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学中寻找朱子生活踪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97
颗粒名称: 从游学中寻找朱子生活踪迹
其他题名: ——参与朱子之路研习营心得报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56-258
摘要: 朱子之路的主题应是偏向于思想,而我却从追溯历史的角度去寻找朱子的生活踪迹,但我更想了解的是更贴近生活的朱子形象,我深深被朱熹的孝心所打动,一个忙于钻研理学、忧国忧民的父母官“仍然愿意亲自为母亲制作汤饼。对比今日为了拼搏事业而忽略了年迈父母的成年人“能够体现出朱熹孝心的,朱熹在母亲祝夫人逝世后,便在门生和挚友蔡元定的协助下将墓址择定在寒泉坞:朱熹的确做到了以身作则向后人传递这个道理,朱子的后裔们每年都一定会在朱熹墓前“朱熹举荐五夫里中较有德望的乡亲们管理社仓,五夫里的人民为了纪念朱熹的贡献。
关键词: 第十届 朱子之路 随感

内容

小时候,我便对历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中学时期,很多朋友说:“历史真枯燥!”“过去的事情,读来又有什么意义?”我却觉得历史特别有趣。每一段历史背后,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奇妙的是,若我们不曾身历其境,读出来的就只是别人的故事罢了。在真实与幻想中游走,对还是中学生的我来说,是一大乐趣。至今,即使从象牙塔毕业了,我还是对历史情有独钟。说来惭愧,朱子之路的主题应是偏向于思想,而我却从追溯历史的角度去寻找朱子的生活踪迹。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普通老百姓如是,万古流芳的名人亦如是。只是名人的一生,因其所作过的选择及努力,而变得熠熠生辉,如同沙漠中一片绿洲般可贵。然而,我们必须记得,在璀璨的烟花背后,藏匿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汗水与泪水。同理,朱子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如此尊贵,但我更想了解的是更贴近生活的朱子形象。虽然这不是我报名朱子之路研习营的契机,但我在这为期一星期的游学中,确实是一直抱持着这种想法,去走过每一处与朱熹有关的地方。
  初到武夷山,登上了天游峰、漂过了九曲溪,我深深感受到这儿的山明水秀、悠闲恬静。然而,比起美得令人目不转睛的风景,有一件东西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那便是“朱子孝母饼”。此饼出自福建武夷山民间,特点为皮薄易嚼、清香可口、滑而不腻。据说,起初朱熹所制之饼为汤饼,是用来孝敬年迈母亲的,后来民间将这种汤饼做成饼干。因与朱熹有关,故称“朱子孝母饼”。尝着“朱子孝母饼”,我深深被朱熹的孝心所打动。一个忙于钻研理学、忧国忧民的父母官,在百忙之余,仍然愿意亲自为母亲制作汤饼,对比今日为了拼搏事业而忽略了年迈父母的成年人,我不禁在思索:来到科技发达的21世纪,人类文明到底是在进步,抑或是在退步? 能够体现出朱熹孝心的,还有祝夫人墓。朱熹在母亲祝夫人逝世后,便在门生和挚友蔡元定的协助下将墓址择定在寒泉坞,并且在母亲的墓旁搭建了小屋,为母亲守丧。期间,朱熹把握机会,潜心钻研学问,度过了数年时光。“百善孝为先”,朱熹的确做到了以身作则向后人传递这个道理。朱熹逝世后,他的后人也从不曾遗忘,将“孝”这一美德贯彻到底。朱子的后裔们每年都一定会在朱熹墓前,祭祀这位名留青史的老祖宗。朱子之路研习营的第二天,营员们也有机会参与祭朱礼。祭祀场面十分肃穆,蝉鸣声此起彼落,为本就安静的场面添加了一份庄严。敬香、献花、酹酒等仪式按步骤进行,简单却不失庄重。这种文化的传承,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中旺盛的生命力,分外具有魅力。
  除了“孝”之外,朱熹展示给世人的,还有他作为官员尽心尽责,以及为民服务的诚心。在五夫里的古街,有一个五夫社仓,又名“朱子社仓”。此社仓是朱熹首创并命名的民办社仓。乾道四年年(1168),闽北建阳、崇安、浦城一带发生严重的饥荒。朱熹见此,发放家中存粟,并上书建宁知府,请求发放官仓粮食予饥民,灾情因此缓解。之后,朱熹认为应未雨绸缪,避免饥荒再次发生,建议在五夫里兴建社仓。此举受到了官府支持。五夫社仓建竣后,朱熹举荐五夫里中较有德望的乡亲们管理社仓,并且制定了《仓规》。事实证明五夫社仓起了成效,而建宁府各地也争相仿效,惠及人民。后来,五夫里的人民为了纪念朱熹的贡献,便称“五夫社仓”为“朱子社仓”。可见,朱熹做官的原则之一,便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觉悟,又有多少个官员能够做到?从“朱子社仓”的命名来看,便可得知老百姓们对朱熹的爱戴与敬仰。
  在第十届的朱子之路研习营中,营员们也走过了许多书院。从武夷精舍,到考亭书院遗址、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这些书院的存在,恰恰反映了朱熹对理学的热爱,以及传承道统的使命感。朱熹在一生中致力于创建、修复书院,并且在多所书院内讲学,无形中推广了书院文化。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所并非由朱熹创建的“鹅湖书院”。在这里,我与学姐慧倩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虽然才疏学浅,但众老师给予的鼓励,至今让我十分感激。在鹅湖书院举办的“朱子论坛”,也让我想起了在书院还没建起时就已存在的鹅湖寺,而里头曾发生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我曾想象,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中各执一词、不轻易改变自身立场的情形,场内充斥着紧张的气氛,而吕祖谦在旁努力调和。不知双方在互相争辩的当儿,是否有一种遇到对手的兴奋感!回到现代,我想学术之路不易,但学问之间的碰撞想必会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朱子之路培育出的学者们,想必也会在学术界催发出更多的火花吧! 走过有关朱熹的每一处遗迹、尝过“朱子孝母饼”“文公菜”等美食,拜读过有关朱子学的文章,我在学朱子学的同时,也致力于寻找朱熹的生活踪迹。呈现在我眼前的朱熹,是一个孝顺、尽责、勤奋、抱有使命感的人物。其中,他对学问的热爱、勤奋,以及对传承道统一事上的使命感,使他得以在思想史上占一席之地。我们在敬仰先贤的同时,也不应忘记在他成功的背后,曾付出比他的成就多出千万倍的努力与用心。
  谨以此文,勉励所有走在学术路上的同学们:让我们以朱熹为榜样,认真地做人、做事、做学问。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