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75
颗粒名称: 行走的书院
其他题名: ——第九届朱子之路心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31-233
摘要: 喜闻第十届朱子之路圆满结束,为之高兴的同时,也想起了去年自己参加第九届朱子之路的情景。记得当时拖着略微疲劳的身躯回到家中后,《走在朱子之路上》这支铿锵有力的赞歌在耳边着实回荡了很久,至今依然能够唱出其中的段落。那几天,我们参观了很多书院,让人不禁感叹福建书院文化之兴盛、影响之广泛。我认识了很多来自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台湾等地区的朱子学专家、学者。我“惴惴不安”地准备接受各位朱子学专家的“智商碾压”。每到一处,朱杰人老师和朱高正老师更是瞬间化身为“职业导游”,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朱子和这些书院之间的故事。
关键词: 第九届 朱子之路 心得

内容

喜闻第十届朱子之路圆满结束,为之高兴的同时,也想起了去年自己参加第九届朱子之路的情景。记得当时拖着略微疲劳的身躯回到家中后,《走在朱子之路上》这支铿锵有力的赞歌在耳边着实回荡了很久,至今依然能够唱出其中的段落。一年前,第一次踏上福建这块富有灵气的宝地,与来自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同学一起寻找朱子之“迹”,歌中写到的古樟树、九曲溪、大林谷,我们都一一游历。自己遇到书中的朱子有八年了,但只有在那时才真正遇到“路上的朱子”,寻着朱子之迹领略朱子之意。一、穿越时间的书院 《走在朱子之路上》说道,一座座耸立的书院就是“综罗百代的理学殿堂”。那几天,我们参观了很多书院,让人不禁感叹福建书院文化之兴盛、影响之广泛。还记得当时坐在正谊书院的图书室里,我就忍不住地设想,如果我能在这里读书一整日该多好?当我在筼筜书院里看到孩子上国学课时,又想如果我能在这里给孩子上课该多好?走在不同的书院里,脑海中描画着朱子和弟子们在书院里讲学、研究、修书、会讲、论辩那种“活泼泼”的场景。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这些书院依然挺立,有的仍然在发挥传道育人的作用。也许不久的将来,书院结合现代科技能够拓展它们的功能,莘莘学子依然可以在这些古朴的书院里知遇恩师,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修身格物,甚至“为往圣继绝学”。走进一个个书院,我的心灵慢慢得到了浸润滋养。我羡慕古人可以忘却功名,在书院里潜心学习;我也感到幸运,因为我们所走的朱子之路,本来就是一座行走中的书院。二、穿越空间的书院我还记得歌中说,“负笈求学者来自五湖三江”。我认识了很多来自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台湾等地区的朱子学专家、学者。那时我意识到,原来学术探讨不只是在会议室里的激烈论辩,也可以是老师们在行走中对学生耳提面命的关怀。我一直是一个读书后迟迟不敢动笔的人,一直不敢写朱子学相关的论文,如果不是朱子之路研习营的要求,我也不会“硬着头皮”写出人生关于朱子学的第一篇小文章。我“惴惴不安”地准备接受各位朱子学专家的“智商碾压”。但没有想到的是,在我的论文汇报结束后,在旅程中来自台湾的黄丽生教授还继续指导我关于“心之主宰”的问题,提醒我要与西方自由的问题进行甄别。来自韩国的田炳郁教授在饭桌上和青山绿水间还不忘对我提交的论文中出现的关键问题进行指导,提醒我要关注韩国关于心性论的讨论。两位老师的指导,让我感到温馨。每到一处,朱杰人老师和朱高正老师更是瞬间化身为“职业导游”,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朱子和这些书院之间的故事。所以,朱子之路不是漫无目的“游戏”,也不是在会议室里单纯做学问,而是“活泼泼”的游学,一路上同学们“各言尔志”。回到北京后,我又借阅了很多跟宋代书院相关的书籍,进一步了解我所走过的书院在宋代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学术存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中没有完全封闭的个体,儒家提倡在共同体之中开放自己,互相交融和理解,进而滋养自身,如孔子及其弟子,又如朱子及其弟子。这大概就是宋代书院真正的精神所在,即提供一个实际存在的学术和求真的场所,让“道”和“真理”能够贯穿在我们身上。
  三、在诚敬之礼中体道学习和实践礼仪是古代书院一个重要的内容。朱子注《论语》“礼之用”云:“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每次读到这条材料,我都会问,古代中国的礼仪在当代的意义是什么?我还记得,我们亲自参与了释菜礼和祭礼,这些礼仪并没有想象中的烦琐,也没有想象中的神秘。窃以为,礼仪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要“带着敬意去读书”,并且带着从书中读到的诚敬之意去生活。朱子之路中精心策划的礼仪实践和我们平时作为观众围观的一些礼仪不同,礼的实践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而不是一种表演。释菜礼和祭礼也不是纯粹外在的规范和约束,我们自身就是礼的实践主体,在恰当的时候通过外在的礼唤起我们内心的诚敬,让诚敬之意获得一种恰当的外在表达。礼仪让我们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场景停顿下来,用一系列有秩序的身体行为来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得到安顿,做到注视和作揖的从容不迫,进而表达与一同行礼的人互相之间的敬意。礼仪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损益,朱子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制作了庶民百姓也适用的《家礼》。我们继承了朱子“礼时为大”的精神,所实践的礼依然是“理”的体现。
  虽然“朱子之路——书院文化之旅”只有短短的七天,但我们这座庞大的“行走中的书院”已经建立,随着一年一年的重走,这支队伍也不断扩大。借由现代科技,穿越空间的学术交流每天依然在微信、邮件中继续。衷心祝愿朱子之路越办越好!(王嘉宝: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14级博士)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