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子相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1574
颗粒名称: 与朱子相遇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278-230
摘要: 我的家乡在建瓯。小时候,奶奶家旁边有一家敬老院,敬老院里有一口井。那里的老爷爷曾经告诉我,这口井的年岁,比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老,它还与一个“很聪明很厉害”的人有关。因为敬老院里有凉亭,有大树,有操场,我便时时和堂妹到那里去玩,也时时路过那口井,但始终没有想着去查一查第一个字究竟怎么念。直到高中时,才从语文老师口中得知,第一个字念“gen”,这口井叫“艮泉井”,南宋的大儒朱子(名熹)曾在建瓯生活,为这口井作了《艮泉铭》——现在想来,敬老院玩耍的那段时光,我多少次跑过井旁,却从来没有驻足凝望,也无意愿去探索800多年前朱子站在井旁的所思所想。所以,在上大学之前,我并没有与朱子相遇。
关键词: 朱子之路 朱子 相遇

内容

我的家乡在建瓯。小时候,奶奶家旁边有一家敬老院,敬老院里有一口井。那里的老爷爷曾经告诉我,这口井的年岁,比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老,它还与一个“很聪明很厉害”的人有关。但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位“很聪明很厉害”的人是谁,也没有追问,只是很好奇刻在井口的三个大红字:第二个字是“泉”,第三个字是“井”,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因为敬老院里有凉亭,有大树,有操场,我便时时和堂妹到那里去玩,也时时路过那口井,但始终没有想着去查一查第一个字究竟怎么念。直到高中时,才从语文老师口中得知,第一个字念“gen”,这口井叫“艮泉井”,南宋的大儒朱子(名熹)曾在建瓯生活,为这口井作了《艮泉铭》——现在想来,敬老院玩耍的那段时光,我多少次跑过井旁,却从来没有驻足凝望,也无意愿去探索800多年前朱子站在井旁的所思所想。所以,在上大学之前,我并没有与朱子相遇。
  我所认为的“相遇”,乃是对心灵有所触动。若提及与朱子的第一次相遇,应该是在“中国教育史”的课堂上——那是大二上学期的中段,“中国教育史”的课程已经过去一半,我已经初步了解了“六艺”、国学、官学、乡学……才发现自己对传统教育偏见太多,而循着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嵇康、韩愈……这些先贤的思想一路往下,我终于遇见了朱子,知道了书院与朱子的故事。
  “先生穷日之力,治郡事甚劳,夜则与诸生讲论,随问而答,略无倦色。多训以切己务实,毋厌卑近,而慕高远,恳侧至到,闻者感动”。(《朱子年谱》卷四)最先触动我的是教材中的这段描述。我可以想象朱子在知潭州时,白天忙碌政事,晚上在岳麓书院讲学的辛劳,更能够感受到一位师长的拳拳之心。我觉得“切己务实,毋厌卑近,而慕高远”这几个字不仅是对当时的弟子说的,也是对后来所有求学者的忠告。
  随后,朱子的“书院人生”在我面前缓缓展开:从建阳的“寒泉精舍”开始,随着朱子为官的轨迹,他修复了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并在武夷山、建阳等地建了“武夷精舍”“竹林精舍”(后改名为“考亭书院”)。而作为教学机构,也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书院,俨然成为南宋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风景线”——知名学者往来讲学,不同学派在这里交流、论辩;听讲者不限本院师生,外人也可以前来听讲,还可以当面质疑问难。学生也可登堂讲论……在自由的氛围里,智慧的火花尽情碰撞着……从教授和课本的描述中,我突然发现,这不就是我所向往的校园氛围么!正如民国学者张君劢对书院精神的总结:“学行并重,学则重真,行则重善,各科联合,学问会通,以成通才。”原来,一千多年前的书院,做得比今天还要好!于是,我心中埋下了一个愿望——有机会,我要到朱子修建的书院参观。
