝嚳爲所自出之帝,子孫相去未遠,尚可感格。至於成、康以後千有餘年,豈復有未散者而來享之乎?』(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夫聚散者,氣也。若理,則只泊在氣上,初不是凝結爲一物而爲性也,但人分上所合當者,便是理。氣有(有,徽州本作「可」)聚散,理則不可以聚散言也。人死,氣亦未便散得盡,故祭祖先有感格之理。若中(徽州本、王本作「世」)次久遠,氣之有無不可知。然奉祭祀者既是他子孫,必竟只是這一氣相傳下來,若能極其誠敬,則亦有感通之理。釋氏謂人死爲鬼,鬼復爲人。如此,則天地間只是許多人來來去去,更不由造化,生生都廢,却無是理也。』曰:『然則羊叔子識環之事非邪?』(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史傳此等事極多,要之不足信。便有,也不是正理。』又問:『世之見鬼神者甚多,不審有無如何?』(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世間人見者(者,徽州本爲「鬼神」)極多,豈可謂(謂,徽州本作「説」)無,但非正理耳。如伯有爲厲,伊川謂别是一理。蓋其人氣未當盡而强死,魂魄無所歸,自是如此。昔有人在淮上夜行,見無數形象,似人非人,旁午充斥,岀没於兩水之間,久之,纍纍不絶。此人明知其鬼,不得已,躍跳之,衝之而過之下,却無礙。然亦無他。詢之,此地乃昔人戰場也。彼皆死於非命,銜寃抱恨,固宜未散。』又問:『「知鬼神之情狀」,何緣知得?』(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伯有爲厲,子產爲之立後,使有所歸,遂不爲厲,可謂「知鬼神之情狀矣。」』又問:「伊川言:「鬼神者,造化之迹。」此豈爲(爲,徽州本作「亦」)造化之迹乎?』曰:『若論正理,則庭前樹木,數日春風便開花,此豈非造化之迹!又(則庭前樹木之迹又,徽州本無)如雷霆風雨皆是也,但人常見,故不知(知,徽州本作「之」)怪。忽聞鬼叫,則以爲怪。不知此亦是造化之迹,但非理之正耳(耳,徽州本作「尔」)。』又問:『世人(世人,徽州本爲「此之」)多爲精怪迷惑,如何?』(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家語曰:「山之怪曰夔魍魎,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徽州本此處有「曰」)羵羊。」皆是氣之雜揉乖亂所生,專以爲無則不可。如冬寒夏熱,春榮秋枯,此理之正也。忽冬月開(徽州本此處有「有」)一朵花,豈可謂無此理,但非正耳,故謂之怪。孔子所以不語,學者未須理會也。』坐間或云:『鄉間有李三者,死而爲厲,鄉曲凡有祭祀佛事,必設此人一分。或設黄錄大醮,不曾設他一分,齋食盡爲所污。後因爲人放爆杖,焚其所依之樹,自是遂絶。』(徽州本此處有「先生」)曰:『是他枉死,氣未散,被爆杖驚散了。設醮請天地山川神祇,却被小鬼污却,以此見設醮無此理也。」」明作録云:「如起風做雨,震雷閃電,花生花結,非有神而何!自不察耳。才見説鬼事,便以爲怪。世間自有箇道理如此,不可謂無,特非造化之正耳。此爲得陰陽不正之氣,不須驚惑。所以夫子不語怪,以其明有此事,特不語耳。南軒説無,便不是。」餘同。(明作録云……餘同,徽州本爲「又曰:『先知生方知死,先後之序』」)

知识出处

朱子语录

《朱子语录》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为底本,汇校众本。此书特点在于首次整理出版在体例上有别于“语类”体的“语录”体,为学界研究朱子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