  但是,这个愿望的实现是10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的春节。从韩国东国大学来的教授一行,到武夷山考察,我有幸以翻译的身份陪同——我想,这就是我第一次走“朱子之路”吧!在武夷精舍参观时,东国大学的姜锡瑾教授一看到墙壁上《九曲棹歌》的文字,就随口用韩文流利地念了起来,而朴钟九教授则拿出一张面值1000元的韩国纸币,指着上面的人像告诉我:“这位先生是韩国朱子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先生”叫李滉,号退溪,在朝鲜王朝时期被称为“东方朱子”,朱子学传入韩国后被称为“性理学”,退溪先生在退隐之后,成立了伊山书院(后被李朝的皇帝赐名为“陶山书院”),致力于传播朱子学的思想,书院的院规还是参照《白鹿洞书院揭示》制定的呢。2016年3月开始,我到东国大学进行语言课程的学习,才发现不仅仅是1000元,在5000元韩国纸币上的那位大儒,也是韩国朱子学的代表——李珥,号栗谷,与退溪先生并称“朝鲜双璧”。而50000元韩国纸币上的那位夫人,居然就是栗谷先生的母亲——申师任堂。语言班老师告诉我们,申夫人是“才女+贤妻良母”,而栗谷先生尚在母腹中时,就得到了良好的胎教,出生后更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成长。韩国人对申夫人的教育非常认可,所以在5000元纸币(正面为栗谷先生)的背面还印上了申夫人的名画《草虫图》。当时,我将韩国发行的四种纸币摆在面前,心想:韩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纸币,而除了10000元的正面肖像为世宗大王外,其余人物均与朱子学密切相关,朱熹在韩国的影响力可想而知——由是,我心中产生了第二个愿望,我要好好读一读朱子的作品,去感受一下影响千年的思想力量。
  这个愿望的实现,不像第一个愿望那么久。在参加“海峡两岸第十届朱子之路”研习营之前,我参与审读了《朱子文化字帖》一套三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子四本”: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如果读者能够一笔一画地用心摹写这“四本”,相信一定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吧!而这次研习营,在武夷精舍、在朱子墓前、在朱母祝氏夫人墓前,更是给了我与众师长、同学齐声诵读《朱子家训》的机会。虽然正值酷暑,但从第一句“君之所贵者,仁也……”开始,被烈日拨动的不安的心,就找到了平静。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三次诵读《朱子家训》,我能感受到所有参与者都是按照朱子所说的“字字响亮”,用诚心、诚意去读。家训中的每一个字,讲的都是明白如话的平实的道理,倘若真能做到“知行合一”,人生就多了厚重,少了浮躁,有了沉淀。
  钱理群先生在《与鲁迅相遇》一书中提到,“相遇”是一种缘分,两个独立而自主的生命个体,有缘分就相遇,没缘分就不能相遇。我相信我和朱子已经建立了缘分,而能否真正进入这位大儒的世界,产生如钱先生所说的“灵魂的冲突或共振”,那就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了。正如鹅湖书院牌坊背面所提“继往开来”四字,第三个愿望已然在我心中发芽:作为一个编辑,希望自己在与朱子相遇之后,能够走得更远一些,用心打造一本深入浅出的通识读本,带着更多的人,走进朱子的世界,实现“与朱子生命的相遇”。

知识出处

追寻朱子的足迹

《追寻朱子的足迹》

本书描述的朱子是13世纪后影响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的志业固然在远绍孔孟,但其终生的事业之成就其实已远远超过哲学或狭义儒学的范围。如果说东方世界有百科全书型的思想家,朱子应当是首选的巨擘。他横跨的学问版图极广,这种学问版图不只是知识的占有,更重要的是各种知识的融合贯通。就路的隐喻来说,也就是他将各种文化之道串联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文化交通网。朱子统合了各种文化之道,换个语词来讲,也就是他重新走过以往各种有意义的文化途径。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敏
责任者